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汉发 王海波 杨 扬
河北省邯郸武安市是我国“冶炼重镇”。在我国钢铁产能全面过剩的背景下,压减钢铁产能成为武安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2013年~2017年,河北省安排武安市压减产能的任务目标是:分别压减炼铁产能931万吨、炼钢产能836万吨,分别占全市总量的近1/4。
为了完成压减钢铁产能的任务,武安市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智慧,运用“市场无形手+政府有形手”,有效推动完成了去产能的阶段性任务。截至今年9月30日,武安5年共需压减炼铁产能931万吨、炼钢产能836万吨的任务已经圆满完成。武安市如何破解压减钢铁产能过程中的种种难题?其压减模式又有哪些创新之举?
政府有形之手把控
压减钢铁产能是关系到钢铁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文安钢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安忧心忡忡地说:“拆除一座高炉不仅仅是生产上的损失,整个炼钢产业链条上的其他设备将全部失去作用。同时,对公司的负债率影响非常大,高炉一拆,上下游产业链整体损失近10亿元。”
“钢铁去产能是绕不过去的坎儿,如果没有一个上符合国家政策、下符合武安实际、公平公正接地气的办法,武安的发展不堪设想。”武安市委书记魏雪生说。
钢铁是武安“当家吃饭”的产业,武安有16家钢铁企业,全是民间投资,少则几十亿元多则上百亿元;企业技术装备水平相当,均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规定;全部存在银行贷款、社会资本借贷、供应链欠款等巨大债务,任何一家钢铁企业突然关停,都会引发严重的社会稳定问题……一个个难题,困扰着武安市的决策者。
逐个企业的走访,每条政策的研究,无数个不眠之夜的深思。一条具有武安特色的去产能之路逐渐清晰:政府与钢铁企业协商平衡分配压减产能任务,分散压减产能风险,并通过逐步拧紧压减产能螺丝的办法,迫使钢铁企业进行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创新,促进钢铁企业优胜劣汰。
政府的有形之手还不仅如此。武安市成立了16个工作组,由市领导带队分包钢铁企业做工作,不仅负责推进企业去产能,而且帮助企业及时解决了信贷、生产、发展中的不少具体困难和问题,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不仅没有形成对立情绪,反而进一步深化了互信共信。
武安钢铁工业直接从业人员约7万人,上下游配套产业从业人员约5.3万人。压减钢铁产能就意味着一部分职工要下岗,如何安置职工是重中之重。为此,武安制定了《关于在化解钢铁过剩产能过程中做好职工安置工作的意见》等文件,采取分类培训、内部转岗、订单培训、外部安置,帮助下岗人员再就业。据了解,武安市在今年压减产能过程中,受到影响的职工有8700人,劳动部门通过企业内部转岗就业4400人,技能培训就业3100人,剩余人员将通过职业介绍、自主创业等多种渠道实现就业。
市场无形之手调节
根据河北省化解产能的任务分配,武安市2016年要完成化解246万吨炼铁和330万吨炼钢的任务。按照政府和企业的协商方案,武安市将化解钢铁产能的任务按照比例分配给16家钢铁企业,分配方法是钢铁企业的产能占武安总产能的比例是多少,就承担多少去产能的任务。以文安钢铁有限公司为例,300万吨的产能在武安整体产能中占有7.69%的比例,那么在化解产能中就要承担整体任务的7.69%,压减18.92万吨的产能。
任务分配下去了,如何引导企业互帮互助,共渡难关?经过周密谋划,对本市企业按照每万吨铁、钢产能各100万元的标准,让16家钢企根据各自承担的任务,缴纳钢铁产能指标置换交易金,用于专项补偿可以压减装备的企业。仅2016年,武安钢铁交易平台就从企业中收进10.5亿元交易互助金。
利用这笔资金,武安建起钢铁产能指标交易平台。效益好的企业,在保证装备都为优势产能(450立方米以上高炉、40吨以上转炉)的前提下,上缴交易金,可将任务转移给其他企业;效益差的企业,因为缴不起交易金,只能被动承担任务,但能获得相应补偿。
“因为资金困难,我们主动把两座高炉的产能卖到了产能交易平台上,总共得到一个多亿元的补偿资金,如今企业又恢复了生机。”永诚铸业公司董事长任起旺告诉《经济日报》记者。
交易金犹如一根指挥棒,让去产能遵循着市场优胜劣汰的基本规律推进。今年,武安钢铁去产能任务为压减炼铁产能199万吨、炼钢产能276万吨。根据钢铁市场回暖行情,武安将交易互助金标准由每万吨铁、钢各100万元提高到200万元。截至目前,14家企业共缴纳交易金9.07亿元,另外两家的高炉和转炉进行了封存。
魏雪生表示,武安化解过剩产能还面临3大难题。一是去产能严重影响产业链发展;二是去产能补偿成本增大;三是去产能增加了职工安置压力。但不管有多大困难,武安落实国家产业政策的决心不会改变。如果没有今天的压减调整阵痛,就不可能迎来结构合理科学发展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