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总体同向

2018“低碳中国行”河南站活动举办

本报讯 记者王砾尧报道 1月22日,国家信息中心、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国际合作中心、中国民促会绿色出行基金和河南省发改委主办的2018年“低碳中国行”河南站低碳发展活动在河南省郑州市举办。

河南省发改委副主任支安宇介绍说,近年来,河南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低碳城市试点示范建设,探索绿色低碳发展新模式,实施重大节能工程,持续推进工业、交通、建筑等节能降碳。预计2017年全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以上,万元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5.5%。在国家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碳排放的考核中,分别被确定为超额完成,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2017年大气质量明显改善,河南全省平均优良天数达到200天以上。

国家发改委气候司战略处相关负责同志在会上表示,为推动地方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目前国家发改委建立了目标分解落实机制和责任评价考核机制,开展了低碳城市、低碳园区、低碳社区、低碳城镇以及气候适应型城市等多种类型的试点示范,推动地方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体制机制,鼓励地方探索符合实际的绿色低碳发展路径。下一步将进一步完善相关机制,继续深化试点示范,调动地方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经验总结交流和推广,推动地方应对气候变化目标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相融合。

此次2018“低碳中国行”河南站活动以低碳发展为主题,邀请来自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中国农科院的相关专家就低碳发展理念、能源低碳发展战略、中国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的规划与实践、科学认知气候风险、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污染防治等主题进行演讲。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周大地在发言中表示,能源成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点领域,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总体同向。当前,世界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正在加快,中国有条件加快能源革命步伐。在我国一些中心城市和东部领先发展地区,已经开始全面考虑减少煤炭消费总量,加快结构调整。

“没有‘减缓’,‘适应’做不成;没有‘适应’,‘减缓’走不远。”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许吟隆认为,减缓和适应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两个方面,均不可或缺。未来城市在适应方面,应从完善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法规和管理体系、建立基于生态系统的适应气候变化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加强适应能力建设五个方面着手建设。

在此次活动中,南阳、安阳、济源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还就低碳发展、气候适应型城市、国家低碳试点城市的建设介绍了各自的工作经验。

会后,此次活动的考察组深入河南省济源市,实地调研走访了当地以公共自行车、电动汽车为特色的低碳交通项目,以及以沁北电厂、豫光铜业等为代表的低碳工业项目。据了解,作为国家低碳试点城市,济源市在工业改造升级、低碳交通、建筑领域,以及倡导绿色低碳生活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低碳园区、社区试点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低碳城市体制机制创新,突出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结构调整,在绿色循环经济、节能降碳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许多可推广经验。

2018-01-25 王砾尧 2018“低碳中国行”河南站活动举办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4715906.htm 1 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总体同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