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福建-中国改革报看福建,福建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专家学者齐聚同安 打造“卢戆章”文化名片

2024-12-20 17:00:29 来源:改革网 翟风采 叶诗露

改革网讯 12月18日,纪念卢戆章诞辰170周年活动沙龙在同安朱子书院举办,来自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院士级别)、老子研究院院长、国家“十三五”规划文化重大工程《中华续道藏》首席专家詹石窗教授,厦门大学道学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道学研究》编辑部副主任林凤燕女士,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委员会主任、厦门大学道学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黄永锋教授,厦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谢清果教授,集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丽娟副教授,北京体育大学武术学院副教授、海峡道教学院副院长张永宏博士,宁德师范学院中文系主任林銮生副教授,河南科技学院杜家怡副教授等专家、学者、硕博士研究生共计二十七人围绕“弘扬戆章精神,赓续银同文化”这个主题,就卢戆章先生所推动的拼音文字改革运动展开研讨。

活动伊始,同安区闽南研究会会长林永富、四川大学詹石窗教授以及同安区卢戆章文化促进会卢金聪会长依次发表讲话。林永富会长对卢戆章先生的生平进行了简要回顾,并对其在“书可同文,语可同音”方面所做出的卓越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詹石窗教授基于卢戆章先生的著作,阐述了其研究卢戆章先生的思路,从卢戆章先生的拼音特色、选用教材的多样性以及拼音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等多个维度,对卢戆章先生进行了深入的介绍。卢金聪会长则认为,本次会议对于深化卢戆章先生的理解以及提升其影响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研讨会分为上下两场,上半场在厦门大学黄永锋教授的主持下进行。四川大学蒋月博士从卢戆章先生生平、《戆章之歌》缘起、《拼音之父卢戆章先生》新书发布三方面进行汇报,其中详细地介绍了《戆章之歌》《拼音之父卢戆章先生》的创作过程。

北京体育大学张永宏副教授讨论“易之三义”与卢戆章先生守正创新精神及其现代价值的关系,认为卢戆章先生研创与推广拼音方案,体现了守正创新精神,践行了简易、变易、不易之思想,具有莫大的现代价值,值得今人学习、借鉴与弘扬,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拳拳爱国之心,以己之长,报效家国,历久弥新,感人奋发;其二,基于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勇于融入文明交流互鉴;其三,知行合一,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非常务实,乐于推广与落地,不尚虚言,追求实际效果。

宁德师范学院林銮生副教授用“愚心、恒心、公心”概括卢戆章先生的精神内涵。第一,愚心。“戆”字本意为“愚笨”,与“章”字配合一起,正好有阴阳合和之象。先生身上散发出来的不为人先,甘为人后的踏实劲儿,与老子的智慧不谋而合。先生本着一种“愚”心去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以退为进,稳步前行,成就了拼音改革先驱伟业。第二,恒心。恒心实则是愚心的一种转化形式。《周易》恒卦有言:“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君子决心立于某处,便不会随意改变自己的决心。卢先生看到国人思想羸弱,学习能力欠缺时,便认真思考其原因。卢先生认为很重要的一点便在于学习的门槛太高,于是便立志从汉语拼音开始进行改革,从而降低普罗大众进入知识殿堂的门槛。在先生持之以恒的努力下,终于实现了突破。第三,公心。《道德经》有言:“知常容,容乃公。”意思是说知道事物的规律后才能做到包容,有包容的气概才能拥有公心。卢先生看到了赓续文脉乃是文人不变的追求,于是便孜孜不倦地投入其中。由此也逐渐形成自己的大气概。卢先生坚持自己的追求,并非出于私利、私名,而是看到国运孱弱后而升起的不忍之心,此不忍之心,这便是一种公心。因着这种公心,卢先生从新加坡学成回国,不断推行自己的教育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观念,为教育事业的改革推进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四川大学博士詹至莹主要以图像设计为切入点,对封面设计的《一目了然初阶》做简要分析。卢戆章先生的切音字母配图设计巧妙结合了西方设计思想与中国传统美学,创造出既美观又实用的文字和图像符号。其切音新字方案在文化传承上意义重大,为民众提供学习文化知识的新途径,对普及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厦门大学李明慧硕士从个人经历与拼音在学习汉字中的重要性、拼音的历史与发展、卢戆章先生的贡献与精神、卢戆章先生精神对后世的影响这几方面进行了汇报。

