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福建-中国改革报看福建,福建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福建省连城县推进对台棒球交流的调查与思考

2025-01-25 22:20:38 来源:改革网 龙岩市委政研室课题组

□ 龙岩市委政研室课题组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体育,一直在两岸交流中扮演重要角色,哪怕两岸关系遭遇挫折时,两岸体育交流也从未间断。基于共同的运动爱好、共同的体育偶像,两岸同胞、两岸青年更容易产生彼此的共鸣和交融。

小小棒球连两岸。棒球运动是台湾的第一运动,深受岛内同胞特别是青少年喜爱,棒球体育产值占台湾体育总产值的8%,是促进两岸交流、民心相通的重要媒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提出,开展棒垒球等青少年特色体育项目合作。多年来,连城县以棒球为切入点,久久为功推动两岸棒球人员往来、教育培训、运动医学、制造业等多领域融合,实现棒球赛事“从无到有”、棒球产业“从小到大”、棒球交流“从点到面”,聚集了多家台资棒球用品企业,在推动两岸青少年棒球运动交流合作上走在前列,走出一条山区县域兼顾发展实体产业和推进两岸融合的路子。课题组以连城县为研究对象,梳理做法成效,分析困难问题,并对进一步推进棒球交流合作提出对策思考。

一、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建链、强链、延链大力培育发展“棒球业”。一是以链式思维做强做大棒球产业。2006年6月,连城县引进首家台资企业宏国运动用品有限公司入驻连城县庙前工业集中区后,围绕建链强链延链发展思维,先后引进久和运动、牡丹亭、欣宜工贸等台资棒(垒)球运动用品生产企业落户庙前工业集中区,产品涵盖棒(垒)球手套、球棒、棒球等,目前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产品主要出口欧美、日本、韩国等国家地区,成为中国最大的棒球系列运动用品生产基地和全球棒球运动用品采购商重要采购点。至2023年,连城棒球运动产业实现产值5.2亿元、税收462万元,预计2024年实现产值5.5亿元、税收500万元。二是前瞻规划建设闽台棒球产业园。紧扣棒球特色产业延链补链,依托计划建设面积2000亩的连城闽台大健康产业园,规划庙前区面积500亩,主要开展棒球护具、服饰类企业精准招商,拓宽国际国内销售渠道,打造亚洲最大棒球装备生产基地。开发棒球研学DIY体验项目和实践活动课程,吸引了两岸广大青少年来莲体验棒球运动及棒球产品生产流程,打造两岸青少年研学交流品牌。

(二)竞技、结对、交流助推实现“棒球梦”。一是打造两岸联合赛事品牌。2015年以来,连城县以棒球比赛为突破口,两地轮流举办海峡两岸(连城)青少年棒球文化节品牌赛事5场次,先后共有31支台湾青少年棒球队(慢速垒球队)850多人次来莲比赛交流。连城县分别于2015年和2018年,共派出6支青少年棒球队、150余人次赴台参加比赛,2所学校被列为“福建省闽台棒球交流试点校”,通过棒球运动交流,越来越多的莲台青少年在比赛中获得名次,实现棒球梦,并成为永久“棒棒的朋友”。2017年讲述莲台青少年棒球故事的广播剧《棒球兄弟》,获全国对台港澳创优广播剧一等奖。二是推动两地相互结对交流。连城县实验小学等3所学校与台湾彰化县东山小学等3所学校结成姊妹校,连城县成为开展海峡两岸青少年棒球运动交流最为广泛的县份之一。同时,两地结对关系也得到拓展,连城县新泉镇与高雄县仁武乡、姑田镇与台中市乌日区、塘前乡与宜兰县冬山乡、连城县与台湾新竹县,先后建立结对交流关系。三是带动两岸民间交流深度融合发展。棒球运动的推广,进一步扩大和辐射两岸客家文化交流。2011年以来,连城县连续举办6届全国海峡客家烹饪大赛(两年一届),共邀请70余名台湾厨师来莲比赛,用美食架起两岸交流新桥梁。同时,通过承办福建省海峡论坛·海峡客家风情节、龙岩市海峡客家旅游欢乐节等活动,邀请台湾艺术团来莲表演牛犁阵、弄车鼓、滚核桃等民俗节目,增进两岸客家乡亲情感。连城县先后16次组织文化交流团赴台开展交流活动,连城姑田游大龙、提线木偶戏等民俗活动和民间技艺深受广大台湾同胞欢迎。四是助推两岸旅游业加快发展。棒球运动带动海峡两岸旅游持续升温。今年举办的海峡两岸(连城)青少年棒球文化节品牌赛吸引了大量台湾同胞来岩旅游观光,龙岩市域内的连城冠豸山、永定土楼、武平梁野山、上杭梅花山、漳平台创樱花园、长汀古城、新罗龙硿洞等成为台胞的重要旅游目的地。

