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经济纵横

一个退伍军人创新发明科技强警的不懈情怀

——记浙江余姚天戈安防电器厂高级工程师曹道芳

曹道芳

经过数载对“警用工频高压电击喷射水枪”的研究,曹道芳终于在2012年10月24日,拿到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证书。“这只是我在创新发明、科技强警的征途上迈出的第一步,我还要不懈努力,把这项科技发明变为现实,为警用装备的现代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曹道芳深情地说。

为了这个美好的梦想,为了这份难以割舍的情怀,曹道芳从此走上了一条艰辛而令人难以忘怀的追逐之旅。

1954年10月,曹道芳出生在河南省永城市大曹庄村。他从小就对一些新鲜事物感兴趣,十几岁时,就能帮周围邻居修理收音机、座钟、水泵、拖拉机等电子、机械用品。他的梦想就是要成为一名发明家。1972年11月,他应征入伍来到山西榆次陆军某部医院当了一名卫生员。工作之余和节假日,他把主要精力都用在医疗、电子等科技理论的学习钻研上。曹道芳说:“在部队四年时间,我不仅学到了大量的科学技术知识,更培养了坚韧、执着和敢于担当的品格,这也为我后来坚持发明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部队退伍后,曹道芳接连有电子语音防伪瓶盖和电动车电子编码锁两项发明,获得了国家专利证书。对于警用工频高压电击喷射水枪的发明,曹道芳说那是源于一次突发事件。1996年,他在一个火车站广场等车时,遇到几名警察追赶一名逃犯,逃犯突然冲进一家店铺,拿出菜刀疯狂乱砍,一名警察身中数刀。那一幕让他铭刻在心。警察也是人,而且从事高危行业,以前有的带着电警棍,但因其是交流电,电击时易造成对方心脏骤停或心室纤维颤动而有生命危险,后被公安部勒令停用。为此,曹道芳下决心要发明一种科学、安全、实用的警用利器。

2004年,曹道芳辞掉原来的工作,只身从河南来到电子行业比较发达的浙江余姚市,在一家电子公司边工作边“充电”,挣得工资除买了一台平板电脑外,大部分都用于购买有关学习书籍和配件材料。后来他干脆辞掉了工作,专心致志地搞起了警用利器的研究,并于2013年10月注册了天戈安防电器厂。为了达到小形美观、携用方便,以及避免原电警棍存在的问题,他多次改进外形设计,电压从220伏、1800伏、3500伏直至1万伏,电流从交流变为直流,每一次实验都有意外收获。在反复实验创新中,他用智慧书写最新成果,用毅力追逐创新梦想,在信念追求中创造不断超越的奇迹。

“起初,家里人不支持我的想法。”曹道芳说,“为了搞这个发明,我不仅耗精力,而且把所有积蓄都投入到这个研究上了。每次回老家,妻子和一些亲朋好友都劝我,好好工作挣个钱能养家就行了,别搞什么创新发明了,得不偿失。但我对自己确定要走的路义无反顾。因为我曾经当过兵,有军警情结;因为我曾当过兵,有毅力和担当。虽然已经60多岁了,但每当想起歹徒袭警的那一幕,我就暗暗下定决心,绝不能让我发明的强警利器半途而废。”

为了实现这一梦想,2016年春节,曹道芳回到河南永城老家,几经周折找到了多年失联的老友蒋静易,他把自己这些年来的拼搏情况和一心科技强警的想法,一股脑向蒋静易倾诉出来,并征求蒋静易的意见,到余姚同自己一同奋斗。或许都有当过兵的经历,或许都有科技创新的火花碰撞,蒋静易马上答应了曹道芳的邀请。同年,他们筹集资金,进行升级研发。

这是追求梦想的搏击,这是迎着希望的奔跑,让人看到辉煌正迎面走来!

去年初,曹道芳心中的梦想终于化作强警产品展示在人们面前。曹道芳说,他们给这个创新发明产品起名叫电急卫,同时注册了电急卫商标,长方体塑壳三色外形,虽然只有19厘米,但内置拉杆拉出时长度可达80厘米,当碰到外物时,伴随着啪啪的巨响,火星四溅。其由220伏交流电转成的1万伏直流电电压具有很大的杀伤力。当把电流控制在60毫安~70毫安时,打击后,人体不能动弹,但意识清醒,而且只伤及皮肤,不伤内脏。同时还具有局部电击、全身电击,及内置LED射灯照明功能。

2018年1月23日,曹道芳创新发明的电急卫,拿到了公安部安全防范报警系统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的检测报告。其中负责检测的专家刘彩霞握着曹道芳和蒋静易的手说:“感谢你们为科技强警做出了重要贡献。”

熟悉曹道芳的人,有说他像钢铁,沉默而坚强;有说他像黄牛,苦干而执着;有说他像腊梅,敢于挑战苦寒。应该说,他集这些品质于一身,投身科研创新发明事业,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实际上,那是一种痴情,一种民族科学奋发向上的精神!

(本版配图由浙江余姚天戈安防电器厂提供)

2018-03-05 ——记浙江余姚天戈安防电器厂高级工程师曹道芳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4719303.htm 1 一个退伍军人创新发明科技强警的不懈情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