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朱 浩
西江河畔,杜鹃花正艳。绿色肇庆,治污不手软。本报记者近日随中央和省市多家媒体走进广东肇庆采访。肇庆市委、市政府为打造绿色肇庆,实现绿富同兴,近几年采取措施多管齐下整治污染,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16年,肇庆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上升到87.4%,优良天数增加到320天;最受关注的污染物PM2.5改善明显,2016年下降至37微克/立方。2014年~2016年,肇庆均完成了广东省下达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和约束性指标任务要求。
开全省最高“按日计罚”罚单
记者获悉,为保住绿水青山,肇庆市委、市政府在整治污染方面从不手软,甚至采取“狠手段”。
肇庆金海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生物蛋白饲料的民营企业。2015年,该企业因废气污染物超标排放且拒不整改,被肇庆市环保部门开出了当时全省金额最高“按日计罚”的罚单,共计232.5万元。开始金海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不接受处罚,把肇庆市环保局和肇庆市政府告到了法院,但被法院驳回。后来该公司重组,意识到环保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重金砸下300多万元,高标准配置环保治理设施,最终使得废气排放符合环保标准。
重金治污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经济效益。金海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今年以来,该企业长期订单比以前多了两倍,产销量提高了3倍,市场份额跃升全省第二。环保整改还为公司带来一笔不菲的意外收入:经过除尘布袋回收的“粉尘”,实际是可出售的终端产品,仅此一项每年为公司增加纯利润超过百万元。
绿色金融发放全国首例“碳贷”
近年来,肇庆市积极创新并推进绿色金融工作,在下辖的四会市建立了“绿色金融+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推动环保与金融融合发展。
记者了解到,2016年以来水泥行业去产能压力大,银行对高耗能行业贷款收紧,导致肇庆四会市唯一一家生产水泥的企业——骏马水泥有限公司新上马的窑头电收尘改造项目面临资金紧缺问题。如果因此放慢改造进度,公司不但会错失发展机遇,而且将面临环保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绿色金融解决了该公司的燃眉之急。在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和四会市政府金融工作局等多家单位的支持下,骏马水泥公司通过抵押125万吨的碳排放权配额资产,从广东四会农商行获得600万元贷款。四会农商银行行长曾庆斌向媒体透露,这笔创新信贷,是国内第一笔由银行机构向民营企业发放的碳排放权配额抵押贷款。四会市骏马水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正是由于这笔雪中送炭的贷款,窑头电收尘项目才得以加快改造,使生产线的粉尘排放稳定在20mg/Nm3水平,远远低于国家标准的30mg/Nm3。
整治河涌坚守西江水质保护底线
记者了解到,西江肇庆段的水质长期稳定达到地表II类水标准。在西江粤桂两省(区)执行不同地表水水质标准的条件下,正是由于肇庆市委市政府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确保西江肇庆段220公里干流水质长期保持地表水Ⅱ类标准,保障了西江沿线千万民众的饮水安全和生命健康。
据悉,去年肇庆羚山涌受污染导致水变黑且发出臭味,这不仅引起了当地民众的关注和投诉,且成为中央环保督察的重点检查项目之一。
为了整治这一“污点”,肇庆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现场办公,确定截污、清淤、生物质治理等系列措施,并采取雷霆手段关停了沿线的排污企业。经过重拳整治,受污染的羚山涌水又变清了,鱼又多起来了,重现了“虾跳鱼跃迷人眼,潺潺流水西江去”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