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专题

改革谋开局 创新促发展

—— 深圳龙岗区吉华街道推进“产业吉华、平安吉华、幸福吉华”工作纪实

□ 本报记者 程 云

□ 周伟涵 黄素娟 凌海英

深圳市龙岗区吉华街道自2016年12月13日成立之初,便以改革创新为统领、以“一镇两城”重点园区发展为主线、以“补短板、抓提升、强服务”为支撑,在产业发展、安全生产、城市环境、社会管理、服务民生、队伍建设等方面谋篇布局、深耕细作,共制订26项改革计划,其中承接区级改革事项7项、街道重点推进改革事项12项、“微改革、微创新、微实事”事项7项。

深挖产业潜力

今年以来,吉华街道以创建“新型城镇化的国家级标杆”、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6张国家级名片为高起点,总投资500亿元建设国家级新兴产业示范片区,通过“文化+旅游+城镇化”战略,建设发展融合自然观光、文化体验、森林度假于一体的文创小镇,2017年甘坑新镇荣膺中国文化旅游融合先导区称号。

在文创产业带动片区产业融合方面,吉华街道致力推动华侨城与秀峰集团签订更新协议,改造体量约40万㎡的秀峰及同富裕工业区,建设“V谷数字创意中心”;以客家凉帽为IP元素,开发“凉帽宝宝衍生消费产品”,形成年收入超20亿元的关联产业;创建凉帽国际文化周、客家美食节等活动IP,推进小镇及周边12km范围内的产业融合。

数据显示,街道今年推动了华侨城集团投资1.7亿元建设小凉帽乐园和3个特色酒店,完成小镇7都116区1.5万㎡旧改;协助华侨城以甘坑小凉帽为元素,创作中国首部文化IP+VR电影《小凉帽之白鹭归来》,并斩获第74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亚太电影艺术单元最佳沉浸影片、最佳未来影像金狮奖两项大奖。

除建设甘坑客家小镇,该街道还以吉华科创新城为依托,构筑高新产业孵化片区。其主要做法如下:打造“坂李大道-布澜路”产业走廊,以吉华科创新城为重点,推进中海信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基地建设,引进互联网、生物、新材料等领域企业,成为街道经济“新增长极”;推动中海信“筑巢引凤”创佳绩,增资5000万元建设中海信“孔雀计划”产业园,累计引进高科技创新创业团队33个、高科技创新骨干人才80余名,新入驻企业32家(其中国高企业14家,知名品牌1家,双创企业3家,战略新兴企业6家),完成新招租面积约6.5万m2;加速国家高新科技企业孵化,制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方案,组织200余家企业召开3次申报国高宣讲会,安排国高领域的专业人士辅导跟踪。目前,成功协助辖区内企业申报国高企业42家。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今年以来,吉华街道以赛格新城为着力点,拓展宜商宜居示范片区。“以赛格新城带动三联、水径片区开发拓展宜商宜居宜业地段,引入商贸、金融、休闲娱乐等行业,全面升级布龙路沿线的生活品质、规模和配套,打造片区首个都市综合体项目和一站式都市生活带。”街道负责人如是说。

截至目前,赛格ECO中心项目一期已重点引入商贸、高端家居、“互联网+”等精品行业,携手引进红星美凯龙、迪卡侬、大白鲸、美斯学谷等18家高端商贸企业。项目二期完成建设后,与知名品牌法国欧尚超市、成龙耀莱影业签订招商协议,并新引进多家特色餐饮企业,完成1.7万㎡的商业招租和3万㎡的商务公寓招租,这里定位为“都市商住复合功能综合体”,赛格新城商贸氛围已初步成型。

这里不仅要引进企业,还要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7月14日,深圳市龙岗区行政服务大厅中海信分中心作为继天安云谷后第二批政企共建政务平台正式启用。目前,该中心已进驻事项共167项,其中区级进驻事项145项,街道进驻事项13项,为园区量身定制事项9项。企业和群众到中海信分中心任何一个窗口办事,都可以享受到与区行政服务大厅一样的优质标准服务。其服务范围不仅辐射中海信园区200多家企业、1万多名创新人才,还辐射吉华科创新城周边4000多家企业、20多万名创新人才。