厦门大学杨婧晨硕士介绍了汉字注音的历史演变及卢戆章先生拼音改革的重要贡献。古代中国采用“譬况”“读若”“直音”和“反切”等方式为汉字注音,但这些方法对普通民众而言存在门槛。近代,随着传教士来华传教,方言罗马字等拼音系统开始出现。卢戆章先生作为清末语文现代化运动的第一人,他精通多国语言,创制了汉字拼音方案《一目了然初阶》,推动汉字改革和汉语的拼音化,提出“官话字母”并完善切音字运动,其工作对新文化运动及语文现代化具有重要影响。卢戆章先生的拼音改革运动实现了中西文化的融合,促进了中华文化的自立自强。重视卢戆章先生等清末文人的事迹,对于当下的青年群体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下半场会议由厦门大学谢清果教授主持。河南科技学院杜家怡副教授对比分析了西方人提出的拼音方案与卢戆章先生的拼音方案,西人创造的威妥玛拼音法和邮政拼音法在当时国际上广泛使用,而卢戆章先生1892年提出的“中国切音新字”是首个中国人制订的汉语拼音方案,对汉字现代化改革意义重大。切音新字基于闽南话,用拉丁字母拼写,具有声韵双拼、左右横写等特点。与威妥玛拼音法和邮政拼音法相比,切音新字创制目的不同,基于爱国情感;语言层面也有差异,前者基于闽南话,后两者基于官话;影响也不同,切音新字推动了汉语现代化改革。杜教授认为三种不同拼音方案在中国的历史发展和地域文化中都有着独特性和适用性,而卢戆章先生的切音新字作为中国人为自己的语言制定的首个拼音系统有着开拓之功。

厦门大学耿琼珂博士后认为从卢戆章先生的拼音方案中,我们体会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以及增强文化自信的价值。他的事迹启示我们,要敢于创新,结合现代科技手段,让古老文化焕发新生。同时,坚定对自身文化的认同与自豪,通过交流互鉴,促进文化多样性和共同发展。卢戆章先生的精神体现了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不拘一格的学术追求,他的跨学科研究方法为我们提供了深刻启示:跨学科研究能打破学科壁垒,促进知识融合;深化研究深度,拓宽研究广度;培养创新思维,推动学术进步。我们应学习卢戆章先生的精神,致力于文化传承与创新,推动学术研究的不断发展。

厦门大学李璐博士后着重分析了卢戆章先生的“趋易避难”思想。这体现了他对百姓学习需求的深刻理解。他创造的简体俗字,让寻常百姓也能轻松学会,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无疑是对文化下移思想的最好诠释。在清末国家内忧外患的时代背景下,卢戆章先生的拼音发明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不仅实现了汉字的通俗化,更打破了精英阶级的文化垄断,让中下层阶级的需求得以显现。这一发明不仅推动了社会的变迁,更为我们今天的学习和交流提供了宝贵的机会。

四川大学石建有博士从卢戆章先生教化思想之缘起、卢戆章先生教化思想之实践、卢戆章先生教化思想之精髓三方面切入主题,其中思想之实践体现为,卢戆章先生采取了向民间推广和向官方推荐两条路径。他亲自在厦门和鼓浪屿码头召集船工、小贩进行教学,用切音字编写歌谣、故事等通俗易懂的内容,让底层民众也能轻松学会读书写字。同时,他还多次向官方提出汉语拼音方案,并自费刊印出版相关著作,不遗余力地推广切音新字。卢戆章先生的教化思想精髓在于教育普及化、文字工具化和过程简单化。他认为教育应该普及到每一个人,不分男女老幼、贩夫走卒都应该有机会接受教育。同时,他也将语言文字视为工具,认为应该化繁为简,使其更好地为国民素质提升服务。在推广切音字的过程中,他注重过程的简单化,让学习者能够轻松掌握。

厦门大学李嘉蓉博士认为卢戆章先生是中华传统文化海外传播的先行者,其拼音方案为汉语国际传播奠定基础。卢戆章先生通过宣传中国切音字方案,践行了传播中华文化的理念,为文化自信与全球传播打下基础。卢戆章先生敢于创新、勇于承担责任,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在全球化时代,应利用汉语拼音加大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传承卢戆章先生精神,为文化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厦门大学易佳琪硕士认为卢戆章先生通过语言文字革新与教育实践,为中国语言文字改革和教育普及作出卓越贡献,展现智慧、创新与担当精神,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并深受感动,为此作诗一首,表达自己的崇敬之情。

厦门大学叶诗露硕士认为卢戆章先生在清末动荡时期,卢戆章先生凭借双语基础和远见,创作编纂了多部划时代著作,掀起切音字运动,推动语言文字改革,这体现了卢戆章先生的创新精神与恒心!受卢戆章先生启发,针对当今少数民族语言所面临的传承困境,可采取编写拼音或者创造表音文字的方案保护和振兴少数民族语言。

活动接近尾声时,厦门大学的黄永锋教授与谢清果教授分别对活动的上半场与下半场进行了详尽的总结。黄永锋教授指出,卢戆章先生的文字改革具有简易性与包容性两大特征,其简易的拼音系统便于推广与学习。在那个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卢戆章先生展现出的包容精神,开放视野,吸收了多元文化的精华,为他的文字改革事业的成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谢清果教授则引用程颐《秋日偶成》中的诗句“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作为总结,认为卢戆章先生身上体现了传统知识分子将功绩流传于世的雄心壮志。此外,谢教授强调我们应积极汲取卢戆章先生的创新精神,激发传统文化的活力,以推动中华文化的持续发展。

据了解,该活动由同安卢戆章文化促进会主办,同安闽南文化研究会协办、厦门朱子学院协办,四川大学、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等高校提供学术支持。(翟风采 叶诗露)

[责任编辑:武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