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 宇
□ 实习记者 张莎莎
11月17日,呼啸的北风在京城持续数小时肆虐着,风力达到五六级,最低气温接近零下5℃。突如其来的寒冷让街上的行人有些措手不及,但好在北方大部分地区从11月15日已正式全面供暖。根据国家发改委的供需预测,由于煤改气新增需求集中释放、居民和工业用气需求回升等因素,今年供暖季城市燃气消费量较去年将有明显增长。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11月15日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实施清洁采暖,预计在今年的供暖季,天然气的消费需求会呈现出旺盛态势。
事实上,前三季度中国天然气市场就呈现“供需两旺”态势。记者从国家统计局获悉,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天然气产量1087.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9.1%,增速比上半年加快1.1个百分点;进口4838万吨,增长22.3%,加快6.4个百分点。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冬季,“煤改气”新增需求将集中释放,部分地区峰谷差将进一步拉大,天然气供需形势较为严峻。
天然气供应“压非保民”
记者从国家发改委了解到,随着“煤改气”的加速推进,特别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的落实,天然气需求出现“爆发式”增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郭焦锋认为,今年供暖季天然气消费量可能会达到1000亿立方,同比增幅15%左右。
来自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的数据显示,今年冬季中石油市场范围内天然气有效需求将达到800多亿方,同比增长11.7%。而在资源供应方面,中国石油可筹措的资源与需求相比还存在较大缺口。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化”)方面则表示,今冬明春将供应天然气151亿立方米,同比增幅13.1%,其中川渝地区供应川气东送管网59亿方,华北地区的大牛地气田和山东LNG供应华北管网40亿方。
郭焦锋分析称,国内天然气生产并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消费需求,可能会造成局部地区阶段性天然气供不应求,需要加大进口管道气或液化天然气(英文简称“LNG”)。其实早在入冬前,中国石油就已经加强与中亚管道上游资源国的沟通协调力度,组织哈萨克斯坦一年期购销协议执行,确保合同气量按期足量交付和中亚资源供应量增加。同时,加大LNG现货资源采购,补足缺口,确保LNG接收站应急调峰能力最大化。
油气公司为天然气保供所做的努力,是否能够应对天然气需求“爆发式”增长?记者从华润燃气邯郸公司相关负责人那里了解到,目前邯郸的供暖用气比较充足,但“压非保民”使部分非居民用气量被压减,下游企业天然气供应出现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占国内消费总量80%以上的非居民用气价格由市场主导形成(其中,50%以上完全由市场形成,30%左右实行“上浮20%、下浮不限”的弹性机制),因此,从整体上看,天然气价格肯定会受到市场供求关系影响。供不应求的天然气市场将会引起天然气价格的上涨。
LNG价格明显上涨
据记者了解,目前国内天然气主要有四种来源:国产陆上气、国产海上气、进口LNG和进口管道气,它们的定价模式各不相同。其中,国产陆上气具体门站价格以基准门站价为基础,在上浮20%、下浮不限的范围内协商确定。国产海上气和进口LNG基本实现了市场化定价,价格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进口管道气主要采用双边垄断定价模式,通过两国政府谈判确定,进口后纳入国产陆上气体系,一并定价销售。
据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研究员刘满平分析,随着用气高峰的来临,“煤改气”政策的落实,天然气消费需求以超过20%以上的速度增长,天然气价格必然会上涨。其中,完全市场化的LNG市场表现尤为明显。
刘满平的分析很快得到印证,11月初,中国石油将陕西、内蒙古LNG工厂的天然气价格上调至1.88元/立方米。这已经是今年9月以来,中国石油第二次上调LNG天然气价格。此前在中国石油开展的10月管道气竞价交易中,陕西、内蒙古LNG工厂作为试点,要求企业用气量全部都要在交易中心竞价完成,但竞价交易并未如预期顺利,后续中国石油将供应价格从1.34元/立方米上调至1.61元/立方米。
整体偏高的竞价交易价格也反映了目前国内天然气供应紧张的态势。刘满平说,在国家出台的支持天然气利用的诸多政策中,一直都在提倡减少中间交易环节,鼓励用气企业与上游供气企业直接交易,降低中间环节成本,从而降低终端销售价格,以扩大天然气利用。而目前我国天然气交易平台还难以真正实现“多卖”的要求,所以现在竞价还处于价格发现的初级阶段,更有利于卖方。但与无交易平台相比,至少能让价格动起来,更加贴近市场实际供求,而且还会给买方增加与更多卖家议价的机会。
需要强调的是,居民用气价格并不会因此受到影响。卓创资讯天然气高级分析师刘广彬表示,居民用气价格一直实行政府定价,并且按照低于运营成本的方式定价,亏损的部分由企业补贴。甚至为了推行“煤改气”,保障农村供暖,在农村地区实行低度气价的同时,每方气还会给予相应的补贴。
产运销安全稳定
面对今年严峻的天然气供需形势,国家发改委已经会同有关方面提前对天然气的迎峰度冬工作做了准备。据孟玮介绍,国家发改委已经在增加资源供给、提升调峰能力、推动管网联动、完善应急保障预案等方面做了计划,进一步加大储气库的储气力度。
郭焦锋强调,我国还没有天然气战略储备,但是上游供气企业设有储气库和LNG接收站,主要用于调峰。今年中国石油就在保供措施中强调,要强化储运设施建设与管理,进一步优化冬季期间天然气管网、地下储气库和LNG接收站运行方案,确保入冬前高管存、高罐位、高库存。
除此之外,中国石油还提出,要进一步优化国内油气田运行,科学组织气田满负荷生产,同时增加进口,补足短缺;严格合同管理,对于超出供气合同的增量需求,引导非居民用户通过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等市场化方式获取资源;保障华北地区资源供应,针对京津冀等北方6省市加快推进“煤改气”的用气特点,控制城市燃气下游工业用户用气量,优先保障居民生活用气;提前制定应急保供预案,按照保障民生用气要求。
中国石化同样也采取了多项措施,提升冬季天然气市场供应能力。其中包括确保上游气田满负荷生产、LNG接收站满档期接船;加紧推进川气东送武汉增压站、涪陵、平桥页岩气产能建设等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与兄弟企业协调,加快管道互联互通;统筹安排编制今冬明春产销平衡方案、气田与长输管网应急预案,确保产运销安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