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风采

区域大协作 共圆中国梦

—— 蒙晋冀(乌大张)长城“金三角”合作区合作发展之乌兰察布篇

青山绿水掩映下的霸王河公园已经成为乌兰察布市民休闲活动的好去处

中欧班列为乌兰察布打开了扩大对外开放合作的新通道

华为云数据中心开启乌兰察布市计算机产业发展新纪元

□ 本报记者 于保明 黄金星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在地处内蒙古中部的乌兰察布市,人们感受到的气息却和时令不同:全城涌动着大开放、大跨越、大发展的热潮,一股股开拓进取、攻坚克难的精神汇聚成前所未有的力量。

乌兰察布地处蒙晋冀三省区交界处,距首都北京240公里,位于京津冀、环渤海、呼包银榆三大经济圈结合处,东邻张家口、南连大同、西接呼和浩特、北延蒙古国,是进入东北、华北、西北三大经济圈和亚欧经济带的重要枢纽城市。

过去很长时间以来,乌兰察布被贴上欠发达地区中的落后地区的标签,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尤为突出。

近年来,不甘落后的乌兰察布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各项决策部署,借助独特的区位优势,转变发展思路,实施全面开放合作战略,携手“近邻”大同市、张家口市,实施蒙晋冀长城“金三角”区域合作,抱团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

乌兰察布市委、市政府率领全市各族人民,向着建设保障京津和服务华北的绿色生态屏障、清洁能源输出基地、有机农畜产品产销基地与休闲养生度假基地的目标,步履铿锵地迈进。

数载拼搏,“中国薯都”“草原皮都”“风电之都”“神舟家园”“东北亚物流中心”等城市名片叫响全国。

这里,成为“中国创业创新博览会”永久举办地。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如火如荼,各族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自豪感不断提升,乌兰察布正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道上大步前进。

乘“开放”东风

开创合作新局面

党的十九大为乌兰察布做好新时代的开放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开放合作是乌兰察布的强市之策、发展之要。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强调,“乌兰察布最大的发展优势是区位、最大的发展潜力在开放,要打造成为全区开放发展的新高地”。

“牢固树立‘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的思想,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扩大对外开放,切实让乌兰察布成为更加开放、更富活力、更具吸引力的发展热土。”乌兰察布市委书记杜学军在市委四届六次全会上郑重号召全市各族各界干部群众进一步做好“大开放”的文章。

实施蒙晋冀长城“金三角”区域合作、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三大开放合作战略”,以扩大开放拓宽发展新空间,是打造开放乌兰察布的有力举措。

2013年底,乌兰察布市与大同市、张家口市共同倡议建设蒙晋冀(乌大张)长城“金三角”合作区(简称乌大张合作区),力求合作共赢,抱团融入京津冀。

4年来,三市齐心协力深化合作,实现抱团发展,融入京津冀,借力“一带一路”,进入“党政推动、市场带动、民间联动”的区域一体化进程。

回望来路,乌大张区域合作的大树茁壮成长,且日渐枝繁叶茂。

自2014年8月,乌大张合作区首届联席会议在乌兰察布市召开以来,联席会议一年一度如约召开,目前已召开了四届。正是通过这一次次的合作联席会议,三地签署了区域合作框架协议、协同推进合作区规划认同书、专项合作协议和协调机构备忘录。

乌大张三地携手发展的思路从提出到实施,再到深入推进,得到了内蒙古、山西、河北三省区党委、政府的全力支持,也受到中央和国家的关注,并最终获得支持。谈到相关精神,乌兰察布市有关部门的同志如数家珍。

据介绍,2015年5月,中共中央印发《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蒙晋冀毗邻地区(乌兰察布—大同—张家口)开展区域合作”。

2015年10月12日,国家发改委印发《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提出在加强区域合作交流方面,支持内蒙古、山西、河北毗邻地区(乌兰察布—大同—张家口)合作区进一步深化合作,推进重点领域互联互通和区域一体化,打造环渤海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共同建设省级交界区域协调发展试验区。

2016年1月,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再次提出支持乌兰察布、大同等周边毗邻地区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并明确在产业承接、科技成果转化、农产品供应、生态建设、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能源资源保障、优质劳动力输送、生活必需品供应等八个方面打造协同发展区,实现协同共赢。

