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成都市郫都区以群众为主体构建镇、村、社“三级联动”监督机制,群众占比达到90%以上,扶贫项目及资金的监督检查实现“全覆盖”“全天候”

“三级联动”监督检查扶贫项目和资金

□ 何子蕊

如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已进入攻坚阶段。如何进一步有效杜绝此项工作在基层执行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村社干部介入工程、资金项目挪用肢解或程序不合理、公示不规范等现象?如何有效化解和回应老百姓对扶贫开发项目及资金使用上存在的“不放心”的疑虑?

去年以来,成都市郫都区以问题为导向,在全市创新率先开展了监督执纪“三级联动”模式试点并取得明显成效。友爱镇作为全区唯一试点镇,通过构建镇、村、社“三级联动”监督机制,先后吸纳村社直接监督力量48人,彻底改变了以往镇纪委长期由5人监督的工作局面,进一步织密了扶贫项目及资金的长效监督网络,实现监督检查“全天候”“全覆盖”。目前,该项工作的群众满意度达到95%以上。

以群众为主体建立三级监督网络

“以前,老百姓总是认为纪委都是政府的纪委,监督不监督、怎样监督都是政府说了算。我们要构建的三级联动监督网络,是以群众为主体,群众在其中的占比达到了90%以上。”郫都区友爱镇党委副书记兰大岗说。

据介绍,郫都区的“三级联动”监督模式的监督对象主要是镇、村、社扶贫开发项目的建设及资金的管理和使用。

其核心内容是由镇纪委牵头,统建办、财政所、农办等职能部门协作,组建镇级联合督查组。由村选配9名~15名热心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敢于较真碰硬的村社干部组建村廉政监督组。在各社推选一名敢说真话、群众基础好的社长或村民代表,成为社级廉政监督员。

兰大岗说,镇、村、社这三级监督网络的构建,不但进一步完善了镇纪委监督执纪工作体系,还拓宽了群众监督渠道,完善了群众监督机制,提高了群众监督实效。

“四项制度”确保监督执纪“不缺位”

“以前,我们村民总是戴着有色眼镜去看政府搞扶贫项目和使用资金,现在参与监督才发现,原来这些疑虑都可以打消了。”友爱镇子云村联合监督组成员王德辉深有感触地说。

据了解,为确保“三级联动”网络模式能够长效运行,在郫都区纪委指导下,友爱镇党委政府和纪委一道,通过广泛征询意见和建议,分别建立了四项规范化制度,使三级联动机制得到有效实施。

其中,“廉政指导员联系指导制度”由镇联合督查组明确廉政指导员、村监督组明确联系员,负责指导督促所联系的村、社监督组开展工作;“三级联动”监督联席会议制度则是每月定期召开镇督查组、村监督组、社监督员参加的联席会议,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督促整改措施;“问题直报制度”则是各监督组和监督员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后,直报镇联合督查组(镇纪委),以便及时整改;“约束激励机制”则从目标考核入手,将村支持配合监督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内容,强化约束。

友爱镇纪委相关负责人说,通过发动村社干部和群众代表监督,镇纪委实现全面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收集问题反映,有力保证了镇纪委落实“三转”职能,做到监督执纪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

“查看谈询听议”让群众真正满意

再好的模式和制度,都离不开人的执行。郫都的三级联动监督在实践中如何去执行并取得效果?作为社监督员的友爱镇村民杨家祥一语道破:三级联动监督的最大看点是,只要群众认为哪项不合理、有问题,就可以通过查、看、谈、询、听、议等方式,实行“监督再监督”“检查再检查”,直到村民满意为止。

据了解,查、看、谈、询、听、议等方式,不仅可以重点查阅村社干部开办公司、经营企业等信息,还能够检查有无参与建设、利益输送等问题,并对镇村干部、廉政员、施工单位等工作绩效进行评定。最终,查、看、谈、询、听、议让所有行为都在阳光下进行,保障一切权利都是为了人民。

2017-11-29 何子蕊 成都市郫都区以群众为主体构建镇、村、社“三级联动”监督机制,群众占比达到90%以上,扶贫项目及资金的监督检查实现“全覆盖”“全天候”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4710110.htm 1 “三级联动”监督检查扶贫项目和资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