为了做好重点企业的服务,街道通过强化“精准服务、贴身服务”理念,选取金龙羽、马天奴等36家科技创新能力强、纳税贡献大、成长能力突出的实体制造企业,由街道领导定期挂点走访,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环境问题。数据显示,今年,街道领导累计走访企业88家次,收集企业问题150个,协调解决问题122个,协助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19家,举办《龙岗区经济与科技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最新优惠政策宣讲会12场,并带领企业参加“百校行”活动,切实帮助企业解决了用工困难。

远程监控危化企业

在吉华街道,很多人对“3323工程”模式熟知于心。该工程旨在开展清理老旧电线、打通消防通道等3个专项行动,建立出租业主、物业管理等3个标准指引,制定危险源和“三小”场所“两张网”,推行责任倒查、明察暗访、消防改革3项试点。

目前,这项成绩卓有成效。该街道“三小”场所灭红697家,整治率达92%,大幅改善了“三小”场所生产经营状况,经营安全、食品卫生得到了切实保障。该工程不但解决了辖区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还全面激活餐饮、旅宿等服务业经营活力。

值得强调的是,该街道安监部门还对辖区的兴喜化工、化轻公司、新龙昌兴气体等三家危化企业开展了远程防爆型视频监控管制。现已成功提出项目意向申请,落实了项目资金,确定第三方专业公司负责视频监控点的安装与接入消防信息系统,通过云平台对危化企业实现远程监控,监管人员及企业管理人员可以随时用手机APP查看现场安全状况,杜绝违章操作。

街道负责人称:“这样一来,大大缩短了监控流程,监管人员更加快捷了解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状况,并能及时对一些突发情况做出反应。”

走访中,记者还发现,吉华街道重视基层矛盾化解工作,通过启用“3+3+6”模式, 整合专职、专业、群众3股排查力量,搭建街道、社区、园区3级调解委员会,成立专职调解队伍,并吸收群众及专业法律人士成立兼职调解队伍、法律顾问团队广泛参与调解工作,建立完善矛盾隐患排查报送、分析研判、联合调处、法律援助等6项调解机制,矛盾纠纷排查情况即时报送,按月汇总上报,调解员队伍激励制度也已经落实。妥善处置了美利达、巨群厂员工聚集怠工事件等31宗群体性事件,基本实现矛盾纠纷在源头化解、在一线化解、在第一时间化解的工作目标。

提升城市环境品质

在城市环境品质提升改革方面,吉华街道通过制定城市环境品质提升“1+5”政策,深入谋划未来3年整治任务和目标,投入2700万元实施市容环境整治,坚持开展“百日行动”“行走吉华”“5+2”等专项整治行动30余次。推行市容环境网格化、智慧化、现代化管理,创新运用APP系统与200名商家签订“门前三包”等市容环境管理主体责任书,使新型市容管理责任制覆盖率达100%,其“互联网+城市管理”在区第一季度市容环境综合考核排名第一。

记者了解到,在城中村综合整治上,吉华街道的做法很有新意。“我们的办法是推进专业化物业公司进驻城中村,聘请万科公司采用‘EPC’模式推进上水径东区开展综合整治。”街道负责人透露,按照深圳市“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土地整备原则,街道今年实行规划引导、政策支持和启动项目的作法,由社区股份合作公司具体组织实施城中村综合整治,通过统一规划、统筹开发管理甘坑各自成片集中的建设用地,推动了片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甘坑新镇、秀峰工业区综合环境治理得到提升;综合利用“强区放权”和“1+6”文件政策支持,有针对性地开展三联油麻地片区的转型升级研究,积极协助土地使用方和产权人统筹推进土地整备,为下一步高新科技产业落地奠定基础。

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行政服务大厅建设,代表一个街道的政府服务形象。从某种意义上讲,高标准的行政服务大厅建设,能为社会提供更快捷、高效、简洁、人性化的政务服务。日前,位于中海信科技园内的吉华街道行政服务大厅正式启用,实现了进一扇门,办所有事。该大厅面积约800平方米,设有办事窗口16个,已进驻事项60项,包括计生证明、居住证等。吉华的企业和市民办理大多数行政事务时,只需来到办事窗口就可享受“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

