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首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试点地区,福建在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领域外资准入上持续放宽,跨境贸易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目前,“丝路海运”联盟成员超340家、命名航线达132条,“丝路飞翔”开行国际(地区)航线增至60条,增加20%。数据显示,过去3年,福建年均新增经营主体70.71万户,经营主体满意率逐年上升,连续3年保持在85%以上。
“营商环境一头连着党政机关,一头连着经营主体。”在近日召开的福建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福建省委书记周祖翼指出,全省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尊重爱护企业家、鼓励支持企业家,做到亲而有界、亲而有度又清而有责、清而有为,以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让福建真正成为“近悦远来”的营商沃土。
福建新年“第一会”,为何聚焦营商环境?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省份,福建经济总量从改革开放前的全国倒数第八,到如今的全国第八、人均GDP全国第四,从资源小省到如今的民营经济大省,重商爱商亲商的优良传统是坚实根基,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是重要支撑。
“软”环境“硬”实力
促经营主体之“强”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更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此次会议上,福建省发展改革委主要负责人在汇报全省营商环境建设情况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在福建工作期间,推动了投资“软环境”建设、“一栋楼办公”等重大探索和实践;进入新时代,又多次就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作出重要指示,为福建提供了重要指引和根本遵循。
作为“晋江经验”发源地、民营经济活跃省份,福建持续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努力为经济发展营造“茁壮生长”的良好生态。晋江地区生产总值从2002年至2023年增长了11倍,经济总量连续30年领跑福建县域,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稳居全国第四。
作为福建的窗口城市,厦门更是营商环境优化的典范。2015年厦门市在全国率先开展对标世界银行标准、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探索,目前共实施了数百项优化营商环境的任务举措,连续3年在国家发展改革委营商环境评价位居前列,全部18个指标获评“全国 标杆”。
福建率先开展市场准入效能评估,持续推进企业注销便利化,规范招投标和政府采购程序,公共资源要素配置更加公平,获取更加便利。全省累计对1.95万户经营主体实施强制退出,清退评标专家2879人,减免投标保证金约1300亿元。
在法治建设方面,福建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地方性促进公平竞争条例,并加快了民营经济促进条例、知识产权保护条例等立法进程。海丝中央法务区集聚了4000余家法律服务机构,业务范围覆盖102个国家和地区。
优质营商环境激发创业热情。数据显示,过去3年,福建年均新增经营主体70.71万户,经营主体满意率逐年上升,连续3年保持在85%以上。
新考卷新挑战
谋高质量发展之“进”
2020年,率先探索“一件事”集成改革;2021年起,创新推出营商环境数字化监测督导机制;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小组成立,并实施《福建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近年来,一系列创新举措使福建省的营商环境整体位于全国前列,“优化营商环境的福建实践与经验”被国务院营商环境专项督查列为典型经验。
在政务服务方面,福建积极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数据最多采一次”改革,工作进展和成效走在全国前列。目前,福建90%政务服务办件实现“数据最多采一次”,为企业群众办事减免材料79.6%。提升闽政通服务能力的经验做法还入选了全国首批数字中国建设典型案例。
作为全国首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试点地区,福建在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领域外资准入上持续放宽,跨境贸易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目前,“丝路海运”联盟成员超 340 家、命名航线达 132 条,“丝路飞翔”开行国际(地区)航 线增至60条,增加20%。
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要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闯出新路,营造更加完善的创新环境、更有吸引力的人才环境。
将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变为现实,必须在已有基础上谋求高质量发展的新突破。
2024年,福建省委书记周祖翼主持开展“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促进高质量发展”重点课题调研,带队走遍全省九市一区,同时赴江苏、上海、广东等省市和日本等国家调研考察,形成了含主报告及29篇子报告的调研成果。在调研期间,各地各部门共解决182个典型问题、总结115项典型经验做法、出台53份政策文件、建立105项工作机制。
据了解,《福建省营商环境建设规划(2024—2029年)》正在征求意见中,标志着福建营商环境优化行动正全面加速,向着更高水平迈进。
新趋势新作为
聚新福建建设之“势”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当前,福建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营商环境成为吸引投资者的核心要素。各地各部门正全力推进营商环境建设,不断刷新“最好”的纪录。
福州市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引领区,在推动破产企业司法行政协同改革等方面形成经验;厦门市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引领区,在深化“智慧口岸”建设等方面取得成效;泉州市打造市场化营商环境引领区,在推行无偿“帮办代办”“模拟审批”等方面有新突破;漳州市深化商事登记改革,在企业登记+云公证模式方面形成创新经验;南平市建设完善绿色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和“企呼我应”平台,有效提升经营主体满意度;龙岩市深入开展2024年“营商环境建设年”活动,着力提升营商环境……
2024年,福建省发展改革委收集推出三批次105个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典型经验做法,聚焦经营主体痛点难点,精准对接企业的实际需求和热点问题,以提升获得感和满意度为目标,既包含破解体制机制障碍的重要举措,又有细微处的“微创新”,改革叠加效应逐步显现、不断释放,为各地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树立了典范参考。
新年伊始,福建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吹响“冲锋号”,会议明确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四个方面重点任务:突出公平高效、以市场化营商环境兴商活商;突出良法善治、以法治化营商环境护商安商;突出开放包容、以国际化营商环境聚商联商;突出智慧高效、以便利化营商环境惠商暖商。
福建省发展改革委负责人表示,近期,将着力完善营商环境政策法规与体制机制,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加速出台支持政策。强化市场导向,建立营商环境观察员机制,以用户视角推进优化。利用“12345”“政企直通车”等平台,解决典型及普遍问题,从个别到普遍,提升解决效率。优化数字化监测与满意度调查,以经营主体获得感为评价标准。同时,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升级数字福建平台,统筹营商环境与政府职能转变,打造升级版数字福建。
征程已启,未来可期。福建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务实的行动,努力成为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让“清新福建”焕发新的活力。(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丁 南 武艳杰 )来源:2024.1.17中国改革报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