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能源发展

国家绿色健康发展 新能源大有可为

—— 倾听来自全国两会能源领域代表委员的声音

□ 本报记者 李亮子 焦红霞

又是一年全国两会时,代表委员齐聚京城商国是。

伴随着新时代的步伐,肩负着新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能源领域的代表委员们把关注点聚集在了新能源、新产业、传统能源产业革新等方面,从精准扶贫中的渔光互补、农光互补,到驶入寻常百姓家的新能源汽车,再到转型改革、焕发活力的传统能源,共同为能源革命、为国家绿色健康发展献诤言、谋良策。

来,请跟随记者的脚步,去倾听来自两会的能源最强音!

让光伏扶贫可持续发展

在安徽省灵璧县创新推出的国内第一个光伏扶贫农场内,一排排超高的光伏板下,玉米结着粗壮的棒子,辣椒骄傲地露出微笑,圆滚滚的茄子挺着肥嘟嘟的肚子……这是中利集团推出的光伏农场,“包县脱贫”模式早已成为扶贫典范, “光伏+农业+就业”创新模式也已闻名全国。光伏产业在精准扶贫中起到的作用可圈可点。未来,如何提高光伏扶贫质量?保证光伏扶贫可持续发展?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表示,通过调研发现,当前我国光伏扶贫项目存在较为零星和分散的问题,导致实施过程中成本居高不下,运维管理也相对困难。此外,光伏扶贫工作中普遍存在重前端建设,轻后期运维,甚至运维缺位的问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光伏扶贫融资难、融资贵一直让企业参与扶贫工作负担沉重。

针对以上问题,刘汉元建议:第一,要大力发展适度集中化、规模化的村级扶贫电站;第二,要加强对光伏扶贫项目建设质量的把控,强化村级和户用光伏扶贫电站的运维管理,保障贫困户收益;第三,要加大对光伏扶贫的金融支持力度,及时到位政府应承担的项目建设资金。

刘汉元认为,国家应该从体制机制上给予光伏业更多支持。首先,要让光伏产业在市场化机制下发展,摒弃用指标压制发展规模的管理思路;其次,全面清理并减免光伏行业的各种税费;再次,通过市场化机制或者政策性措施解决光伏补贴资金问题。

谈到补贴缺口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在提案中指出:提高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标准,由目前0.019元/千瓦时上调至0.03元/千瓦时,并保证全部电量足额征收;要优化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发放及报审机制,简化相应流程,建议改为每季度申报一次,半年审批公布一次,确保补贴资金能及时到位,促进行业良性发展。“要加快建立可再生能源发电配额强制考核办法和绿色电力证书强制约束交易,以强制配额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纳水平,促进降低发电成本,弱化对补贴的依赖性。”南存辉说。

让新能源汽车驶向千家万户

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一直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焦点。针对新能源汽车充电难、电池回收等问题,两会代表委员们纷纷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全国政协委员、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提交了“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助力绿色出行”的提案。

针对当前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场地难寻、扩容难做、协调难办、管理难服等问题,徐和谊给出四项建议:一是建议动态规划和布局充电设施建设蓝图;二是建议设立专门的联席协调办公机构,协调政府各部门,推进充电设施建设;三是建议加快充电运营服务费用规范化及后台结算系统联通;四是建议对充换电的新业态给予政策支持,包括场地报批、资金支持等。

徐和谊表示,目前充电设施供应商的盈利能力还比较弱,必须通过创新促进形成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运营模式。他建议政府部门对充换电的新业态给予政策支持,对城区充换电设施建设用地的审批予以支持,并根据实际予以资金支持。

对电动车发展同样非常关注的还有全国人大代表、扬州市江都区郭村镇张倪村党总支副书记、江苏万顺机电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总支书记周善红。他关注的焦点是电动汽车电池未来的发展走势。

周善红表示,电动汽车使用的动力电池存在回收利用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回收利用体系尚不健全、回收技术和工艺水平有待提高、回收利用成本高、盈利难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关乎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

为此,周善红建议,首先,要加快制定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法律法规制定。对动力蓄电池结构设计、连接方式、工艺技术、集成安装的标准化做系统梳理和规定,同时强化对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运输、储存等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进一步落实动力蓄电池编码制度及可追溯体系。

其次,在构建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体系方面,要构建规模化、高效化的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体系,提高消费者对废旧电池回收意识。回收则遵照有限梯级利用的原则,对电池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发挥电池的剩余价值,同时回收具有较高提取价值的元素,进而形成动力蓄电池的闭环产业链、资源最大化利用。

让天然气供应更安全平稳

在传统能源领域,天然气供应问题在去年年末和今年年初频频登顶新闻头条。如何让天然气以清洁、高效的能源利用形式成为能源发展的主力之一,既要有长期的美好设想,又要对现实难题未雨绸缪。

全国政协委员、光汇石油董事局主席薛光林提案的落脚点就是在发展天然气战略储备方面。薛光林认为,天然气战略储备发展相对滞后,难以保障天然气安全平稳供应。特别是近几年局部地区天然气供应紧张屡次出现,抓紧建立和发展天然气战略储备和调峰储备、保障天然气供应安全和国家能源供应安全、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生产和生活需要已经势在必行。

薛光林建议,可参照国家石油战略储备模式统筹考虑,尽快建成一定规模的国家天然气战略储备,形成国家、资源企业、城市燃气企业三级储备主体,以及战略储备和商业储备相结合的天然气储备体系,同时增加储气规模,形成地下与地上相结合的储库系统。同时完善气源供应通道,重视多方向国外管道气及进口LNG等多气源“准储备”方式。

另外,薛光林表示,相关部门应尽快建立适合我国实际的天然气战略储备管理模式,比如成立国家天然气储备中心,负责国家天然气储备基地规划、建设和管理,承担天然气战略储备收储、动用任务。尽快建设天然气储备的相应法规,明确支持政策;并逐步放开储备调峰设施的建设和投资主体,鼓励有能力的民营企业参与建设和投资。同时,利用金融工具,提升战略储备体系商业化运营管理水平。发挥储气库的商业和金融功能,逐步放开价格管制,建成储气服务交易市场和天然气、期货交易市场。

2018-03-06 李亮子 焦红霞 —— 倾听来自全国两会能源领域代表委员的声音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4719060.htm 1 国家绿色健康发展 新能源大有可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