第06版:视窗

打造再生医学科创基地 让“中国造”享有话语权

北京幸福益生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再生医学材料实现量产,不仅助力精准扶贫,更在美日韩德等国获赞

董事长胡方

□ 本报记者 雷茂盛

时间定格在2018年2月11日中午,当位于中关村科技园平谷园区幸福益生再生医学生产基地的负责人,按照预定的时间打开一扇白色的仪器柜门时,周围的人都屏住了呼吸。当一盘晶莹剔透的白色复合物——纳米级粉末呈现在大家眼前时,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骤然爆发:“成功了!我们研发的世界领先的Regesi新型再生医学材料终于实现年产50吨的量产规模了!”

这一刻,永远定格在北京幸福益生高新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方的记忆深处。因为,他和他的科研团队,为这一刻的到来,已经努力了10年之久。

筑梦

洞察再生医学前沿科学

因缘际会。10年前,彼时的胡方已经在国内医疗行业的多家企业做过高管,因为工作的原因,他先后结识了协和医院的杨子彬院士、卫生部原副部长曹泽毅、付小兵院士、郭应禄院士等一批国内最早从事再生医学研究和临床应用的知名专家,“再生医学”这个名词从此走入了胡方的视野。

再生医学临床治疗需要大量优质的医疗器械,而制造这类医疗器械需要一种特殊的生物医学材料——生物活性玻璃。用生物活性玻璃制造的医疗器械植入人体后,能够健合骨骼和软组织细胞,引发机体的自我修复机制,特别是在创伤愈合、疤痕修复等临床应用上具有广阔的前景。

一段时期以来,国内三甲医院90%的高性能医疗器械均为进口,其原因就在于此类再生医学新材料的研发尚未产生重大关键性技术突破。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再生医学医疗器械销售额年增长率大于25%。一方面,再生医学高性能医疗器械需求量巨大,并保持持续增长;另一方面,由于制造医疗器械的核心材料被国外独家垄断,造成大量进口产品价格居高不下,奇货可居,许多中低收入患病群体无法使用上优质的再生医学医疗器械。

现实的窘境让胡方萌生了一个梦想:研发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再生医学材料,让再生医学之花造福千家万户。2013年,在最困难的时期,胡方创办了自己的企业,并取名为“幸福益生”,以表达自己的理想和情怀。胡方,一名医药行业的高管,从此走上了创业这条艰辛而曲折的道路。

追梦

科技创新打破国际垄断

探索充满艰辛,困难难以想象。企业初创之期,由于此类材料的研发门槛高,国内许多知名科研院所和机构先后投入巨资购买国内外类似材料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模仿取得成功,但先后都走入死胡同。胡方和他的科研团队经过多次实验发现,如果按照国外的方案,无论是前置材料还是设备都无法达到要求。是放弃还是继续?是生存还是毁灭?这成了团队面临的生存危机。一个个成员离队而去,一次次实验铩羽而归,在最困难的时期,胡方只能栖居在一个简陋的地下室,靠一杯可乐钱“占领”酒店大堂的一张小方桌作为“办公室”。

大泽深山孕育豪俊,历经困难初心不改。正是凭借这种坚定和执着,胡方在创业的道路上先后得到了杨子彬、曹泽毅、陈宝英、张学记等国内知名再生医学专家教授的关爱与关照。克服重重困难,胡方带领唯一的一名员工从大巴山深处走出来,在并不为外界所看好的背景下,蜗居在一间几十平方米的实验室里,经过上万次实验,攻克了硅在后期高温培养和煅烧温度的难题,全面创新了配方,重建了工艺,将游离状态的高配位硅原子变为固态。这是硅材料的重大关键性技术突破,大大降低了煅烧温度。2016年,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Regesi新型再生医学材料正式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尤其令人自豪的是,与国外产品相比,Regesi新型再生医学材料不仅解决了其他同类产品强酸配方所带来的毒副作用,还通过使用溶胶凝胶法代替熔融淬冷法,改变了国外产品的高能耗和高污染问题。通过使用羟基磷替代硝酸后无细胞毒性,产品PH值稳定在7.4,从而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让钙磷比几乎与人体接近,实现了新生细胞和植入材料的降解速率同步,实现了细胞完全爬行替代,成为细胞赖以生存、生长的支架,而成本仅为国外产品的40%左右。

Regesi新型再生医学材料一举打破国际垄断,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一种能同时健合骨骼和软组织细胞的生物医学材料,广泛应用于人工骨头、人工皮肤、人工血管、可降解心脏支架、牙齿永久性修复、创伤无疤痕、子宫修复等十多个医学领域,并衍生出上百个再生医学高科技产品,形成了再生医学产业集群。经科技部权威机构查新报告显示,该产品弥补了国内空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模仿永远产生不了创新,奇迹来源于坚持不懈。胡方和他的创业团队用了5年时间,做了上万次实验,向世人证明:中国人在再生医学材料研发领域,不仅能够追赶,还能够实现超越国外。