目前,行政服务大厅的启用只是吉华街道今年重视改革创新的一个缩影。记者在采访中看到,该大厅以“亲民、便民、利民”为服务理念,提升干部队伍素质和内部工作质量、效率,利用信息化审批通道,有效简化办事流程、提高服务效能,为群众提供更加快捷、高效、简洁、人性化的政务服务,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障碍,建立起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街道行政服务大厅。

在创新网格管理方面,吉华街道社区网格管理中心在上半年制作了租赁会员牌匾,并设立租赁会员VIP通道和会员微信平台,整合业务人员,全天候为租赁会员单位提供一条龙快捷租赁业务申办服务。同时,开展房屋租赁法律咨询援助,搭建会员与管理部门间的沟通渠道,切实为租赁会员单位解决实际困难。其中,房屋租赁会员服务站的设立为大量办理房屋租赁业务的会员单位节省了时间成本。

据了解,该街道以社区群众需求为导向,制定了切合社区群众诉求、符合社情民情的“微改革、微创新、微实事”事项,以提升民生质量、增进民生福祉。三联社区携手三联储运学校组织开展“小小文明督导员进社区”活动,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城市文明建设管理,让广大青少年学生通过文明督导活动在心灵深处形成“维护社区环境,人人有责”的理念,通过小手拉大手,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每一个家庭,从而带动整个社会群体积极加入文明督导行列,共创文明、卫生城市,共同建设和维护好自己赖以栖居的环境。

光华社区通过“民生大盆菜”等惠民政策,完成了华龙新村81栋楼区破损路面硬底化工程以及村96栋区垃圾堆点的清理整治,整洁的户外文体小广场为丰富社区居民文娱生活提供了场地。翠湖社区抽调专职人员和网格员成立隐患专项行动队,并定期召开安全生产大会,研讨社区安全生产形势,配合街道相关职能部门开展各类安全隐患整治,使辖区内安全形势有了明显好转。甘坑社区打造艺展甘坑活动,上半年开展各类培训如微景观制作、花艺培训、微盆栽绘画等近10场,极大提升了社区居民的文艺修养。

扎实推进基层党建

为了提高办公效率和管理水平,吉华街道率先通过“互联网+”,建设电子办文系统、智能会议系统、远程操作终端为一体的智能办公系统,实现现代化办公模式,推动基层党政机关日常办公和文件管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现已完成各单位政务外网电缆铺设、引入电子办文系统、组建了收发文人员队伍并开展系统培训,初步实现了无纸化办公。未来,还将引入电子会议系统,实现无纸化会议。

吉华街道在优化园区党建组织建设方面,通过指导园区党委“找党员、抓组建”工作,任命了7个园区党委书记,让龙头企业党组织负责人进入园区党委班子,切实做好非公互联网企业的党建工作,有效提升了非公企业党组织的战斗力。

“探索党建助推文旅产业发展新模式,投入190万元打造甘坑家风家训馆,承载党群服务、党员管理、群团活动等6大功能,带动周边企业和园区夯实党建力量,助力甘坑新镇红色旅游发展。”在吉华街道负责人看来,打造“文化体验+”党建服务是当前街道工作的重中之重。

深圳市龙岗区吉华街道党员志愿者活动(吉华街道供图)

深圳国际创客周中海信会场钟海洲 摄

深圳市龙岗区吉华街道赛格ECO 钟海洲 摄

深圳市龙岗区吉华街道甘坑客家小镇一景冼余汉 摄

深圳市龙岗区吉华街道甘坑客家小镇一景许贤林 摄

深圳市龙岗区吉华街道航拍图(吉华街道供图)

2017-12-01 程云 周伟涵 黄素娟 凌海英 —— 深圳龙岗区吉华街道推进“产业吉华、平安吉华、幸福吉华”工作纪实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4710430.htm 1 改革谋开局 创新促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