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现代城市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荣昌区委书记曹清尧

乡村振兴:产业人才资金党建缺一不可

□ 本报记者 梅 超

□ 王明高

本次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荣昌区委书记曹清尧常不离口的关键词,是乡村振兴。他在重庆代表团于3月6日下午举行的媒体开放日上向记者表示: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是因地制宜规划产业。

曹清尧坦言,荣昌区农村发展短板也比较突出,二元结构明显,走出城区10里地差别很大。全区85万人中近50万人在乡村,有1826人尚未脱贫,7%的农户未通天然气,40%的农户未通自来水,27%的农户仍使用旱厕,通村公路建设任务达2088公里。

曹清尧认为,发展农村产业,不能贪大求洋,不能千篇一律,必须因地制宜,按市场规律编制产业规划,抓好市场营销。荣昌区农业特别是畜牧业在全国很有影响,是全国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国家畜牧科技高地,近日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全国首个农牧特色国家级高新区。荣昌猪作为世界八大、全国三大猪种之一,品质很高,但一家一户养殖,农户抗风险能力差,收入不高,养殖积极性不高,规模始终不大。为此,他们制定荣昌猪发展规划,以重庆市畜科院、西南大学科技为支撑,国家生猪交易市场为平台,推进畜牧业三产联动,去年荣昌区生猪市场交易额达到370亿元。

“目前,乡村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人气,更谈不上人才,没有人才乡村振兴就是空话。” 曹清尧建议积极鼓励人才进村,制定人才返乡下乡政策,吸引和鼓励懂技术、懂市场的人才进村。在荣昌区吴家镇双流村,蔬菜专业大学生杨媚返乡担任村支部书记,已经带动了5000亩蔬菜基地建设。

此外,还需打通资金下乡渠道。曹清尧认为,政府加大乡村振兴资金投入主要应用于基础设施,关键要以市场办法打通城市资本,特别是产业资金下乡渠道,通过农村“三变”改革,激活农村资源,开放农村市场。目前,农村金融门槛很高,产业资金很难筹集。荣昌区清江镇河中村以集体资产担保或农户联保方式,低成本解决贷款抵押落实产业发展资金,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曹清尧认为,村支部软弱涣散,民风村貌不可能好,说话就没人听、做事也没人跟。要注重在返乡下乡人员中发展党员,以知识、能力充实党支部,提高支部领导、服务发展的能力,加快解决集体经济“空壳”问题。去年,荣昌区在15个村试点壮大集体经济,每个村实现纯收入5万元以上,带动了一批农民致富,班子有活力,群众很拥护,村里大发展。

2018-03-15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荣昌区委书记曹清尧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4720392.htm 1 乡村振兴:产业人才资金党建缺一不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