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雷茂盛 梅 超
1月26日,四川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在成都开幕。800多名新一届四川省人大代表肩负全省人民的重托,意气风发步入锦江大礼堂履职尽责,共同为加快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献计出力。
四川省省长尹力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过去5年是四川省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5年,全省人民砥砺奋进、拼搏实干,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成绩,“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的“两个跨越”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今后5年,四川将推动经济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实现新突破,进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行列,走在全国改革开放前列,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高,经济增速保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总量超过5万亿元。
“两个跨越”向前迈出一大步
尹力说,2017年四川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标志着本届政府任期奋斗目标胜利实现。过去5年,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多重矛盾交织、自然灾害频发的严峻考验,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四川省委的领导和带领下,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成绩,“两个跨越”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5年来,四川始终保持专注发展定力,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跃升至全国第6位,年均增长8.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9.7%;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2万亿元,年均增长12.2%;三次产业比重由13.6:47.1:39.3转变为11.6:38.7:49.7,结构持续优化。
5年来,四川始终坚持创新发展,加速转型升级,发展新动能加快形成。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预计达到2550亿元,年均增长12.8%;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6.2个百分点;申请专利量59.4万件,年均增长20.4%,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1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6户,歼-20、“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取得突破;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1.8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达68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分别提高7.1和2.2个百分点。
5年来,四川始终坚持协调发展,大力推进多点多极支撑和“两化”互动城乡统筹,竞相发展态势总体形成。成都平原经济区经济总量达2.3万亿元,川南经济区经济总量超过6000亿元,川东北、攀西、川西北生态经济区加快发展;天府新区经济总量突破2200亿元;经济总量超过千亿元的市(州)增加7个,过百亿元的县(市、区)增加32个;新增百万人口大城市4个,建成幸福美丽新村2.1万个。
5年来,四川始终坚持绿色发展,把美丽四川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整体提升。森林覆盖率达到38%,提高2.8个百分点,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基本建成;水电装机容量达7564万千瓦,稳居全国第一,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88%,初步建成国家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主要污染物排放持续减少,全省PM10年均浓度较2013年下降19.9%,优良天数率较2015年提高1.7个百分点,国控断面劣V类水质比例下降至2.3%。
5年来,四川始终坚持开放发展,着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发展潜力不断释放。落户世界500强企业331家,驻蓉领事机构16家,国际友城和国际友好合作关系269对,进出川大通道达30条,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开通国际(地区)航线104条,四川与全球的联系日益紧密,“朋友圈”越来越大。
5年来,四川始终坚持共享发展,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持续提高。财政民生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稳定在6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累计503万人;农村贫困人口从750万减少到171万,贫困发生率从11.5%下降到2.7%;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入学(园)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2012年的1.5倍、1.6倍,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加快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
尹力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了今后5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四川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四川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部署,始终保持专注发展转型发展定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落实四川省委“一个愿景、两个跨越、三大发展战略、四项重点工程”战略谋划,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促进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
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按照国家标准实现全省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主体功能区规划全面落实,森林草原覆盖率显著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减少,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大幅增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式基本形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进一步筑牢。
文化事业产业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普遍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
现代治理能力明显提升。法治良序整体形成,干部队伍素质总体提高,民族团结进步不断加强,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蓝图是实干实现的。只要我们牢牢把握机遇,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进一步凝聚和激发全省各族人民力量,汇集海内外智慧和人才,一届接着一届干、一件接着一件办,美丽繁荣和谐四川的愿景就一定能够成为现实。”尹力充满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