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艳珍 贺 冰
□ 本报记者 王晓辉
古语云:医者父母心。作为地处偏远、经济水平欠发达的县级市,湖南省常宁市妇幼保健院在不利的硬件条件和周边环境下能够脱颖而出,被中国妇幼保健协会评为“母婴友好医院”,成为湖南全省包括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在内仅有的6家医院之一,靠的就是这份医者仁心。
常宁市妇幼保健院院长胡凡向记者深情地表示,争创“母婴友好医院”,源于一直以来一种美丽的愿景。很多年前,医院就有个美丽的想法:让天下的母亲快乐分娩,让每一个女人在成为母亲的时候都是舒适的、快乐的,而不是充满恐惧的。“我们的目标,就是让每一位母亲快乐分娩,让每一个孩子平安喜乐。”
创建“母婴友好医院”,光靠美好心愿显然远远不够,而这份争创一流的勇气与自信,源于常宁市妇幼保健院经过十多年的砥砺前行,已经站在了一个很高的起点上。目前,常宁市妇幼保健院有在职员工38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43人,高级职称12人,中级职称63人,专业技术人员与实际开放床位比例为1.3:1,达到了行业较高水平。
不断推进妇幼项目创建活动,常宁市妇幼保健院一直在努力。2009年该院启动中澳合作儿童保健管理项目,2010年使常宁市成功创建产科质量合格县,2013年使常宁市成功创建儿童保健门诊合格县,2015年与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建立了远程医疗平台,2016年成功创建“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2017年与衡阳市妇幼保健院建立了医联体。通过树立服务品牌和借力引智,常宁市妇幼保健院的妇幼健康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筚路蓝缕 玉汝于成
南岭余脉自南逶迤而来,在常宁境内隆起了海拔达1260米的天堂山;湘江自西向东蜿蜒而去,舂陵水自南向北纵贯全境,宜水河、潭水河汇合于常宁县城。千百年来,在山水环抱中的常宁市,一直物阜民康、富足安宁。
常宁市妇幼保健院伫立在美丽的宜水河畔,创建于1952年。60多年时光变迁,到了21世纪初,医院已经走到了举步维艰的十字路口:当时的医院资金困难,房屋破旧,设备简陋,职工纪律松散,工作难以开展。“医院的前途与未来在哪里”成为全体职工共同的焦虑和困惑。
常宁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全市的妇幼保健工作。作为常宁市唯一一家市级妇幼保健院,为了市委、市政府的重托以及全市人民的期待,医院已到了必须改革求变、涅槃重生的关键时刻。200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胡凡受命于危难之际,出任常宁市妇幼保健院院长。
回顾当年那一幕,胡凡依旧面色凝重:“当年市委、市政府和市卫生局领导把院长这个职位交给我,我真是感到千斤重担在肩。尽管已经从事了20多年的医疗工作,我仍然感到如履薄冰,责任重大。欲走出困境,获得长远发展,担负起守护母婴康宁的重任,唯有不断突破陈腐观念、突破因循守旧、突破条件限制。”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一路走来,以胡凡为班长的院领导班子兑现了当年的承诺。院领导一班人带领全院职工努力拼搏,锐意进取,创新管理模式,优化人才队伍,改善诊疗环境,不断开拓新局面,使医院从一所一级专科医院发展成为集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于一体的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
为解决诊疗场所窄、设备设施落后局面,医院克服各种困难筹集资金,在泉峰西路建设环境优美的园林式新院,投入5000万元建成一栋综合保健大楼,并于2014年整体搬迁。
硬件条件改善了,医院整体面貌焕然一新,业务发展也进入快速轨道,各项业务指标节节攀升:年接诊门诊病人提升到19万余人次,住院病人提升到1万余人次,医院总收入从2004年的244万元提升到2016年的8196万元。医院先后被评为“全国妇幼保健服务先进集体”“全国母婴友好医院”“全国巾帼文明岗”“湖南省十佳优秀基层妇幼保健院”,综合实力和社会满意度不断提升。
