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全球第一、圣农白羽肉鸡突破欧美技术垄断、青拓集团打造了全球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基地……福建一批县域重点产业链“冠军”企业实现国内先进、全球领先,产业呈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态势。
近日,福建聚焦“县域经济”,召开《福建省县域重点产业链发展白皮书(2024)》(以下简称《白皮书》)新闻发布会,福建省工信厅、省委金融办、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等多部门相关负责人出席会议,以详实数据与生动案例,揭示福建县域经济的蓬勃活力与发展秘诀。
数据案例
见证县域市场活力增强
《白皮书》详细阐述了福建省县域重点产业链发展取得的新进展。
产业综合实力提升。11个县域入选2024赛迪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数量居全国第7位。晋江、蕉城、长乐、福安等17个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以全省20%的县域数量,贡献了超过四成的地区生产总值和超过六成的工业营业收入。
发展新动能增强。全省工业数字化整体水平和关键评价指标居全国前列,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近30%。永春县登宝路服饰、上杭县龙氟新材料、晋江泳装产业集群等10个“智改数转”项目入选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全球最大的26兆瓦级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在福清市成功下线,关键核心技术世界领先,供应链完全自主可控。
产业集聚水平提高。全省超千亿产业集群20个,其中现代钢铁、石化一体化、泉州纺织服装等5个产业集群产值均超3000亿元。
2024年,泉州现代体育产品集群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福建省新增5个国家级、17个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福建现有的2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16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35个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覆盖了全省44个县域。
晋江的鞋服、福清的汽车玻璃、蕉城的锂电池、福安的不锈钢、长乐的纺织化纤、德化的陶瓷工艺、翔安的新型显示、光泽的圣农肉鸡、龙文的石英钟表、邵武的氟化工……福建县域特色产业百花齐放,优势显著,优质企业辈出,区域品牌享誉全国,成为一张张亮丽的福建产业“金名片”。
七大发展策略
县域发展迸发新动能
《白皮书》总结提炼了福建省推进县域重点产业链发展七个方面的有效做法。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青拓特钢牵头组建省不锈钢产业创新中心,成功研制出目前世界上最薄的不锈钢——0.015毫米超薄手撕钢,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
领军企业带动产业链协同发展。宁德时代吸引了80多家上下游企业落地,实现锂电池产业85%以上的原材料就近配套和采购;光泽和浦城“牵手”构建圣农白羽肉鸡产业链,长乐恒申集团在连江建立了申远新材料产业园。
重点产业链招商图谱精准绘制。上杭县创新建立“揭榜招商”工作机制,打破原有政府招商模式,谁有本事谁来、谁有能力谁干,引进了一批延链补链强链的重点产业项目。
传统产业加速“智改数转”步伐。福建实施“千员万企”数字化诊断专项行动,累计诊断企业近9000家;长乐区打造AI花边瑕疵检测平台,瑕疵识别准确率在95%以上,整体效率提升2到3倍。
推进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打造产业发展优质空间载体,出台鼓励企业加快入园的政策措施,引导县域重点产业链向园区集聚。福州市晋安区打造“工业上楼”的光电产业园,容积率从1.7提升至3.0。
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县域重点产业链金融服务体系,满足县域产业链企业合理融资需求。
健全省市县三级联动工作机制,抓好政策落实,优化协调服务,合力推动县域重点产业链向“新”向“优”向“特”发展。
数据显示,2023年,福建全省96%的县域地区生产总值超百亿元,其中超千亿元的有16个。2024年1月至11月,全省83个县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7%,比全国平均高0.9个百分点;实现利润增长15.3%,比全国平均高20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长14.9%,比全国平均高2.8个百分点。
五条细化路径
县域发展奔赴新征程
《白皮书》进一步细化集群牵引、链条串联、龙头带动、专精突破、融合发展等五条路径,县域重点产业链发展的指向更清晰、重点更突出。
集群牵引方面,福建主要是依托现代纺织鞋服、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汽车制造、绿色石化、锂电新能源等优势产业集群,通过创新市场化集群治理机制、创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牵引带动相关县域重点产业链融入集群,打造共生共赢型产业合作新生态,壮大块状经济规模。
链条串联方面,福建聚焦食品、工艺美术、竹、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特色产业,推动跨区域分工协作,促进产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不断向高端化、专业化发展。如福建省竹产业串联带动全省20多个县域2300多家企业协同发力,形成三明、南平、龙岩等产业集聚区,支撑起千亿级的大产业。
龙头带动方面,福建以发挥省内重点龙头企业优势与作用为着力点,构建“龙头+配套”的产业体系,带动相关县域融入龙头企业的产业链供应链,扩大重点产业链集聚范围。
专精突破方面,福建聚焦县域产业细分领域,重点培育一批优势特色突出、资源要素汇聚、治理服务完善、核心竞争力较强的国家级、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
融合发展方面,按照“提升一产、主攻二产、壮大三产、一二三产联动”的思路,指导各地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准确定位,探索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子。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福建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日印发的《福建省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方案(2024—2028年)》,明确了未来几年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方向和重点任务,聚焦产、城、人三个方面,推动各地加快工业化与城镇化协同发展,助推县域产业高质量发展。
从县域经济聚链成群、集群成势的“晋江模式”,到“茶乡”安溪“一叶”到“百业”的产业探索,再到蕉城的锂电池、福安的不锈钢、福清的汽车玻璃、长乐的纺织化纤、德化的陶瓷工艺、光泽的圣农肉鸡……八闽大地上,每个县域在适合自己的“赛道”上多维竞进,共同书写福建县域经济的辉煌篇章。(武艳杰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丁南 )来源:2024.1.19中国改革报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