(三)培训、培育、培养推动兴起“棒球热”。一是聘请台湾棒球教练培训指导学生。2012年,连城县聘请台湾教练在连城实验小学等4所试点学校开办棒球培训班,共培训师生近200人,从此棒球运动在连城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蓬勃发展。目前,累计培训师生4500余人,辐射学校20多所。2023年,连城县首次承办了福建省青少年棒球锦标赛。连城成为海峡两岸青少年棒球运动交流之城。二是创新“体教融合”培育模式激发大陆学生的棒球兴趣。连城县将棒球运动列入全县中、小学校体育课课程之一,并成立第一支青少年棒球队——连城县实验小学棒球队,同时出台《连城县教育系统推广棒球运动实施方案》,从优化棒球课程、畅通升学渠道、培养师资力量等方面,推动青少年棒球运动加快发展。至2024年,连城县先后组建了23支青少年棒球队,聘请三批共5名台湾教练执教,培养资质棒球教练42名,连城县少年儿童体育学校被命名为“全国软式棒垒球实验基地”、8所中(小)学校被命名为“全国软式棒垒球实验学校”。连城县青少年棒球队先后取得福建省平潭海峡两岸邀请赛冠军、U12全国青少年棒球锦标赛季军、闽台青少年棒球邀请赛冠军、福建省青少年棒球公开赛冠军等优异成绩。三是创新培养升学招录措施。连城县将棒球运动员纳入体育特长生招生范畴,打通了棒球运动特长生从小学到高中的升学通道。截至目前,初中部录取11人(2人为自主招生)、高中部2人。1名棒球运动员被广州体育学院录取。同时,积极开展专业棒球教练招聘,2023年首次面向棒球教练开放连城少体校的教师编制名额。

(四)规划、服务、保障持续拓宽“棒球路”。一是统筹谋划发展。连城县成立棒球产业发展委员会,统筹规划指导全县棒球产业发展和棒球运动推广工作;成立海峡两岸棒球产业文化交流基地服务中心,负责组织举办莲台棒球赛事交流、棒球文化交流基地创建等工作。二是强化服务支撑。创新“五办联动”工作机制,主动靠前服务,采取容缺办理,大力推行“保姆式”服务,对台企办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开工许可、用水用电等手续实行全程代办。出台补助政策,对落户连城的台企开展职工培训按300元/人标准予以补助,帮助培养棒球产业工人700多名。在庙前棒球产业集中区设立台胞权益保障法官工作室、检察官联络室,为台商提供法律咨询、诉讼引导、法制宣传、多元调解等综合服务。三是突出硬件保障。先后策划建成了广龙棒垒球文化交流基地和海峡两岸棒垒球文化交流基地,连城成为福建省首个拥有2块标准化棒球比赛训练场地的县份,具备承办国家A级棒垒球赛事能力,先后承办全国女子垒球冠军杯赛等各级赛事26场次。今年策划了闽台棒垒球融合发展基地建设项目,成功争取中央财政预算资金6000万元,拟打造集赛事、训练、培训教学为一体的国家级棒垒球赛训基地,项目落成后,将极大提升连城县举办棒垒球赛事的承载能力。

二、调研了解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一)棒球产业协作还不够深。一是棒球产业以大带小作用不够。目前主导连城县两岸经贸协作的棒球产业体量小,产业园区的总量不足10亿元;龙头企业少,园区内入驻台商企业仅4家,以大带小、以商引商能力弱。山区地市招商引资难度大,与台湾工商团体、行业协会联络合作关系还不够紧密。二是棒球产业链延伸不足。棒球的桥梁纽带作用发挥还不够。比如,连城县地瓜产业已达百亿规模,规上企业达29家,地瓜制品已形成红心、紫心二大品系十大系列160多个品种。但台湾食品加工业相对发达,尚未嫁接形成从棒球产业合作扩展到其他产业合作格局,吸引台商来莲投资地瓜产业难度大,至今没有实现新突破。

(二)以棒球推动旅游康养融合路子不够宽。一方面,山区地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比如连城县境内有冠豸山、培田古民居,龙岩市域内有永定客家土楼、梁野山等,省内有武夷山、玉华洞等著名旅游景区。但各地尚未将棒球体育设施和赛事融入和延伸到旅游景区、旅游线路统筹规划发展,未实现旅游与赛事有机串联,存在相互切割,相互不关联的情况。另一方面,台湾生态康养产业相对成熟,发展机制健全,龙岩的森林覆盖率达79.21%(连城县82.8%)位居全省首位,但市域内吸引台商投资落地的山区生态康养项目不多。

