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讯 闽西,这片承载着厚重红色历史的土地,作为原中央苏区核心区与毛泽东思想重要发祥地,在中国金融发展的长河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这里不仅诞生了全国最早的红色银行、信用社,走出了众多共和国金融先驱,更被誉为“新中国金融的发祥地”和“共和国金融的摇篮”。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龙岩市深学笃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和“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重要论述,深挖闽西红色金融实践中的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借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东风,探索建立普惠金融与区域“红色金融”基因相结合的金融教育长效机制,为金融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探索创新路径 开拓实践新局
打造特色教育基地,筑牢红色金融根基。精心建设和完善一批独具特色的红色金融教育基地,为金融知识的传播搭建坚实平台。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闽西工农银行旧址,设立“红色金融教育区”“红色金融知识宣传区”“红色金融沙龙区”等多个功能专区,让参观者沉浸式感受红色金融的发展脉络。在上杭古田红色农信展览馆,以场景化、体验式的互动展示,生动呈现闽西红色农信发展历程。在“国家级投资者教育基地”兴业证券古田投资者教育基地展厅,精心布设证券普法区、金融教育讲坛区等10个展区,有效提升公众对金融知识的理解与兴趣。在国家级“红色金融教育基地”饶才富事迹陈列室,客观真实地展现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金融劳动模范”“全国金融系统优秀共产党”饶才富同志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为龙岩市金融系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有力文化条件。
开展特色文化宣教,培育金融知识种子。通过组建普惠金融讲师团,深入各展馆、学校宣讲龙岩特色金融文化,针对中小学生开展普惠金融案例教学,编写出版《中小学生金融素养研学课程教学指导丛书》《闽西红色金融:历史与传承》等5项专题课程,全力打造“金融知识伴成长”教育品牌。同时,与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多所高校共建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全方位拓展宣教方式,让金融知识在校园中生根发芽。
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广泛宣扬金融文化。组建“传承闽西红色金融基因研究小组”,深入挖掘闽西红色金融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出版《闽西工农银行——共和国金融摇篮》一书,形成《闽西工农银行的历史地位和意义》等9篇论文,为红色金融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撑。借助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红色金融路》等专题报道,着力介绍闽西工农银行的光辉历史和重大贡献,有效提升闽西红色金融研究成果的社会影响力。配合电影《红色金融》调研采风活动,摄制《闽西红色金融记忆》等7个专题视频,编排情景剧《工农银行为工农》、山歌戏《共和国金融的摇篮》等,通过多种形式的文化传播活动,激发人们对红色金融的兴趣和热爱。
成效显著展新貌 硕果满枝谱华章
普惠金融品牌持续升级。充分汲取闽西红色金融智慧力量,紧抓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契机,积极推动金融创新。“惠林卡”“三农综合保险”“林业碳汇指数保险”等9项创新成果在全国推广,“龙岩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平台”“普惠金融•福农驿站”等18项创新成果在全省推广,创新工作成效显著,走在全省前列。“龙岩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平台”等创新实践被《世界银行: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2024)》 引用,“龙岩市林业金融区块链平台”入选《亚洲开发银行:农村金融创新案例研究》典型经验,普惠金融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群众金融福祉持续提升。金融系统始终坚守红色金融服务人民群众、积极发展经济的初心,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实现“为民服务常态化、工作流程规范化、成熟经验机制化”。截至2024年末,全市金融系统累计实施99个“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项目,上线“金融服务超市”,完善金融信用脱困机制,推动创建“远程银行”等多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的质效持续提升,群众的金融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截至2025年3月末,“金融服务超市”已成功对接融资超8.3万笔(其中首贷户10683户),授信金额达156.66亿元。“信用脱困机制”共受理各类信用辅导13452人次,涉及金额24.91亿元,成功帮助2825人与金融机构达成和解,涉及金额3.45亿元。
普惠金融宣传屡获好评。闽西工农银行旧址被人民银行总行评为红色金融现场教学基地,多位省部级领导曾前往参观调研,各级党政部门、金融机构纷纷前往参观学习。普惠金融短视频《守望》获评第三届中国短视频大会二等奖,处非宣传短视频《养老钱包请捂紧》获得全国防范非法集资短视频征集大赛一等奖,被国家处非联办评为“优秀宣讲员”。通过一系列特色金融教育和宣传活动,公众对金融知识的认知度和理解度显著提高,金融风险防范意识明显增强,普惠金融的理念深入人心,为我市金融生态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擘画未来蓝图 绘制战略新蓝图
深化宣传教育,拓宽覆盖面。加大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力度,创新宣传方式和手段,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精准分析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金融知识需求,开展个性化的宣传教育活动,实现线上线下宣传教育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扩大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加强人才培养,提升教育质量。建立健全金融教育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在高校开设金融教育相关专业课程,培养具有扎实金融理论基础和教学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邀请金融教育专家进行授课,定期组织干部、职工参加金融教育培训。鼓励金融机构与高校、职业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开展金融教育课题研究,为金融知识普及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加强合作交流,形成工作合力。加强部门、行业和地区之间的合作交流,发挥普惠金融协会等社会组织作用,建立常态化的沟通协调机制,共同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活动、课题研究、人才培养等工作,推动红色金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展金融知识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等活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不断完善我市普惠金融与“红色金融”基因相结合的金融教育长效机制,推动金融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供稿:龙岩市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