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扩大金融开放凸显自信

□ 周 琳

最近,我国将大幅放宽外资进入金融业投资比例限制的消息引发各方关注。这是我国履行加入世贸组织、促进金融业开放的庄严承诺,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一步。

翻开近现代金融发展历史,无论是封建钱庄昙花一现,还是旧式晋商票号兴衰沉浮,诸多被淘汰的落后金融业态无不昭示着,关起门来搞金融,或过度依赖外资充当“买办”搞金融,都不可能长久发展,只有在立足自身和防控风险基础上,才能走出金融业双向开放、健康发展之路。

从行业特性看,作为竞争性服务业的金融业,不可能走预先呵护等“长大”后再开放再参与国际竞争的路子。各国金融业发展的经验表明,保护容易导致懒惰、财务软约束、权力寻租等问题,不开放、不竞争往往会纵容那些高杠杆、低资本、不良贷款等现象,“温室里的呵护”反而会削弱金融竞争力,损害行业健康发展。我国的实践也证明,快速发展的现代金融服务业受益于开放,应以更大自信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开放。

把握好扩大开放的新机遇,金融业需统筹国内和国外两个大局,以新的区域发展战略视角,用世界眼光推进新一轮金融改革和开放。

一方面,开放也是改革,而且会倒逼改革,金融开放自身就是金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要在开放中提升金融效率,学习先进经验,优化资源配置。开放既是将外资金融机构、外国客户、外国企业引进来的过程,也是国内金融机构和企业“走出去”的过程。金融业要以更大自信充分利用好国内外金融市场和国内外金融资源,通过联动发展、包容发展实现互利共赢发展。

当然,无论是深化金融改革还是扩大金融开放,都要本着立足自身优势、风险可控的原则,稳妥有序推进。唯有如此,金融业改革开放这艘大船才能行稳致远。

2017-11-21 周琳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4709200.htm 1 扩大金融开放凸显自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