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产业观察

无人便利店距离新零售还有多远

随着新零售概念的进一步发酵,比便利店离得更近、比O2O更快的无人便利架开始登场

□ 欣 欣

如果30分钟即可送达的外卖依旧无法满足“懒人”的需求,办公室无人货架则更迈进了一步。

在无人便利店大热之后,写字楼办公室内又出现一个个货架,上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零食、饮料和方便食品,用户扫码支付即可购买。随着新零售概念的进一步发酵,比便利店离得更近,比O2O更快的无人便利架开始登场。

根据实际调查和走访,无人售货架的玩家目前已经近20家,包括猩便利、果小美、领蛙、哈米科技、番茄、有品、便利吧、七只考拉、零食e家和咕哒猎人等,饿了么则推出了“e点便利”,京东到家迷你超市也已经开始试水。

短短9个月时间,融资金额超过25亿元,一场围绕办公室茶水间的战争已经打响。看上去与自动售卖机无差的无人值守货架为何能落地,低门槛的无人值守货架究竟拼的是什么,对于新零售又有何影响?

无人值守便利架的铺货场地多为30人以上的公司。尤其是可以多点迅速铺开市场的运营方式,这使得众创空间一时间成了甲方市场。

众创空间方糖小镇联合创始人兼COO杨学涛表示,先后有十几家无人便利架公司来和他们谈合作,希望能够落地办公空间,包括京东、饿了么。最终他们会根据品类的差异,选择了四五家进入。

无人便利架的新在于终端场景化的消费,在新消费场景里,购买频次和消费转化率都发生了变化。“从后台来看,复购率非常高,最多一个人一个星期购买超过了20单。”杨学涛表示。

伴随着市场的火热,无人值守货架进入办公室的门槛也在水涨船高。据杨学涛透露,进入方糖小镇每一个网点需要付千元左右的费用,当然市场上各家的合作方式也不尽相同。对于运营商而言,每个货架的成本在200元~300元,背后还包含物流、售后维护等。

与无人便利店相比,无人便利架在运营和资产上都更轻,在有赞创始人兼CEO白鸦看来,无人值守货架也是一种新的人货场,其背后的供应链已经非常成熟,成本并不高,毛利润也可以,但问题在于竞争门槛过低。

在猩便利的发展规划中,无人值守便利架只是其中一个触点。近期,猩便利又在上海开了6家便利店,通过货架和便利店数据的打通,形成更多场景的覆盖。光速中国创始合伙人韩彦认为“无人值守便利架或者新型便利店并不在于有人无人,核心是数据和供应链,必须拥有互联网为首的线上与线下团队的结合。”

在他看来,传统便利店做线下数据依旧是死的,但与此同时新型便利店90%是没有供货能力的。所以只有把线上线下有效结合才是最佳解决方案。货物的采购、供应链管理需要沉下心来一点点死磕,传统便利店在这方面有很强的基因。

无人便利架的爆红,一方面迎合了零售业改变的契机。即挖掘线下的大型商超、连锁便利店、夫妻便利店甚至线上的电商,还没有挖掘到的是工作场景下的隐形零售需求。另一方面也代表了新零售的趋势,即把线上与线下融合,提高零售链条的效率。

“在便利店买一份20块钱左右的盒饭,允许里面的物料成本只有4块钱,如通过线上线下系统打通、先进技术的应用将成本优化以后,能够让20元的盒饭,允许10块钱的物料成本,这就是升级供应链。”韩彦举例说道。

仔细盘算这笔经济账则是,全家在我国有2000家便利店,平均每家便利店每个月房租不到3万元,而每家店每天到店人数超过1000人,平均下来一个UV不到1块钱。进来的54%的人会下单,平均一个订单的成本不到2元,在白鸦看来线上已经找不到这样便宜的流量。

新零售的商业本质不只是开个店、放几个货架那么简单,难点在于规模化背后的精细化运营,更是一场重资本的游戏。“融资能力不亚于共享单车,对团队的资本要求太大了,因此能够出来的团队不会很多,最多两三家。”韩彦判断。

2017-10-09 欣欣 随着新零售概念的进一步发酵,比便利店离得更近、比O2O更快的无人便利架开始登场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4704166.htm 1 无人便利店距离新零售还有多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