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若铭 庞淑芹 马力杰
安福是江西的生态美县,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2%,是中国樟树之乡、竹子之乡、陈山红心杉之乡。2015年11月,安福被列入江西省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多年来特别是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建设启动以来,安福县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党委政府关于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以体制创新、制度供给和模式探索为重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环境问题,积极探索推进绿色发展新路径,全面建设空气清新、河水清澈、大地清洁的美丽安福,全县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形成了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了将这个科学论断落到实处,安福县选准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就是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特别是通过生态惠民机制、生态保护机制、生态治理机制和生态考核机制等四项机制创新之间的有机衔接与良性互动,打出一套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价值和民生福祉的组合拳,其成效颇为显著。
近年来,安福荣获了“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进集体”“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退耕还林先进县”“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典范城市”“江西省省级生态县”“江西省省级森林城市”“江西省创建绿色生态先进县”“江西省森林生态保护十佳县”“江西省首届生态文明建设十佳县”“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十佳领跑县”等荣誉称号。
立足“绿色发展”
创新生态惠民机制
作为经济欠发达县,安福着力破解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既巩固提升安福的生态优势,又着力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价值,切实增强了安福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发展生态工业方面,安福县形成了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绿色食品、新能源新材料“1+1+2”主导产业,开展了县工业园区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该县的怡兴环保、固欧家居、超威日化、银白杉水泥等企业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实现了对工业废弃物的吃干榨净。
在发展生态农业方面,安福县出台《全力推进富民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按照“三区三廊”布局,重点发展井冈蜜柚、优质烤烟、高产油茶、龙脑樟、有机蔬菜、绿色水稻、特色中药材和特色竹木等八大绿色生态富民产业,推动农业向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品牌化发展。到2020年,安福县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有望达到30万亩以上,全县获认证的“三品一标”总数预计达到40个以上。
在发展生态服务业方面,安福县主攻旅游业发展和“1+5”大健康产业体系培育“两大重点”,坚持全域旅游理念,按照打造全国知名的“远途旅行目的地、康养休闲度假区”的定位,着力构建“龙头引领、核心集聚、多点支撑、区块互动”的旅游格局,大力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当前,安福县羊狮慕康养特色小镇、章庄文旅开发项目建设顺利启动,陈山、武功山、九龙山被认证为全国徐霞客游线标志地,以羊狮慕景区为龙头的全域旅游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截至目前,仅在安福县泰山乡,农家乐、民宿就有80多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超过2000余人,间接从业人员超过2万余人,旅游业人均增收逾5000余元。
在发展生态扶贫方面,安福县依托产业特点和资源禀赋,积极引导贫困户与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进行有效对接,助力村集体发展生态产业,切实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并改善村集体经济状况,着力实现脱贫攻坚由“输血型”到“造血型”嬗变。2017年7月,在安福县甘洛乡运营2000余亩黄栀子、600余亩白茶基地的江西省福安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经当地党委政府“做媒”,与该乡96户贫困户成功“联姻”:贫困户投资入股该企业后,实现了前两年12%、后三年15%的高分红入股收益。此外,安福县建设了52个村级光伏扶贫电站,装机容量2391千瓦,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1097户,贫困家庭和贫困村“阳光收入”不断提高。
立足“源头严防”
健全生态保护机制
安福县对生态系统保护不遗余力,紧紧抓住提升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质量这个关键,出台了《安福县天然林保护工作实施方案》《安福县“最美樟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封山育林、森林抚育、人工造林、退化防护林修复等举措着力森林保护;同时,该县全面实施天然林停伐工作,大力推进植树造林,推广良种良法、造林实用技术,建设退化林修复示范点、林业特色产业等六大类项目建设示范点12个,生态公益林面积达65.9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1303万立方米,全县造林和森林质量名列江西省、吉安市前列。
安福县着力用好用足三项制度。为将“河长制”落实落细,安福县出台了《泸水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实施方案》《推进“清河行动”消灭劣Ⅴ类水专项整治实施意见》,着力实施流域的综合修复,很好地实现了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环境。为动员全民参与环境整治,尤其是发挥全县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在全县创新推行“网格长管理制”“路长管理制”,按照“县级统筹、网格管理、分级负责、部门协作、社会共治”的原则,建立目标准明确、责任细化、制度健全、考核公平的工作体系,由县委主要领导亲自担当“总网格长”“总路长”, 在江西省率先成立了城乡管理行政执法局,严格落实“清净、整洁、有序、秀美”工作要求,全面治理城乡“垃圾乱倒乱扔、车辆乱停乱放”等“十乱”问题,形成了城乡环境整治全域性覆盖的工作格局,让生态环境监管渗透到城乡每一个角落。