京津冀协同发展、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等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北京市重点帮扶乌兰察布市政策的实施,以及自治区全面扩大向北开放重点战略的实施,为乌兰察布全方位扩大开放合作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有利条件和战略机遇。

借着开放发展的东风,乌兰察布融入京津冀的步伐加快。乌兰察布与北京合作建设了中关村科技园、大兴产业园等一批重点园区。新能源、新材料、新型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发展壮大,成功引进了北京凯达恒业、中信国安、三一重能等重大项目。北方家居产业园19家企业开工建设,中国新雅宝路商城入驻200多家商户,订单总额达到2.5亿元。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东疆保税港进口商品集宁直营中心和平行进口汽车集宁直营中心已正式运营。

集宁海关复关并正式开展报关业务,临空产业园获批,中欧班列节点城市申报成功,在向北开放上取得了新成效。

开放就是机遇,合作就是红利。乌兰察布乘开放东风大力推动,全面拓展开放合作的领域和深度,开创了全面开放合作新局面,创造了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乘“云”而上

打造草原云谷

近年来,乌兰察布将云计算、大数据产业作为大力引进和重点支持的战略性产业,着力将其培育为全市的支柱产业之一,规划了占地面积为13平方公里的信息产业园,出台了《乌兰察布市发展云计算产业招商优惠政策》,倾力打造“草原云谷”。

打造“草原云谷”,乌兰察布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有专家指出,北纬42度是国际公认的云计算产业发展的“黄金纬度”,而乌兰察布正好位于其上。交通便利,电力供应充裕,网络优势突出,服务功能完善,地质结构稳定,气候寒冷适宜,加上一心谋发展的决心,可谓占尽优势。全年平均气温4.3℃,PUE值(数据中心消耗的所有能源与IT负载使用的能源之比)在没有任何措施的情况下小于1.26,运用综合措施可达到1.1,这在全世界属于极高效率。

2016年7月,华为云数据中心在乌兰察布信息产业园正式投运。数据中心一期占地面积50亩,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可承载1500多个机柜,2万台服务器。二期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可承载8000多台机柜,设计PUE为1.1。据介绍,乌兰察布华为云数据中心将成为华为公司中国两大数据中心之一。

乌兰察布市以华为云计算数据中心为龙头,通过引进国内外知名的云计算和大数据相关企业,培育具有领先水平的应用示范,加快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着力将乌兰察布市打造成为面向华北、服务京津冀的国家级云计算示范产业基地和华北云服务承载中心、京津大数据处理中心、京津数据灾备中心、京蒙电子商贸服务中心。

乌兰察布华为云数据中心全部投入运营之后,可实现由输出能源到输出信息的转变,有利于发展以人力外包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其形成巨大的信息产业和信息服务集聚区和产业园区,可辐射华北地区。云数据中心还可承接京津地区的IT基础设施外包、超算、GIS等业务,同时带动大型央企、互联网企业将备份冗灾需求落地乌兰察布云计算产业园。云数据中心2017年产值达到5000万元,预计2018年实现6000万元产值,将有力推动乌兰察布市云计算产业的发展。

随着华为公司作为云计算产业龙头企业入驻乌兰察布,吸引了一批云计算产业上下游相关企业来到乌兰察布并展开多项合作。

2017年5月初华唐在乌兰察布落地呼叫中心,2017年投入运营1000多个呼叫席位,按照三班倒计算,可提供3000多个呼叫席位,预计到2018年可提供1万多个呼叫席位。

乌兰察布还与中国呼叫中心与BPO产业联盟合作,由联盟协助乌兰察布开展呼叫中心产业招商和企业引入,共促乌兰察布大数据与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

苹果、阿里、京东等一批数据中心项目正在进行洽谈和稳步推进中,云数据中心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

