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邹 北
12月3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下发《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统筹监管,开展对网络小额贷款清理整顿工作,并提出引导借款人依法履行债务清偿责任,建立失信信息公开、联合惩戒等制度,严厉打击“老赖”行为。
明确监管
行业或迎“有序成长”
《通知》的正式下发明确了“现金贷”业务的开展原则,包括未依法取得经营放贷业务资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经营放贷业务、综合资金成本应符合民间借贷利率规定、审慎经营、遵守“了解你的客户”原则、不得暴力催收、加强客户信息保护等。因而,业内普遍认为《通知》整体上符合预期,但更加严格,现金贷整治范围扩大,且必须具备放贷资质,坚守利率红线,标志着助贷模式也将终结。
事实上,在现金贷监管文件正式下发前,业内知名学者、权威媒体以及合规平台就已纷纷表态支持。诸多业内人士指出:更加严格、明细的监管政策势必会引发一波行业洗牌,而这种阵痛只是暂时的。从长远来看,“良币驱逐劣币”过后,行业必将获得更规范、更稳健的发展。
“黑中介”趁机钻空
用户需防“深陷泥沼”
与此同时,有关“政策下发,现金贷平台要被清理,不用还款了”“如下平台已停止放款,坚决不要再还款”等言论也在一些网络贷款用户聚集、活跃的平台频繁出现。很多用户看到后,信以为真,决定不再还款。但《通知》第六条(二)项明确提出:各地应引导辖内相关机构充分利用国家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和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防范借款人多头借贷、过度借贷。各地应当引导借款人依法履行债务清偿责任,建立失信信息公开、联合惩戒等制度,使得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用户拒不还款的“老赖”行为不仅会影响自身的央行征信记录,也可能会被平台诉诸法院,面对法律的判决与惩罚。
更有权威媒体爆料,这些不良言论其实是某些网贷中介别有用心的煽动之举。“黑中介”伺机发布放款信息,利用某些现金贷用户借款心切,将他们引入地下高利贷玩家手中。一旦用户受其引诱借出款项,面对的恐怕不仅是高昂惊人的利息,很可能将面临人身安全的损害,彻底深陷地下高利贷的泥潭。
从监管要求上看,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薛洪言认为,行业内盛行的助贷行为或将会成为重点整顿对象,持牌放贷机构很快会面临来自资金层面的压力,非持牌机构最终将退出这个市场。有一个好的信号在于,明确了将现金贷业务纳入集中整顿,意味着政策层面会给行业一个整改过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