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讯 近年来,龙岩市新罗区人社局认真贯彻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积极引导本地纺织产业参与建设和发展乡村振兴车间,探索建立“支部+合作社+社员”生产模式,成功培育了首批纺织产业乡村振兴车间,推动车间企业、村级集体经济、农民收入实现“三增收”。目前,全区已建立并投入运营乡村振兴车间6个,吸纳就业人数300余名,共实现创收约2000万元。
“支部+企业”,科学布局“振兴车间”
新罗区人社局高度重视留守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充分就业和农村闲置资源利用,组织雁石镇村干部对接辖区内纺织公司,结合村专业合作社纽带作用,通过“村企联建”模式,实现村民就业、村财增收、企业增效并密切对接纺织公司,促成企业与雁石镇岩星、新芦、楼墩等5个村、白沙镇樟坑村“村企联建”签约,签订承揽合作协议,以点带面,将6个村连成一条“就业线”,打通一张“服务网”。
同时,新罗区人社局联合区自然资源局、镇街等相关部门,多次进行实地调研,统一整合企业剩余布料、纺织设备、农村老旧校舍、旧村部等闲置资源,成立“振兴车间”,开辟村民家门口灵活就业新形式,人均年收入增收3万元。
“务工+务农”,充分释放“就业潜力”
新罗区镇村干部发动村民从事服装加工,由纺织公司安排经验丰富的培训师上门系统培训和每个生产环节现场指导示范,至今已组织各类培训十余场,并鼓励有经验技术的党员同志发挥先锋带头作用,手把手教学,帮助无经验村民快速“上手”,确保群众“有满意服务”,企业“有满意员工”。
此外,通过镇街互联、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宣传首批“振兴车间”经验做法,提高村民参与居家就业的参与度,推动纺织公司与相邻镇街、村居沟通洽谈,目前已有5个村正在沟通合作相关事宜,覆盖面稳步提高,形成富民效应。
“上游+下游”,保障机制“长效运转”
通过“千名干部挂千企”、政企直通车等相关制度,新罗区人社局坚持定期联合税务、工商等有关部门走访企业,鼓励纺织上下游企业或个人以出租、合作开发、入股经营等方式盘活利用农村资源资产,将纺织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融入“振兴车间”。
与此同时,持续拓展车间功能,将车间运行融入新罗区“三赛三竞”年度重点行动中,在招商引资时重点招引棉花、羊毛、化学纤维等原材料生产企业,帮助降低纺织产业材料成本,并认真调研车间产能、市场需求等因素,联合商务局、私营协会等“牵线搭桥”,畅通纺织产业下游销售渠道,打通车间产品销路,解决企业“后顾之忧”,确保车间长久运行,村民收入稳定。(翟风采 黄迪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