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向阳乡,有一个名字被乡亲们口口相传,他就是福建省政协委员、南安市山夫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创始人——林连生。他以不屈不挠的意志和身残志坚的精神,书写了一部关于乡村振兴与残疾人福祉的动人篇章。
近日,在福建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期间,林连生分享了他以山夫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为核心,推动山区长者食堂持续运营、整合地方资源、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以及助力文旅融合发展的感人故事。
林连生,一个地地道道的泉州人,他7岁那年,不幸遭遇了高压电的触击,那次意外导致他失去了右臂。然而,面对生活的重压,他从未低头,而是以顽强的毅力,用仅存的左手与命运抗争。他深知,自己不仅要活出自我,更要成为一束光,照亮与自己命运相似的残疾人的前行之路。
在南安市向阳乡这片曾经贫瘠的土地上,林连生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创办了福建省首家残疾人互助合作社——南安市山夫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这家合作社,自2011年在卓厝村成立以来,犹如穿透云层的第一缕曙光,照亮了乡村振兴的道路。它集生产、科研、加工、销售、科普、研学、旅游于一体,采用“合作社+农场+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带领社员们共同致富,成为乡村振兴的坚实力量。
林连生说:“我从小在这片土地上长大,深知这里的艰辛与不易。创办山夫合作社,不只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更是为了让更多的残疾人看到希望,让他们能够自立自强,活出尊严。”
山夫合作社的成立,为当地的残疾人提供了宝贵的就业机会。林连生通过合作社的示范引领作用,成功帮扶建设了13个示范基地,总面积超过1000亩,示范带动周边1500多亩土地发展生态农业。目前,合作社已带动300多人就业,帮助140余户困难家庭,其中残疾户就有80多户。
在推动山夫合作社蓬勃发展的同时,林连生始终关注着山区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他发现,随着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山区的留守老人和孤寡老人日益增多,他们的饮食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为此,林连生在福建省两会上积极呼吁,推动山区长者食堂长效运营。他建议政府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设立专项基金,并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和公益力量的参与,为长者食堂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同时,他还倡导创新运营模式,提升服务质量与效率,确保长者食堂能够为老年人提供营养丰富、安全可靠的饮食服务。
林连生说:“长者食堂的创建,不仅是为了解决老年人的吃饭问题,更是为了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与温暖。我们希望通过这个项目,让更多的老年人过上幸福、有尊严的晚年生活。”
在推动山夫合作社和长者食堂发展的基础上,林连生又萌生了新的想法。他希望通过整合向阳乡的农业资源和民俗文化,创办研学基地,为残疾人打造就业创业的新平台,同时促进当地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于是,山夫生态农业研学基地应运而生。这个基地不仅提供了励志讲学、红色教育、农事体验等丰富多彩的研学项目,还为残疾人提供了广阔的就业机会和创业舞台。许多残疾人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实现了人生的梦想。
林连生表示:“研学基地的创办,不仅丰富了当地的旅游业态,为残疾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还让我们有机会向更多的人展示南安向阳乡的魅力。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这片土地的文化和风土人情,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
林连生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成功创业者的传奇,更是一个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励志典范。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内涵。
在当选福建省政协委员后,林连生更是将服务残疾人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他深入走访残疾人家庭,用自己的励志经历激励他们积极面对生活,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他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梦想,只要我们勇于追求、不懈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林连生的故事如同一股清泉,滋润了无数人的心田。在他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山夫合作社和研学基地的建设中来,共同为乡村振兴和残疾人福祉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对于未来,林连生有着清晰的规划和美好的愿景。他希望继续扩大山夫合作社和研学基地的规模,吸引更多的残疾人和年轻人加入进来。同时,他也期待政府能够加大对乡村振兴和残疾人事业的投入力度,为更多的人提供就业机会和创业平台。
林连生满怀信心地说:“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共同奋斗,乡村振兴和残疾人事业的全面发展就一定能够实现。我生在向阳、长在向阳,这里的山山水水养育了我,因此我热切期望,我们的故事能成为一股鼓舞人心的力量,激励更多人勇敢地追寻心中的生活愿景。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定能为这片土地注入更多的生机与活力。我深信,未来的向阳乡,必将愈发美好、愈发繁荣。”(朱 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