圆梦

开放共享科技成果转化

花若盛开,清风自来。北京幸福益生高新技术有限公司历经4年发展,如今,已经从两个人的团队发展到60多人,其中包括6名院士和10多位知名专家,公司与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结成战略合作关系,成为国内唯一、全球仅有的两家能够量产再生医学材料的企业之一。Regesi再生医学材料产业化项目成为北京市2017年、2018年重点工程和高精尖项目,公司先后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关村海帆企业”。

2017年,公司在中关村平谷园区建设完成GMP标准工厂,目前已经投入试生产。公司还获批成立了国内首个再生医学院士专家工作站,发起国内首支再生医学公益创投基金。胡方也因此获得了“中国大工匠”“北京市科技领军人才”“感动海淀十大文明人物”等荣誉称号。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现在很多企业都希望尽可能垄断其发明,不愿意分享,事实证明,单个公司的能力十分有限,我们选择把分享做到极致,相当于形成了一个该专业领域的集群,就算是竞争对手也可以变成盟友。”胡方说,目前“幸福益生”拥有发明专利30项、国际专利2项、医疗器械批文近30种,与国内外12家顶级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合作研发课题8个,通过合作分享成果方式参股企业15家,预计2020年,将实现销售额30亿元、市值达到400亿元的目标。

2017年,公司先后接待国内50余家国家级高新区考察和调研,一致看好项目的发展前景。下一步,公司将秉承“共创共建、共享共赢”的开放合作理念,致力成长为再生医学领军型企业,以核心材料及衍生产品研发、专利技术、注册商标、医疗器械批文等一大批优质资产作为合作纽带,加快带动我国再生医学集群的发展,形成再生医学产业链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创业之路虽然起起伏伏,但大量饱受疾病缠身、备感无助的人群对再生医学材料的渴求,始终是胡方创业路上坚持前行的动力。在胡方的认知里,创业成功取得收益固然重要,而怀揣一颗“向上”“向善”的心去救助他人却是千金无法换到的。2017年9月,“幸福益生再生医学”和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联合成立了“中美再生医学研究院”,成为世界一流的再生医学专业科研平台。该研究院拥有各个领域的院士专家150多名,来支持关联企业的再生医学科研和临床研究,将Regesi再生医学材料的科技成果用于骨质疏松、脊柱断裂等重大疾病的精准医学治疗,帮助困难群体、西部贫困地区不能支付医疗费用的个人实现医疗精准脱贫。

“现在逢年过节总会收到很多我们曾经救助过的人发来的短信和特产,其实哪怕只言片语,只要让我们知道他们现在生活得很幸福,我们就感觉很满足了。”胡方边说边拿出手机,“你看这就是我们曾经救助过的一个患骨癌的小女孩。如果我们能早点研发出再生医学材料,这个小女孩也许就不会被截肢。所以,我们现在做得还远远不够,现在获得的这些荣誉会鼓励我们继续坚定地走下去。”从牙齿修复、创伤修复,到现在向可降解心脏支架、人工骨头等尖端科技领域前进,胡方和他的团队在所从事的再生医学专业领域内始终心无旁骛、筑梦前行,至诚至善的心态换来的不仅仅是成就感,更多的是回馈社会后所获得的幸福感。

与此同时,在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尹力的力邀下,胡方与一批在京川商的身影又出现在助力家乡发展的洪流中。北京四川企业商会将抱团创办北京川商返乡创业发展基金,建设北京川商返乡创业发展(成都)园区基地,幸福益生世界级再生医学材料项目被列为该园区第一期项目计划。

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平谷区政府联合将幸福益生再生医学列为产业集群,创办国家级再生医学产学研高科技示范园区,联合成立我国再生医学产业联盟。海淀区委书记于军,平谷区委副书记、区长汪明浩均表示,将对幸福益生再生医学产业集群全力支持,并在中关村科技园平谷园区予以40亩土地支持。

幸福益生Regesi再生医学材料,目前已在韩国、日本、德国、印尼等国家试用,反馈良好。3月2日,Regesi再生医学材料成功进入美国市场,与美国科研机构合作,在可降解心脏支架、人工食管等方面深度合作,研发系列国际性高科技产品。幸福益生Regesi再生医学材料衍生的高科技产品,也已销售到美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

中国的高科技,正阔步走在引领世界再生医学的路上,阔步走向世界。

(本文图片由北京幸福益生高新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2018-03-15 雷茂盛 北京幸福益生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再生医学材料实现量产,不仅助力精准扶贫,更在美日韩德等国获赞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4720395.htm 1 打造再生医学科创基地 让“中国造”享有话语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