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开伟
据媒体披露,2017年以来,银行存款增长乏力尤甚于往年,特别是居民储蓄、企业存款同比大幅少增。银行存款分流虽暂时会对银行经营带来不利影响,但从长远来看,可让银行减轻负债,加速银行业的重新洗牌,为银行机构优胜劣汰创造条件,最终消除目前我国银行机构有可能潜藏的巨大金融风险隐患,为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奠定坚实基础。
单纯从银行经营角度考虑,存款减少对商业银行信贷扩张能力确实带来一定负面影响,因为放贷规模要受资本充足率限制,在存款大幅减少情况下银行放贷意味着要消耗更多的资本;而且,存款减少会影响各种业务的扩张,有可能导致经营效益的下滑。
当然,目前银行存款下滑也是特殊经济时期的一种正常反映,不值得大惊小怪。一方面,受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日益趋紧引发银行存款的正常消耗。另一方面,房贷利率提高也是消耗银行存款的重要因素。
今年股市走势有所好转,也是分流银行存款的一个重要原因。股市与银行存款是一个“跷跷板”关系,此高彼低,这为历史上资本市场走势与银行存款升降所反复证明了的真理。2017年,以蓝筹股为代表,A股迎来一轮上涨,将部分居民投资兴趣引向股市,加速银行存款的分流。
对银行存款大幅减少的现象,切不可人为过度夸大其有可能带来的金融危害,应以科学、客观、理性、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银行存款减少现象。从当前经济发展现实看,银行存款增幅下降其实并非坏事,从某种意义上说还是一种好事,是一种积极、可喜的金融变化现象。
首先,它标志着广大普通民众投资理财意识的觉醒,不再将财富终生信托给银行,免遭财富缩水之苦。
其次,它为中国资本市场走向繁荣、为提高实体经济直接融资比例提供了可能,可有效改变持续几十年中国金融市场以间接融资为主的旧格局。而随着资本市场基础制度设计的不断完善和出台、监管当局的监管手段和措施的不断严厉,资本市场可信赖、够安全的环境已经形成,必然会将资金从银行存款市场吸引到资本市场,这无疑是一个好现象,可极大地减少实体经济融资环节和融资成本,也是中国实体经济未来融资必须要走的正确之路。
再次,可增强银行经营的危机感和忧患感,推动其加快经营方式的转变,有利于银行加快从传统存贷款业务经营向中间业务经营转轨,大力发展轻资产、低资本业务;更可让银行保持理性投资行为,消除盲目扩张规模尤其是将过多资金进行监管套利及脱实向虚投向资产泡沫领域的倾向。
银行存款分流虽暂时会对银行经营带来不利影响,但从长远来看,可让银行减轻负债,卸下巨额、沉重的存款负债包袱,降低经营成本;更为有利的是,可加速银行业的重新洗牌,为银行机构优胜劣汰创造条件,为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