安福县牢牢守住三条红线。为建立生态红线,突出规划引领作用,该县推进了《安福县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规划(2016-2030年)》编修工作,全县初步纳入生态红线范围面积达1036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7%,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基本完成。为建立水资源红线,安福出台了《安福县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落实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同时做好了《安福县河库岸线红线划定保护规划》等规划编制工作。为建立耕地红线,安福县全面完成了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印发实施了《安福县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实施意见》,成立了不动产登记中心,对土地、房产、林权等数据进行了整合,着力推进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建设,全力改善矿山生态环境。
立足“过程严管”
强化生态治理机制
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把生态文明纳入城乡统筹发展之中,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百姓幸福的真切感受,是安福县委、县政府的不懈追求。
安福县加快了城乡环境的整治速度。按照“清净整洁、有序秀美”的目标,该县出台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等“1+10+3+2”系列文件,大力实施“十项专项整治行动”“两大攻坚战”,重点打造“一城三带一片”城乡市容环境整治示范区,带动效应明显。今年以来,该县共清理卫生死角10,135处,清理垃圾21,302吨,清理违建广告牌2441处、乱搭乱建2379处,拆除改造农村危旧土坯房4.7万余栋、330余万平方米,整治河道9条76.9千米,整治沟塘731处,清理水塘1076.1亩,共疏浚土方33.7万方。安福县严格落实生猪退养工作,对禁养区内303家生猪养殖场年底前关停或搬迁,限养区养殖企业逐步退出。同时,该县注重疏堵结合,下发《安福县生态循环养殖小区建设指导方案》,规划了9个乡镇建立生态循环养殖小区,在立项、用地、采伐、环评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下大力气推动传统污染型农业产业向绿色生态化转型。
安福县加大了国土空间的整合力度。全县有序推进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按照“田园化”的建设标准,在江西省率先完成设计招标、勘测设计、设计方案评审、设计方案批复、施工及监理招投标等工作,置换土地空间。当前,安福县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明显,全县561个新农村点都已开工建设,其中198个贫困村新农村点已进入工程扫尾阶段,打造了4个县级精品示范点和37个乡级精品示范点。日前,该县已完成“旱改水”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2230亩,并成功创建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浒坑钨矿“绿色矿山”工作已报国土资源部公示。
安福县加速了环境污染型产业的淘汰进度。该县制定出台了《安福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严格实施项目环保准入机制。如今,安福全县没有一家造纸厂,没有一家重金属和化工企业,没有一家铅酸电池厂。安福县切实落实煤炭减产能政策,对全县非煤矿山开展专项整治,关停拆除了一批无证非法生产的厂矿,对证照不全厂矿实施停产整改。
安福县加大了环境监察执法力度。截至目前,该县全年已处理各类环境案件90起,下达整改通知116份,查处企业违法行为6起,取缔“十小”企业5家;通过下狠招、动真格,安福县以铁的担当尽责、铁的手腕治污、铁的心肠问责、铁的办法治本,保护了当地一方蓝天碧水。
立足“效果奖惩”
完善生态考核机制
推进县域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又是一项必须坚决落实的政治任务。安福县创新方式方法,既完善工作追责问责、考核奖惩机制,以钉钉子的精神抓好落实;又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大胆尝试、激发改革创新活力。
安福县在强化责任追究上注重严控,在全省率先开展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试点,出台了《安福县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实施办法》,完成浒坑、赤谷两个乡镇党政主要领导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履职情况审计;出台了《安福县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实行党委和政府领导成员生态文明建设一岗双责制,明确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对造成或可能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与未完成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任务的责任一并列为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类型;建立了生态环境损害分级制度,确定各类生态环境损害的分级调查权限,实现精准追责,对领导干部离任后出现重大生态环境损害并认定其需要承担责任的,实行终身追责。
安福县在把握考核靶向上注重精准,加大乡镇生态文明工作考核,建立督查巡查机制和评估机制,定期开展试验区建设情况的评估工作,并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独立评估。安福县不断加强目标责任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绩效考核范围,逐步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指标占全县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评价分值权重,并将考核结果作为综合评价各乡镇各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及各类评优创先的重要依据。2017年,安福全县乡镇综合目标考评中,涉及生态文明工作权重达36%,位列各项工作之首。
安福县在容错纠错机制上注重激励,依托制定实施的《安福县鼓励干事创业试行容错纠错减责免责实施办法(试行)》,建立健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容错纠错机制,为敢于在生态文明建设改革中闯新路、勇作为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营造支持改革、鼓励创新,允许试错、宽容失误的良好环境,激励党员干部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放下包袱、打消顾虑,敢于担当、依法作为。同时,安福县注重完善用人导向,加大在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一线考核干部、提拔干部,鼓励广大党员、干部争当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促进派和改革实干家,推动形成允许改革有失误、但不允许不改革的鲜明导向。
站在新时代的路口,展望美丽中国的蓝图,安福县一定能够有机融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建设,用生态绿色描绘发展底色、用生态潜能激发经济动能、用生态试点打造创新亮点。不负青山,终得金山!
(本版图片由安福县县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