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视野

担起淮海经济区人民健康重任

—— 江苏徐州市中心医院改革创新发展纪实

徐州市中心医院新城区分院全貌

徐州市中心医院院长王培安

徐州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医护人员正在精心护理患者

徐州市中心医院院长王培安(左二)到病房看望住院患者

□ 本报记者 沙会堂

□ 孙海芹 曲美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深刻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当前,新一轮医改已进入决胜阶段,健康中国战略推进也进入了新的时代。地处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江苏省徐州市,承担着苏鲁豫皖四省结合区1.2亿人民群众的健康重任。面对“健康中国”的新要求,徐州市各级医疗机构如何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共同托起建设淮海经济区医疗高地的时代重任?

徐州市中心医院用自身的努力与实践,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脚踏实地的探索,用实实在在的惠民举措和日益完善的服务质量,深刻诠释了医疗体制改革的内涵与实质。

创新管理模式

提升质量效益

新医改的宗旨,就是让群众在不增加医疗费用的前提下,享受到更高质量、更满意的医疗服务。公立医院改革因此面临一个“绕不过去的坎儿”——社会责任和经济效益如何协调统一?

徐州市中心医院用半年多的改革实践给出了答案:创新管理模式,加强质量内涵建设,服务质量与经济效益可以齐头并进,鱼与熊掌可以兼而有之。

今年3月,以王培安为院长的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立即制定部署《2017年全院工作要点》,明确提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是医院改革和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医院成立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由院长担任主任委员,领导班子全体成员、重要职能和业务科室负责人共同参与,梳理医院服务流程中存在的缺陷,制定出台更为完善的全院质量与安全管理措施。

为加大对医疗质量督查整改力度,医院组织69名老专家组成医疗质量安全专家督导组,加强对核心制度落实情况的督查,对各科进行医疗质量专项检查。按照督导范围先面后点、点面结合,督导时间定期不定期结合,督导主题整体与专项结合的工作策略,专家督导组每周检查2次~3次,每次3名~5名专家参与,每个月通过电脑与现场检查近2000份病历,对长期存在问题又整改不力的科室,专家组进行追踪督查,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进行必要的处罚。

截至10月底,该院共组织实施了两轮科室全覆盖的医疗质量安全督导检查,以及手术病历质量、单病种管理、抗生素使用、输血管理等5次专项检查。全院在架运行病历合格率、病历质量明显提升,医院基础管理水平和管理效能进一步提高,医疗纠纷比去年同期明显减少,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加强内涵质量管理,最终目的是深化医疗服务改革,实现公益性与效益性的统一。为此,今年5月开始,医院启动新的绩效考核方案,考核重心向临床一线倾斜,向高强度、高风险的科室倾斜,对高新技术的应用实行特殊政策,同时加强各科室的成本控制及核算。与此同时,自7月开始,该院全面实施“综合目标管理考核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有活力的内部运行机制。该机制对医疗服务、管理质量、效益质量、科研教学等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加大科主任在科室管理中的责、权、利的比重,建立起权责更明确、体系更健全、责任更严格的管理考核体系,促进医院综合管理、内涵质量、技术水平、人才梯队、科研教学、服务水平、保障能力全面稳步提升。

新的绩效考核方案和综合目标管理考核机制实施以来,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得到有效提升,医院科学管理和经济运行的水平不断提高。患者普遍感受到住院时间缩短,费用减少,服务质量提高,环境改善,对医院的满意度显著提高。据统计,近5个月,医院单病种付费病种由461个增至504个,5月~9月共完成单病种7550例次,比去年同期增长5000多人次;在住院患者数量稳步增加的情况下,平均住院日下降至8.22天,耗材占比逐月递减,人均住院费用下降千余元;床位使用率94.38%,同比下降了近30%,加床降幅位居全市卫生系统首位,病区拥挤情况大为改观,良好的医环境赢得了患者的交口称赞。

强化专科建设

提升服务质量

学科建设是医院发展的根本,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徐州市中心医院按照“统筹兼顾、均衡发展、稳步推进”的思路,进一步加大国家级、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创建力度。医院将心血管内科、泌尿外科、康复医学科等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列为第一梯队,全力创建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将ICU、放疗科、神经内科、儿科、麻醉科、肾内科、普外科等科室列为第二梯队,鼓励其冲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将皮肤科、耳鼻喉科等非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列为第三梯队,力争年底前全部建成市级临床重点专科。