与此同时,大数据应用走入寻常百姓家。作为“智慧小区”的示范小区,乌兰察布集宁新区景泰花园里智能储物柜、智能充电桩、自助洗车机等智能硬件设备一应俱全。“现在生活比以前方便很多,购物、进出小区一张卡就可以办到。”小区居民王女士说。智慧小区项目主要包含两建设12345市民服务热线,整合各相关单位的服务热线和信息资源,打造 “一号通”非紧急求助服务平台,以及建设智慧小区“推送宝”云平台。

在发展云计算产业的同时,乌兰察布市不断加强云计算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推广和应用。针对当前急需解决的资源整合困难、运维成本高等紧迫需求,以集约化模式建设乌兰察布市电子政务云平台、数据交换及共享平台、各类信息资源数据库,促进云计算乌兰察布市政务、教育、医疗卫生、交通、扶贫等各个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推动部门间政务服务相互衔接,协同联动,打破信息孤岛,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在“大数据是未来新石油”的观点深入人心的今天,乌兰察布抓住内蒙古获批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契机,抢滩布局,走在了全区大数据发展的前列。在大数据的有力驱动下,乌兰察布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从政府到企业、从专家到百姓,学大数据、用大数据、抓大数据的氛围、意识和能力得到前所未有地增强,一大批外来的、本土的大数据企业成了“智造”的主力军,医疗、教育、工业、农业、生活服务随处可见大数据的身影。

乘“一带一路”之势

蓄力新航程

乌兰察布是一座四通八达的枢纽之城。是内蒙古距首都北京最近的城市,是自治区东进西出的“桥头堡”,是中国通往蒙古国、俄罗斯和东欧的重要国际陆路通道,同时也是国家“一带一路”发展规划和中蒙俄经济走廊的节点城市。

今天的乌兰察布,正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

“道路通,百业兴。”一直以来,乌兰察布坚持把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作为对外开放的优先领域和重点方向,着力推进铁路、公路、民航等基础设施建设。随着集宁机场投运、中欧班列节点城市成功获批、呼张高铁加紧建设,铁路、公路、民航互为支撑的立体交通体系逐渐成形,为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设施保障。

“十二五”期间,乌兰察布市完成交通运输重点建设项目68项,建设总规模8200公里。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36万公里(含农村牧区公路),全市高速公路达783公里,一级公路达586公里,二级公路达到1680公里,全市高等级公路里程达3000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25.24公里/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跃居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位,逐步打通与周边省市的高速公路出区通道,形成南联北开、承东启西的路网格局。

“十三五”期间,乌兰察布市交通建设由“通”向“畅”转变,由单一交通向综合路网转变,由纵向延伸向横向拓展转变,由就交通抓交通向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转变,由传统管理模式向智能化管理模式转变。预计到“十三五”末,全市11个旗县市区通高速公路,在中心城区实现环城高速的基础上,旗县市区政府所在地建成环城快速路,全市形成“六纵十二横十二联网”的高等级公路网布局。

打通空中通道,连接四面八方。2016年4月25日10时许,随着由天津起飞的庞巴迪CRJ900NG飞机稳稳降落在乌兰察布集宁机场停机坪上,集宁机场正式通航,成为乌兰察布立体交通网络形成的里程碑。

2017年,乌兰察布机场开通航线10条,通达20个国内主要城市,年旅客吞吐量突破30万人次。

“十三五”期间,乌兰察布市正全面建设国内、国际航空网络。目标是将集宁机场升级为国际机场,实现联通蒙古、俄罗斯、东欧及港澳台、东南亚的国际航空网络布局。

2017年,张呼客专乌兰察布至呼和浩特东段正式开通,乌兰察布迎来高铁时代,乌兰察布的铁路运输翻开了新的篇章。

乌兰察布市境内现有京包、集二、集通、大准、集张、集包6条干支线铁路,营运里程约810公里,覆盖9个旗县市区。到“十三五”末,国家及地方铁路干支线将达到8条,营业里程达到约1066公里,新增快速客运铁路里程256公里。

2017年,乌兰察布全力推动集宁至大同高速铁路项目建设。乌大铁路将打通内蒙古西部地区和山西省快速高效的对外通道,全面提升华北地区快速铁路运行效率。同时,这条快速铁路还将成为二广综合运输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集宁至二连浩特铁路一起,构成我国向北开发开放的重要国际铁路干线和欧亚大陆桥国际通道的重要连接线。

