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来自相关部门消息,全国统一碳市场将按计划在今年年底启动,目前已进入倒计时阶段。首批预计只纳入电力行业,2018年主要以市场建设为主,不会对煤电行业整体形成较大的成本压力。市场人士认为,长期来看中国碳交易市场交易规模或超万亿元,为新能源产业和碳资产管理产业带来巨大发展空间,碳资产管理百亿市场大幕将开启。
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现象日趋明显,为开展碳减排,全球范围内建立多种碳交易市场。国金证券分析师姚遥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2011年全年碳交易产值达到顶峰,为176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超万亿元,之后受价格下降影响出现下滑,但2014年~2016年交易额稳定在500亿美元左右,全年实现碳交易在7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以上。
我国从2011年起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广东、深圳等七地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并于2014年全部启动上线交易。在此基础上,作为2017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之一,今年将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按照初期设想,全国碳市场计划第一阶段纳入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等八个重点排放行业。参与主体为2013年~2015年中任意一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达到1万吨标准煤以上(含)的企业。随后又缩减到电力、水泥和电解铝三个行业,目前最终纳入的行业只有电力1家。上海将建全国碳交易平台,湖北负责登记系统。 (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