为确保重点专科建设再上新台阶,今年5月以来,徐州市中心医院集全院之力,在人、财、物各方面予以优先倾斜,提供全方位保障。医院严格对照建设标准,坚持每季度调度,同时积极邀请院外专家对申评科室进行评估,找出科室发展差距,促进科室提档升级。为保证创建力度不断加强,医院实施重点专科创建督办制度,做好对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任务的督促和检查。对于存在的问题,通过“督办单”形式限期整改。督办制度实施以来,95项督办问题全部得到了及时整改落实,有效提高了创建工作效率。

专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医教研防共同发力。徐州市中心医院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国家临床研究中心签约成立了“张志愿院士专家工作站”,与上海长海医院孙颖浩院士签约成立了江苏省首家地市级“孙颖浩院士专家工作站”。依托两大院士工作站,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口腔科、泌尿外科采取“跟跑国内领头羊、领跑区域专业建设发展”的方式,在医疗、教学、科研、预防等方面向国内一流团队看齐,为冲刺国家级重点专科积淀基础、创造条件,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今年8月,“首届孙颖浩院士工作站长海-淮海微创泌尿外科新技术论坛”在徐州成功召开;10月起,孙颖浩院士专家团队成员在每个月第三周的周四周五坐诊徐州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门诊。

随着专科实力的增强,徐州市中心医院一大批重点专科在国际国内交流平台上崭露头角。省重点专科心内科、康复科等在区域内具有明显优势,他们频频亮相在专业学术交流和推广的舞台上。心内科心脏冠脉团队经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委员会认证,成为淮海经济区惟一的“国家级胸痛中心示范中心”,心律失常团队获评“全国优秀医疗团队”。第28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组织了堪称“国际首次、史上最长、最接地气”的急诊PCI手术直播,中心医院心内科(心血管病诊疗中心)成为淮海经济区惟一现场转播的医院,体现了心内科的整体实力和雄厚水平。中心医院分院——徐州市康复医院(康复医学诊疗中心)在日前发布的《2016中国医院竞争力·康复医院50强》榜单上,全国排名第20位,是苏北及淮海经济区惟一一家上榜单位。英国剑桥大学附属医院、德国慕尼黑大学附属医院综合肿瘤中心(CCC)以及澳大利亚医疗专家陆续来院进行学术交流,表达合作意向。

当前,位于徐州市中心医院本部的徐州市区域医疗远程诊疗服务中心正在紧张建设中,计划于年底前投入使用。该中心建成后,将整合全国上、中、下游专科医疗资源,搭建起医疗健康业务、技术信息服务的综合平台,构建国家、省、市三级远程专科诊疗服务网络,推动区域医疗服务能力实现跨越式提档升级。

治病暖心并重

提升患者感受

问诊就医,三分治病,七分治心。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患者就医感受,是徐州市中心医院一以贯之的努力目标。今年6月起,该院围绕“立足岗位、优质服务、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这一主题,全面开展“优质服务月”活动,全院上下进一步规范服务行为、优化服务流程、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水平、深化服务内涵,不断转变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意识。

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优质服务月”活动以“机关服务临床、一线服务患者”为主线,着力打造四项工程——以提升临床科室医疗、护理满意度为重点,努力打造优质医疗、护理服务工程;以合理安排门诊医技科室就医流程为手段,努力打造患者就医安全、便捷工程;以做好机关后勤科室服务为保障,努力打造舒适、温馨就医环境工程;以实施打造医院整体服务品牌为目标,努力打造优质服务品牌工程。

活动开展4个多月以来,各临床科室积极加快床位周转,减少住院加床,减少平均住院日,努力降低患者医疗费用,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门诊大力推进各类自助设备的使用,如自助挂号、自助缴费、自助打印报告等,节省患者就医时间;各医技检查科室积极开展限时服务,实行弹性工作制,满足患者需要;各职能科室及后勤班组主动服务意识不断增强,工作人员深入门诊、临床,主动为患者、为一线服务。

“优质服务月”活动调动了广大医护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在患者就医环境、细节服务、护理用具方面涌现出许多便民举措。新城区ICU采用6种科学方法降低噪音,稳定患者情绪、提升患者睡眠质量,并使用荧光笔、防护贴、安装闭门器等方法加强院内感染的预防工作;神经内四科使用《MMSE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估患者,确定高风险患者,设计制作颜色醒目、带有荧光条、标有医院名称及医院电话的马甲,给高风险患者穿戴,防止他们走失;新城区儿科护士自主设计带有卡通图案的棉布床围,防止儿童坠床……