亮眼的成绩单让全院职工10多年的辛苦拼搏收获了丰硕的回报,但常宁市妇幼保健院的发展之路依然向前延伸,那个一直萦绕心头、不敢忘却的美丽心愿——让每一位母亲快乐分娩,让每一个孩子平安喜乐,成为这条长路上的航灯,指引着每一位“常宁妇幼人”不断向前。
近年来,我国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为提升妇幼健康服务,降低剖宫产率,提高母乳喂养率,促进母婴健康,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制定了“母婴友好示范医院标准”,于2014年7月启动了“促进自然分娩——创建母婴友好示范医院”项目,随后在全国开展了评选验收。
得知这个消息,院领导班子第一时间就得出一个判断:经过10多年的发展,医院实力和条件均已跃上一个台阶,创建“母婴友好医院”其势已成、其时已至。此次创建活动将成为一个新的契机,成为医院向规模化、正规化发展的强劲引擎,成为医院提升美誉度、不断向周边拓展影响力的助推器。
“善弈者谋局,不善弈者谋子。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把握准才能走得远。”2015年11月,常宁市妇幼保健院开始启动“母婴友好医院”创建工作,并制订了创建实施方案。筹建、学习、宣传并实施后,创建活动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应。
2016年10月,医院顺利通过湖南省专家组的评审,成为衡阳市首家“母婴友好医院”。
2017年6月10日,医院被中国妇幼保健协会正式评为全国“母婴友好医院”,而这份荣誉,全省仅仅有6家妇幼保健院获取。
二次创业 再攀高峰
如果单看时间轴,简简单单三个时间节点,还不足以反映在创建过程中全体“常宁妇幼人”的付出与汗水,亦不足以彰显创建活动对医院发展的强劲推动作用。回顾整个创建过程,常宁市妇幼保健院通过规范制度、苦练内功、锻炼队伍、内联外引,推动着医院各项事业步入新的发展快车道,将其称为医院的“二次创业”亦毫不过分。
西谚云:一只狮子率领一群绵羊,能打败一只绵羊带领的一群狮子。创建工作启动后,常宁市妇幼保健院迈出的第一步是组织一个强有力的领导小组。
医院多次召开院办会进行研究部署,成立了创建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领导小组由院长胡凡、书记张晓春分别任正副组长,各分管领导及相关科室主任为成员;技术指导小组由书记任组长,相关科室主任、护士长为成员。医院先后多次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制定下发了相关文件及制度、职责,统一了思想认识,明确了责任;召开全院干部职工动员大会,使全院干部职工都充分认识到创建“母婴友好医院”的重要意义。
制度建设是成功保障。根据创建母婴友好医院十个标准,常宁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了科室分工,出台了《创建“母婴友好医院”十条标准实施方案》《促进自然分娩和降低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的措施》《剖宫产管理制度》《产房护理人员奖罚制度》等,将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会阴侧切率纳入医疗质量考核指标,制定了奖罚措施和激励机制,并将以上指标的落实情况纳入评先评优。通过一系列建章立制,全院上下明确了自己的工作职责,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创建工作,真正从内心唤起对这项工作的高度认同。
宣讲结合深入人心。医院通过不同的媒体进行宣传:常宁电视台开设专题片以及专题讲座,不定期去小区义诊,派发宣传折页及健康教育小处方;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母乳喂养成功十条措施以及该院LDRP产房的介绍。医院开设孕妇学校,对孕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孕期保健与营养、母乳喂养、科学育儿健康教育,开展导乐陪伴分娩、自由体位分娩、非药物镇痛等促进自然分娩的培训与体验,为创建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健教氛围。