建设乌大铁路是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促进环渤海经济圈合作发展、优化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呼和浩特——南宁高速铁路通道、完善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建设蒙晋冀(乌大张)长城金三角合作区的现实需要。

在乌兰察布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中欧班列的开通可谓神来之笔。

2016年10月17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中欧班列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该规划中明确提出,“乌兰察布(集宁)列为中欧班列主要铁路枢纽节点城市……集二铁路为中欧班列中部干线运输通道”。

乌兰察布市作为唯一的非一二线城市,凭借其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跻身中欧班列枢纽节点城市之列,意味着乌兰察布的区位优势将在国内能够延伸涵盖京津冀、中原腹地和华中、华东广大地区,带动这些地区的日用消费品、农畜产品、皮件、五金机电等在乌兰察布集结分装转运;在国外,将辐射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波兰、德国等国家,更多的“中国制造”将通过这里走出国门。

截至2017年年底,由乌兰察布始发的中欧班列已经开行70列,返程15列。中欧班列不仅仅是一辆简单的货运列车,它是开放的载体、合作的桥梁、发展的引擎;它是欧亚商贸往来的枢纽;它是中西经济融合发展的平台;也是乌兰察布市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助力器”。

班列的开通间接带动了该市木材、皮件等产业迅速发展,外贸进出口备案企业达到375家。凭借中欧班列这只经济杠杆,让乌兰察布市从名不见经传的内陆小城走向对外开放最前沿有了无限可能。

打造通往俄蒙欧国际通道的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乌兰察布已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引来商贸物流项目频频落地。

位于集宁区北部现代物流园区的“七苏木中欧班列枢纽物流基地项目”正在加紧施工。该项目主要是发展以国际货物贸易、中转、保税、加工、集散、配送以及国内货物对外出口集散为主的对外贸易基地。

该项目总体占地2600亩,分3期建设,初期工程占地242亩,主要利用呼铁永晖铁路,建设包括海关监管作业区、仓储区、综合办公区及货车停车场等配套设施;近期工程占地782亩,主要建设两束四线铁路物流作业区、集装箱作业区、成件包装作业区、保税物流作业区、综合服务区等,前两期工程总投资9.763亿元。

近年来,乌兰察布市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抢抓新机遇,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优化物流业和进出口贸易环境,打造现代化区域性物流中心,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乌兰察布市相继出台了《乌兰察布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实施意见》《乌兰察布市完善与俄蒙合作机制实施意见》《乌兰察布市参与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实施方案》等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为全市现代物流业和对外贸易发展营造了利好政策环境。

2016年10月,乌兰察布市第四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推进“物流+”,进一步描绘了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蓝图。按照此次会议部署,当前乌兰察布正以创建“全国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为抓手,以发展生产性物流业为重点,积极引进培育物流龙头企业,提供高效便捷服务。

加强物流园区、标准化仓储库建设,发展多式联运、冷链物流、物流金融,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推动“乌兰察布制造”“乌兰察布生产”进入京津冀、走向全国。

加强检验中心和电子交易平台建设,做大煤炭、马铃薯、皮革3个交易中心,打造“北方海宁”、打响“中国薯都”、打造西北地区重要煤炭集散地。

抓住被列为中欧班列节点城市的机遇,逐步增开中俄、中蒙、中欧货运包机和客货航线;发挥好海关服务地方经济的作用,加强与天津自贸区、京津海陆空港的合作,让国际商品在乌兰察布集散,促进“中国制造”走向世界,打造京津港口的合作区、面向俄蒙欧的国际物流节点城市。

目前,乌兰察布汇聚国际物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条件已经具备,货通天下、物走四方就是该市发展大物流的最好注脚。

乌兰察布通过着力厚植开放优势,创新丰富开放合作平台,拓展国际国内开放合作空间,以开放的主动赢得发展的主动,“开放乌兰察布”的步伐坚实而稳健!

(本版配图均由王俊平摄)

2018-03-08 于保明 黄金星 —— 蒙晋冀(乌大张)长城“金三角”合作区合作发展之乌兰察布篇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4719502.htm 1 区域大协作 共圆中国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