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福建-中国改革报看福建,福建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全国改革潮涌 福建长汀“首单”破局生春

全省首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落地长汀

2025-03-17 15:41:23 来源:改革网 翟风采

全省首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签约仪式现场

改革网讯 3月16日,全省首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在龙岩长汀河田签约。福建省水利厅和龙岩市水利局、长汀县人民政府等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出席活动。

签约仪式上发布了《长汀县晨光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报告》,监督方长汀县水土保持中心、长汀县河田镇人民政府,出让方长汀县河田小城镇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与受让方长汀县途野生态农业农场、绿之梦家庭农场、长汀县傅氏百草园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协议,分别交易长汀县晨光河小流域窑下村车田寨、南塘村河背、伯湖村后龙背区块水土保持生态旅游资源20年经营权,交易额220万元。长汀县河田小城镇建设开发有限公司设立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交易专项账户,交易资金专项用于水土保持功能巩固提升和村民共富创收,受益村民6426余人。

此次交易的产品位于河田镇晨光河小流域,2000年以来,长汀县结合国家和省级水土流失治理项目,在该流域实施了坡面水系治理、碳汇林、水源涵养林、水生态修复、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水土流失预防保护和治理措施,有效巩固和提升了生态系统水土保持功能。经福州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福建)研究提出长汀县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及实现路径等成果,核算晨光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2.21亿元。

‌长汀河田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的落地,虽是一域探索,却映照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全局深意。这一实践以“改革方法论”为轴,串联起生态治理、市场机制与民生福祉,为“两山”转化写下厚重注脚‌。

‌以“功成不必在我”的韧劲,厚植改革底色。‌从“荒山赤岭”到“绿富同兴”,长汀的蝶变是几代人接续奋斗的缩影。水土流失治理的“长汀经验”,早已超越一地一域,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标杆。此次签约,将治理成果转化为可量化、可交易的生态产品,既是对历史积淀的升华,更是对“一张蓝图绘到底”改革定力的延续‌。

以“制度创新”为钥,解锁市场化改革密码。首单交易的背后,是科学核算体系与市场机制的协同突破。从水土保持碳汇核算方法学的首创,到“监测—核算—交易”全链条的贯通,长汀以“保土增绿、减排固碳”为核心,构建起“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科技支撑、平台运作”的闭环机制。这一探索与浙江安吉首单交易实践遥相呼应,共同勾勒出全国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制度框架。

以“首单效应”为媒,激活改革全局棋眼。“首单”的价值,在于破题立标、示范引领。长汀的实践,不仅为南方红壤区小流域治理提供技术范本,更通过交易探索,将“生态账”转化为“经济账”。这与宁夏用水权改革、广西生态屏障建设等形成多维联动,彰显全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一盘棋”的系统思维。

以“人民至上”为锚,锚定改革初心。‌改革的终极目标,在于让绿水青山惠泽民生。长汀将交易收益定向反哺水土保持提升与村民共富,形成“生态保护—价值转化—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这种“取之于绿、惠之于民”的机制,正是“两山”理念从理论到实践的核心要义。它启示我们:生态文明建设既需久久为功的定力,更需制度创新的锐气。唯有以改革之力打通“两山”转化路径,方能在美丽中国画卷上添彩增辉。

长汀河田的“首单”,是改革者以刀刃向内的勇气破局,以科学精神与市场逻辑解题的生动缩影。接下去,福建省将进一步深入贯彻中办、国办《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全面推动小流域综合治理提质增效,大力推广此次长汀县交易经验,在全省范围内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实现路径。(翟风采)

[责任编辑:武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