“走出去”“请进来”提高业务水平。医院选派技术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湖南省儿童医院、长沙市妇幼保健院以及衡阳市妇幼保健院是医院优质护理人员进修的摇篮。这些职工学成结业后,均作为学科带头人在医院积极开展新项目。同时,医院还分别派分管领导及妇产科主任、产房护士长到武汉、苏州、厦门、长沙、上海参加母婴友好国际研讨会和母婴友好医院现场交流会,学习同行的先进经验,并在院内进行拓展培训。
医院还先后邀请了中国妇幼健康与优生优育协会专家、省妇幼协会专家及衡阳市妇幼保健院专家前来进行转变产科服务理念、导乐与你同行专题讲座及业务培训,灵活应用新产程图,规范剖宫产手术指征,控制非医学剖宫产指征,并对孕妇进行健康宣教,现场进行导乐分娩指导。
发挥“互联网+妇幼保健”功能。医院与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建立了远程医疗平台服务,开展远程疑难病例会诊、远程超声会诊、远程四维彩超、远程钼钯、远程教学等活动。与衡阳市妇幼保健院建立医联体,定期邀请该院专家到医院进行业务指导和免费坐诊。
贴心服务 仁心仁术
创建“母婴友好医院”的根本宗旨,在于为孕产妇及新生儿提供无微不至的服务,让人类繁衍这项伟大的工作在快乐祥和中完成。
医院党总支书记张晓春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处处体现人文关怀,时时将爱心奉献于患者,营造优良的服务环境,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浓浓情怀与人性化的服务是贯穿医院整个管理的灵魂,更是医院制胜的最重要法宝。”作为这句话的注脚,常宁市妇幼保健院不断提升服务水平。2016年9月,医院LDRP一体化产房开始启动筹建,到今年5月份投入使用,投资达300余万元。
记者在LDRP一体化产房现场看到,这里环境温馨祥和,一体化的装修,明亮的色彩搭配,配以柔和的灯光环境,与居家环境一致。产房共配置了豪华单间3间,豪华套间2间,房间内电视、沙发、茶几、壁橱以及微波炉、冰箱等服务设施一样不少,还添置了多功能产床、盆底康复仪、母乳分析仪、贝壳纳米SPA、人工碳酸泉等人性化服务装置。医护人员告诉记者,LDRP一体化产房就是要淡化医院病房的色彩,让孕产妇像回到家一样心态放松,让新生儿降生之后,首先感受到新世界的温情与暖意。
据了解,该院为LDRP一体化产房配备了强大的专业团队,提供从产前、产时、产后的全方位“五对一”的服务模式,由产科医生、助产士、导乐师、护士进行严密的母婴监护,以确保母婴平安。新生儿科医生则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
LDRP一体化产房无疑极大提升了医院硬件水平,但全方位的服务才是其核心竞争力。LDRP一体化产房特别开设了VIP门诊,开辟孕期检查绿色通道,量身定制整套孕育计划,为VIP孕妇提供便携式微胎心监测仪,开展“互联网+”远程胎心监护,开通免费咨询热线,为孕产妇提供怀孕、分娩、产后康复、育儿问题等方面细致专业的咨询服务。
孕妇入住LDRP一体化产房后,助产士和护士主动介绍自己和房间设施,解答产妇及家属提出的问题;在进入产程时由助产士、导乐师进行全程陪伴服务,家属全程陪同,实施导乐陪伴分娩,利用拉玛泽呼吸减痛、音乐冥想、自由体位、分娩球、乐蓓尔分娩镇痛等非药物减痛法让产妇度过快乐的分娩过程。
分娩后,科主任坚持每日查房,了解产妇的会阴伤口情况、产后情绪及恢复情况,给予相应的指导;护士每日根据护理及宣教流程进行贴心指导服务;专业月嫂对产妇及新生儿进行日常照护,指导母乳喂养;医院每天提供科学搭配的产后营养餐,并设立产后康复中心提供康复理疗服务。产妇出院后,科室工作人员进行电话随访,了解产妇产后恢复、心理状态及新生儿喂养等情况,给予相应的指导,并询问产妇及家属对科室工作人员的满意度。
医院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LDRP产房自投入使用以来,第一个月入住12人,第二个月增至27人,现在则需要预约,每天前来咨询、预约的人群络绎不绝。LDRP产房主要服务于中高端市场,对于消费能力较低的人群,常宁市妇幼保健院同样以暖心贴心的服务,赢得了一致的口碑。
“坚持母乳,给孩子最好的口粮。”医院负责人介绍说,常宁市妇幼保健院认真执行国际母乳喂养“双十条”,开设了孕妇学校和母乳喂养咨询门诊,公布24小时母乳喂养咨询电话,在孕期、产时、产后进行母乳喂养健康知识宣教和母乳喂养指导。在妇产科实行母婴同室,除有母乳喂养禁忌症外,母乳喂养率达100%。新生儿科、儿科设立哺乳室,添置贮奶冷藏箱,保证患儿能得到母乳喂养。
