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1月21日电 记者王岩 李宏伟 徐赟报道 今天上午,2017国际产能合作论坛暨第九届中国对外投资合作洽谈会(以下简称外洽会)在京开幕。本届外洽会以“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助推‘一带一路’建设”为主题,邀请多国政要和有关国际机构负责人发表演讲,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周晓飞出席主论坛并作主旨报告。
近年来,我国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促进国际产能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从而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据周晓飞介绍,截至目前,我国已与36个国家签署了产能与投资合作有关文件,建立了相应的双边合作机制,帮助企业对接项目需求,推动重点项目落地。同时,还与法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建立了第三方市场合作机制,与东盟、非盟、欧盟等区域组织开展了多边产能合作。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我国境内投资者在境外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3.7万家,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近1.4万亿美元。2016年,境外中资企业向投资所在国缴纳的各种税金总额近300亿美元,年内雇佣外方员工130.3万人。“可以说中国企业‘走出去’,既实实在在助力推进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拓展有效需求,也实实在在促进有关国家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周晓飞说。
在支持“走出去”的同时,我国也积极“引进来”。据了解,《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经2015年、2017年两次修订,外资限制性措施从180条减少至63条,减少约65%。截至2016年底,我国累计吸引外资超过1.8万亿美元,外资流入连续25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外资企业创造了中国进出口的1/2。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引进来’和‘走出去’是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如同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周晓飞表示,着眼于更好地“引进来”,我国将实行高水平的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为外资提供更加优化的投资环境。着眼于更好地“走出去”,我国将以“一带一路”为重点,支持企业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推动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在外洽会主论坛上,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会长胡卫平发布《中国产业海外发展报告(蓝皮书)》(以下简称《报告》)。据胡卫平介绍,《报告》聚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策发布、人文历史、双边关系与经济生态,包含上下两册。在国别方面,《报告》重点突出与“一带一路”倡议、国际产能合作有关的59个国家,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竞争力指数、营商环境指数、主权信用评级、重点产业及其增长率、对外贸易投资、进出口主要贸易伙伴等相关情况。
记者了解到,本届外洽会突出“一带一路”建设主题,旨在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成果,共商合作愿景、共建合作平台、共享合作红利,为繁荣世界经济扩展合作空间,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拓宽合作渠道。来自俄罗斯、沙特、哈萨克斯坦、澳大利亚等全球100多个国家及境外重点地区的代表参会参展,并就对外投资、对内引资、国际产能合作等进行洽谈和项目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