“优质服务月”活动的开展,显著增强了全院职工的岗位责任心和团队凝聚力,患者投诉人次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4.11%,各科室涌现出一批优秀服务标兵和服务团队,医院整体呈现出优美环境、秩序优良和服务优质的良好状态。

畅通分级诊疗

提升科学水平

构建科学有序的分级诊疗制度,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是新一轮医改的首要任务。

作为区域性龙头医院,徐州市中心医院把“建立上下联通机制、盘活医疗资源、服务基层人民健康”作为公益性发展战略之首。近年来,医院与26家二级以上医院、200家乡镇卫生院、10余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构建起“徐州市中心医院医疗联合体”,并先后托管了徐州市市级机关医院、市医学科学研究所、市康复医院(原徐州市老年病医院)和睢宁县双沟医院,组建了由市中心医院牵头、各托管医疗机构参加的市中心医院医疗集团。

为促进托管医院完善管理、提高业务水平,徐州市中心医院规范调整各托管医疗机构的诊疗科室布局,加大基础设施、医疗设备投入与人才培养力度,并在后勤服务、消毒供应、检查检验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目前徐州市康复医院、双沟医院的心电网络、影像系统(包含放射、CT、核磁),康复医院和医科所的检验系统都与中心医院本部互联互通,任何一所医院的患者,其他医院的会诊医生都可以即时调阅检查检验结果,提供会诊意见,显著提高了诊疗效率。

目前,各托管医疗机构运行情况良好,门诊人次、住院人次、就医满意度等指标稳步提升,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职工工作热情增高,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其中,徐州市康复医院成为淮海经济区唯一一所三级康复专科医院,并作为苏北唯一一家医疗机构入选“2016中国医院竞争力·康复医院50强排行榜”。在徐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徐州市中心医院正规划利用原有强大的专科影响力,建设一座拥有1000张床位,高层次、高水平的三级综合康复医院,立项、选址等前期工作正在进行中。

新医改方案要求,要把常见病多发病90%解决在基层。上下转诊的绿色通道如何搭建,分级诊疗到底如何实现?徐州市中心医院采取院府合作、组团式精准帮扶的方式,为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实、医联体的建设做出了有益探索。

新一轮医改启动后,按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方便群众就医的要求,该院提出“派出一个团队、带好一所医院、培养一批人才、服务一方群众”的服务目标,启动了“千名医生下基层送健康”活动,全院86个临床科室及相关医技科室的骨干力量全部参与,服务范围包括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近20个地市147个县区,推动基层医院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2016年,徐州市中心医院与睢宁县人民政府达成共识,签署了为期8年的“医疗卫生战略合作协议”,睢宁县人民医院和睢宁县中医院分别增挂“徐州市中心医院战略合作医院”的牌子。中心医院对两家县级医院的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进行全方位培训,并委派业务能力强、管理经验丰富的职能科室负责人定点驻扎到两家县级医院,先后共派驻13个临床科室、4个职能科室、26位医务人员参与对口支援,有效提升了两家基层医院的管理和服务能力,使其能够承担县域居民危急重症抢救与疑难杂症诊疗任务,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的医疗服务目标。

随着医联体建设的逐步推进,目前徐州市双向转诊工作已逐步完善。市中心医院专门设立新农合转诊服务组,为转诊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在预约、挂号、接诊、会诊、转诊等方面为患者提供全程、连续、无缝对接服务,确保转诊流程无障碍。

该院院长王培安告诉记者,他们的目标是建成市中心医院——周边县级医院——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努力实现新医改提出的“把常见病多发病90%解决在基层”的目标要求,使本市及四省接壤地区的百姓不出县城就能享有一流的医疗服务,缓解以往舟车劳顿奔波求医的窘况,降低医疗成本,真正让医改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谈到医院今后的发展,王培安说,下一步,医院将紧扣时代脉搏,深入学习领会十九大精神,以“健康中国”为指引,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建设省内一流、国内领先品牌医院”的战略定位和“塑名医、创名科、建名院”的办院方略,深化落实新医改精神,以“转方式、调结构、强内涵”为重点,通过技术创新、科研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推进医院发展方式由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发展目标由“大院”向“强院”转变,努力实现医院现代化管理和医疗服务质量再上新台阶,全力引领淮海经济区医疗改革事业迈入新时代。

(本版配图由徐州市中心医院提供)

2017-11-29 沙会堂 孙海芹 曲美慧 —— 江苏徐州市中心医院改革创新发展纪实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4710121.htm 1 担起淮海经济区人民健康重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