(三)以棒球推动两岸文化交流还不够密。棒球在推动两岸文化交流方面的作为空间较大,但目前发挥还不够明显。一是存在举办活动官方热、民间冷等倾向。近几年,龙岩举办的海峡客家烹饪大赛、福建省海峡论坛·海峡客家风情节、龙岩市海峡客家旅游欢乐节、台湾青年来岩过大年等有较大影响力的活动,但通过棒球运动直接或者间接吸引台湾游客来莲旅游力度有限,甚至部分由官方邀请的台湾方面交流人员的费用主要由当地财政承担,民间捐赠或市场化运作筹集经费难度较大。二是两岸认同的客家文化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目前通过棒球运动建立两岸客家寻根谒祖、宗亲血脉溯源、共修族谱等活动不够持续和健全,存在时冷时热现象。

(四)棒球运动发展保障基础还不够牢。一是专业人才匮乏。棒球运动在大陆普及程度不高,在起步阶段需要专业的教练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由于缺乏资金支持,目前连城县仅聘请1名台湾专业棒球教练和1名助理教练。虽然连城县专门核定了2名棒球教练事业编制,但因专业性较强,无人报考,专业教练缺乏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棒球运动水平的提高。二是学校普及难度大。全省棒球运动主要集中在厦门、平潭和连城,其他地区氛围和热度不够,省内仅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和集美大学有招录棒球运动员;连城县目前仍正常开展棒球活动的学校仅7所,2023年度高中部设置了7名棒球运动员名额,但实际仅招录1人。

三、相关对策思考

(一)壮大棒球产业,让产经贸合作的桥梁更加牢固。一是加强棒球产业合作项目。发挥好庙前棒球工业集中区台商企业相对集中优势,做强做大宏国运动等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着力加大棒球相关项目的招商引资,通过以现有企业实际效益引商、以情感融合引商,以台商后代接力引商,紧扣棒球特色产业延链补链,做大产业规模,加快形成工业集中区的“洼地”聚焦效应。二是推进棒球产业集聚。建好连城闽台大健康产业园,持续开展棒球护具、服饰类企业精准招商,着力打造亚洲最大棒球装备生产基地。加大棒球研学实践项目开发、活动课程设置,吸引更多两岸广大青少年来莲体验棒球运动及棒球产品生产流程。三是拓宽经贸合作领域。围绕连城特色优势产业,重点在地瓜、兰花产业等方面实现嫁接拓展。借鉴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的经验,吸引台商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康养、园艺观光等新型业态。 

(二)深化文体交流,让融合发展的路子更加宽广。一是持续举办好两岸棒球赛事。把海峡两岸(连城)青少年棒球文化节品牌赛等赛事打造成青少年的逐梦舞台,打造成两岸青年文体交流主阵地,打造成情感交流的重要平台。积极争取承办国家级乃至国际级赛事,扩大棒(垒)球运动影响力。二是加大棒球运动普及。台湾棒球运动普及较早,棒球竞技水平在亚洲乃至世界处于领先位置。应通过两地人文交流,学习借鉴台湾发展棒球运动的经验,加大校内宣传引导力度,组建各类棒球运动协会和俱乐部,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赛事,将棒球运动纳入职工运动会等,激发大众投身棒球健身活动的积极性。三是以棒球推动民间文化交流。以棒球为媒介吸引民间资金推动海峡客家烹饪大赛、福建省海峡论坛·海峡客家风情节定期举办,推动连城客家特色“走古事”活动持续走向海内外,推动客家寻根溯源,客家族谱入台湾等,丰富以球会友,以球促融形式。

(三)融入旅游合作,让棒球交流的实效更加彰显。着力加强棒球运动与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度,通过“棒球+”或“+棒球”的模式,着力加强棒球与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融合,在文化旅游活动中融入棒球元素,将棒球体育设施和赛事融入和延伸到旅游景区、旅游线路,创新发展棒球产业。推动住建、文旅等部门结合各地棒(垒)球运动的特点,在棒球文化建设方面给予指导与支持;各地各级融媒体中心负责拍摄宣传纪录片;结合当地旅游特色和民俗文化,以具有棒球文化特色的文化产品为载体,让全民认可并积极参与到棒球文化运动中,形成基础设施保障有力、棒球运动持续增长、文旅产业稳步发展的新格局。

(四)加强人才交流,让两岸人民特别是两岸青年的心灵更加契合。一是加强棒球队伍的人员交流。积极组建省内棒球队伍参加台湾举办的各类比赛,组织棒球队家庭亲戚成员与台湾球队结对联系,实现两地不定期旅游聚会,增进情感交流。二是推动棒球运动技能的异地培训。组织省内运动员到台湾相关棒球学校异地培训、技能训练,聘请台湾教练到省内现场指导。三是加大棒球产业人才的交流合作。组织精干招商队伍开展专项招商,组织省内企业家、民间人才到台湾学习发展棒球产业、棒球文化的经验做法。

(课题指导:廖深洪;课题组成员:江敬荣 江启文 林传堡 邹家旺;课题执笔:林传堡 )

[责任编辑:武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