从2015年11月起,医院还推出了导乐分娩的特色服务,配备了优秀的导乐师5人,要求全体助产人员都能熟练掌握导乐分娩技术。通过导乐分娩适宜技术的推广,不仅丰富了医院的助产技术,提升了产房的服务水平,也使每一位孕妈妈获得了不一样的孕期感受,对医院的服务满意度不断提高。
风正潮平 逐梦前行
2013年起,国家启动卫生系统与计生系统整合改革,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更是妇幼健康资源整合的攻坚之年,而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资源整合,是国家深化卫生计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事关体制改革成效。
根据“市县合、乡增强、村共享”的原则,常宁市委、市政府着力推进妇幼保健与计生服务机构职能和功能的全面整合。2016年8月,常宁市妇幼保健院与市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站整合为常宁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在此轮改革大潮中,常宁市妇幼保健院积极落实国家改革举措,收到了“1+1>2”的成效,全面实现了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资源“优势互补、效能提升”的整合目的,以新组建的常宁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为平台,更好地为常宁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妇幼公共卫生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以常宁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成立为契机,以创建“母婴友好医院”为引擎,常宁市妇幼保健院顺利完成了自我革新与系统升级,阔步迈入妇幼保健2.0时代。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2017年,医院的发展形势喜人。统计显示,今年1月~8月,医院实现业务收入4835.23万元,门诊共接诊152,075人,住院治疗7163人,住院分娩3179人,母婴绿色通道接诊孕产妇633人。
随着国家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妇幼健康服务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对此,医院领导班子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胡凡向记者解释称,实行全面二孩政策之后,孕产妇与新生儿数量将有较大幅度增加,这对专业从事妇幼保健的医疗机构来说,无疑是做大做强的最好契机。为了夯实基础,应对即将来临的一波生育潮,常宁市妇幼保健院未雨绸缪。今年,该院领导班子作出重大决策,计划投资3500万元,在院内兴建一栋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大楼,更好地满足妇女儿童健康和育龄人群的需求。
机遇难得,挑战也不容忽视。相关数据显示,符合全面二孩政策的对象中有生育意愿的60%为35岁以上,50%在40岁以上。高龄孕产妇明显增多,患妊娠糖尿病、高血压、先兆子痫等疾病的几率也大大增加,易出现难产以及产后出血等危重症状。同时,高危新生儿、出生缺陷儿也将随之增加。这种形势,对妇幼保健专业机构的医疗水平与服务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胡凡表示,作为一家专业机构,为了母婴健康,唯有将责任与重担挑在肩上,迎难而上,不断完善自我,用真情与大爱构筑起护佑母婴平安快乐的幸福港湾。
展望未来,豪情满怀。预计到2020年,常宁市妇幼保健院年总收入将突破1亿元,门诊接诊将达到26万人次,住院治疗达到1.35万人次。全体“常宁妇幼人”将秉承“博爱、诚信、慎行、创新”院训精神,在创新发展中砥砺前行,不断书写妇幼健康服务的全新篇章。
(本文配图由湖南省常宁市妇幼保健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