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福建-中国改革报看福建,福建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厦门同安:产城融合绘就“春日经济”新画卷

2025-03-24 15:46:27 来源:改革网 谢代文

改革网讯   三月的厦门同安,涌动着发展的春潮。3月21日,一场以“走进银城·唱响同安”为主题的调研活动,揭开了这座滨海城区“春日经济”的活力密码——从塔吊林立的产业高地到科技赋能的现代农业,从星空触手可及的文化地标到乡村振兴的幸福图景,同安正以“硬核”实践诠释高质量发展的深层逻辑。

▲同翔高新城投资促进部负责人介绍产城融合情况

作为厦门跨岛发展的主战场,同翔高新城犹如一台高速运转的引擎,轰鸣声里迸发着创新动能。在指挥部展厅内,沙盘上的新能源产业园模型星罗棋布,投资促进部负责人李春福指着中创新航、厦门时代的标识介绍:“这里每落地一个百亿项目,就为区域经济添一块‘压舱石’。”

数据显示,该片区2022年以来规上工业产值突破15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1700亿元,新能源产业集群已吸引8个百亿级项目扎根。技术员张晓阳站在自动化生产线旁,身后的机械臂精准焊接电池组件,“家乡从‘制造’迈向‘智造’,我们这代人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他的感慨,道出了新城崛起的深层动力——产城融合不仅重塑了土地,更激活了人的潜能。

调研团第二个目的地转向建设中的苏颂天文馆,这座总投资5.89亿元的省重点项目,正在焊接火花的跳跃中逐渐成形。当前,项目主体结构已完成验收,正在进行“悬浮球、莫比乌斯环”钢结构及幕墙施工,内部装修和展陈工作也将全面展开,力图为观众营造出震撼而神秘的宇宙空间体验。

项目负责人项照鸿轻抚项目图上莫比乌斯环造型的曲面墙解释:“它不仅承载着观测宇宙的功能,更是串联古今的文化纽带——闽南红砖元素将融入展馆设计,让科技地标扎根地域文脉。”未来,这座华东南规模最大的天文馆,预计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成为厦门“科技+文旅”融合的新支点。“抓紧建设进度发条,力争实现明年6月前验收交付目标。”苏颂天文馆承建单位项目负责人说。

四林村党总支书记叶大柱介绍蝴蝶兰产业情况

同安区是厦门“三农”工作的主战场,近年来大力推进闽台农业融合发展和现代农业集群发展并取得良好成效。作为该区的农业重镇,五显镇在现代农业这张广阔的版图上硕果累累、全面开花。

位于五显镇四林村的和鸣花卉基地,是全国最大的蝴蝶兰种苗供应基地,也是调研采风团此行的第三站。在五显镇和鸣花卉基地,乡村振兴的“密码”藏在蝴蝶兰的基因里。智能温室内,温度传感器实时调控环境厦门蝴蝶兰育种创新产业园一期工程已完成建设,打造了3万平方米高标准、智能化的蝴蝶兰种苗生产温室及配套设施,每年可生产销售5500万株蝴蝶兰种苗,产品远销国内外市场,市场占有率居全国首位。四林村党总支书记叶大柱,项目研发部今年新研发出近300种新品种,为蝴蝶兰产业注入了强大创新动力。二期工程将建设2万平方米的成品花卉培育温室及种苗实验室,全面提升园区科研、育种和产业化水平。项目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同时,通过盘活集体闲置资产和加强土地经营流转,实现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为当地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基地负责人透露,项目全面投产后年产值将达2亿元,带动超百名村民转型“新农人”。远处,二期工程的钢结构骨架已拔地而起,宛如一株破土而出的经济作物,将现代农业的根系深扎乡土。

采风团此行的最后一个目的地,是临近四林村的明溪村后烧自然村。在该村的黄花风铃木种植基地,黄花风铃木已进入盛花期,盛放的黄花如金色风铃挂满枝头,吸引许多市民游客前来打卡拍照。该村黄花风铃木的种植面积约10亩,随着引流成效渐显,村里紧抓流量机遇,进一步完善停车场、餐饮服务等旅游配套设施,致力于将黄花风铃木打造成明溪村的一张旅游名片,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暮色中,黄花风铃木迎风摇曳。这场春日的探访,让人触摸到发展的另一种质感:当产业升级的齿轮咬合百姓生计,当科技浪潮浸润乡土肌理,所谓“经济脉动”,便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焊枪下照亮孩子未来的星火,是实验室里萌发的共富新芽,更是每个普通人触手可及的“春天”。(谢代文)  

[责任编辑:武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