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 宇 焦红霞
从2015年的1%、2016年的1.4%,我国能源消费增速提高到2.8%;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煤电建设投资同比下降25%,已淘汰关停落后煤电机组约240万千瓦;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约占全部电力新增装机的67%左右……数字“描绘”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图谱。
10月31日,国家能源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17年前三季度能源形势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情况,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副司长李福龙表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稳中向好,能源消费继续保持回暖态势,主要指标好于去年同期,也好于年初预期。
能源消费反映经济向好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能源消费继续保持回暖态势。用电增速也在大幅回升,前三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9%,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2.4个百分点。
分能源种类看,煤炭消费由负转正,石油消费保持平稳,天然气消费快速增长。李福龙分析,能源消费的动态变化反映了经济向好的总体形势:我国GDP连续9个季度保持在6.7%~6.9%之间,全国能源消费增速也从2015年的1%、2016年的1.4%,提高到今年前三季度的2.8%,相应的用电增速则从0.5%、5%,提高到6.9%;从用电结构看,前三季度,二产占全社会用电量的69.6%,已连续6年下降,累计下降5个百分点,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四大高耗能行业用电比重连续7年下降,累计下降3.9个百分点,反映了供给侧改革有力有效,传统耗能行业在加快市场出清。
同时,发展动力在增强,新动能发挥了积极作用。从用电数据看,三产用电增速连续3年保持在7.5%以上,对用电增长的拉动作用2015年为0.9个百分点,2016年和今年前三季度均为1.4个百分点,已经成为用电增长的稳定器。
值得注意的是,地区间发展更加协调。2015年,东、中、西部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0.5%、0.1%和0.8%,用电增长主要靠东、西部地区拉动,中部地区的贡献率偏低,只有5.9%。今年前三季度,东、中、西部地区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6.8%、6.7%和7.1%,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46%、22%和32%,中部地区对全国用电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与东、西部地区的差距明显缩小。
李福龙说,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能源结构持续优化,绿色低碳转型进程加快。一是清洁能源消费比重不断提高,前三季度,天然气、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分别约为6.9%、14.3%,比去年底分别提高约0.5和1个百分点。二是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提高,前三季度,6000千瓦及以上发电装机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为35.1%,比去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全国非化石能源发电占电源工程投资的71.3%,比去年同期提高4.5个百分点。
可再生能源成新增电力主力
“目前可再生能源已成为我国新增电力的主力,清洁能源替代作用日益突显。”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李创军表示。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持续扩大。各类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6300万千瓦,其中光伏发电4300万千瓦、风电970万千瓦、水电820万千瓦。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约占全部电力新增装机的67%左右,与今年上半年基本持平。
记者了解到,规模扩大的同时,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前三季度,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1.17万亿千瓦时,约占规模以上全部发电量的25%,其中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0.3%、26%、70%和25%;弃风、弃光率分别为12%和5.6%,同比分别下降了6.7个百分点和3.8个百分点,新疆、甘肃等重点地区弃风率分别下降了12.1个百分点和10.5个百分点;西南地区水能利用率同比提升约2个百分点,弃水电量同比减少35亿千瓦时。
可再生能源发展结构也得到进一步优化。李创军表示,新能源开发正在从资源集中地区向负荷集中地区推进,前三季度新增风电装机中约一半位于中东部和南方地区;新能源集中与分散发展并举的格局正逐渐形成,新增光伏发电装机中分布式光伏发电超过1/3。为进一步优化可再生能源发展,近期将再组织实施一批光伏领跑者项目。
针对我国光伏装机增长很快,在今年年底将达到“十三五”规划目标的说法,李创军表示,《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的目标是:“到2020年年底,太阳能发电装机达到1.1亿千瓦以上,其中,光伏发电装机达到1.05亿千瓦以上”。1.05亿千瓦只是发展的下限目标。“十三五”未来几年的光伏发电发展仍有空间。
李创军在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说:“之所以在规划中划定这个目标,是因为在制定规划时,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比较低,光伏发电成本也比较高。现在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包括电力需求增长加快、光伏发电的成本快速下降、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加快等,从这几个因素来看,‘十三五’时期,光伏发电应用规模扩大有一定的必然性。”
煤电建设速度明显放缓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我国能源供给质量有所改善。前三季度,煤炭去产能工作顺利推进,超额完成年度去产能目标任务,先进产能建设有序推进。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取得阶段性成果,煤电建设速度明显放缓,前三季度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煤电建设投资同比下降25%,煤电新投产装机同比减少,利用小时数和发电量同比增加,调控成效正在逐步显现。
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副巡视员郭伟表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已淘汰关停落后煤电机组约240万千瓦,停缓建煤电产能已经完成年初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淘汰、停建、缓建煤电产能5000万千瓦以上”的目标任务。
近年来,中国煤电装机结构持续优化,节能减排水平不断提升。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2016年~2020年),我国停建和缓建煤电产能1.5亿千瓦,淘汰落后产能0.2亿千瓦以上,实施煤电超低排放改造4.2亿千瓦、节能改造3.4亿千瓦。到2020年,全国煤电装机规模控制在11亿千瓦以内,煤电平均供电煤耗降至每千瓦时310克。
郭伟表示,目前,我国已累计淘汰小火电机组1.1亿千瓦左右,煤电平均供电煤耗降至每千瓦时315克标煤,2010年以来每千瓦时累计降低21克标煤,年节约标煤7000万吨以上,减排二氧化碳约2亿吨。截至2017年9月底,已累计完成煤电超低排放改造约5.8亿千瓦,提前两年多完成2020年改造目标;已完成煤电节能改造5.3亿千瓦,占到2020年改造目标的85%。其中京津冀、河南等多个省市,已提前1年~2年完成全部具备条件机组的超低排放改造任务。
“在看到煤电发展成绩的同时,也要正视,受经济增速放缓、电力供需形势变化等因素影响,煤电发展形势不容乐观。”郭伟指出,2016年中国煤电利用小时仅4250小时,规划及在建规模依然较大。预计“十三五”末全国电力供应总体宽松,存在煤电产能过剩风险。
郭伟表示,国家能源局将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作为今年工作的重点,建立健全协同监管机制,对各地淘汰计划完成情况、违规项目处理情况、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完成情况等开展专项督查,确保到年底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