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福建-中国改革报看福建,福建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厦门翔安:“三联”机制助力水环境综合治理提质增效

2024-12-18 12:08:21 来源:改革网 陈乐

改革网讯  2021 至 2023 年,厦门翔安三大流域 15 个水环境功能区实现连续三年达标率保持 100%,怀远湖水质由近黑臭提升为Ⅲ类,2024 年春季全区近岸海域 8 个省控以上点位全部达到一、二类水质,全省各县排名第一。翔安区委编办创新探索多方联商、三水联治、三方联管的“三联机制”,有效破解了流域水环境治理力量薄弱、污水多方治理协作不畅难题,助力全区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提质增效。

“多方联商”协同协作合力推进

▲翔安区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示意图

翔安区建立“三局联席”统筹协调运行机制。农业农村局、住建和交通局、生态环境局每季度或按需联合主持召开联席工作会议,协调解决存在问题,打破 “碎片化”“各自为政”的局面,推动水环境治理由过去的“条”为主 、“块”为辅转向“条块相结合”的扁平化治理格局。

强化“河长办”运行体制机制架构。翔安区制定印发《翔安区河湖长制成员单位职责》《翔安区河长制工作见面、交接机制》等文件,建立联合巡河制度,明确河长办为统筹协调平台,水务、环保、城管、工信、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涉水部门联动的组织架构,在制度设计、统筹协调、监督考核等方面持续完善相关制度,改变了以往统筹协调机构“权威不足”“如同虚设”的困境。

健全“一龙管水”治理格局督办体系。会同翔安区委效能办、区政府督查科制定《翔安区河长制工作问题整改监督机制》,针对流域水质提升和入河排口整治工作开展专项督查,保障问题点位整改进度、整改标准、整改成效符合要求,通过联动督办充分调动了部门履职积极性,实现了水环境跨部门协同治理从无序向有序的转变。

 “三水联治”协同协作增效提质

▲翔安境内怀远湖水质由近黑臭提升为Ⅲ类

在“三水联治”方面,翔安区细化污水“三环”共治履职清单。区级、镇(街)、村(居)三级细化区分首环、中环、末环实施污水治理履职工作清单,明确规范标准实施全区320个自然村10余万个门牌号分户验收工作,确保污水收集无履职死角、无责任盲点,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制度化、规范化。

规范微水“星级”分治协同举措。规范编制《翔安区农村受污染小微水体基本情况表》,协同开发微信小程序“小微水体管理系统”,明确各镇街配合管理责任,区分河道专管员、第三方调查机构及区河长办三级用户权责实现动态监测等管理功能,对全区175处小微水体实施星级评定,倒逼小微水体周边责任辖区环境整治提升。

加强中水“回补”返治效能保障。创新各方协同力量保障,翔安区委编办会同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水务、工信等部门编制三大水系补水项目,规划再生水专用管道每日将约16万吨再生水回补至九溪等流域,增强水动力、改善水环境、保持水生态。探索水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进一步实现污水全域收集、净化处理、“回用”返治的资源化循环利用模式。

“三方共管”协同发力规范治理

▲张埭桥水库氨氮总磷等各项指标逐步下降

翔安区建立了“三方共管”图表卷。建立联管单位入河排口“分工图”、整治措施“责任表”和督查评价“考核卷”,明晰市、区、镇(街)三方落实责任,针对排查发现的问题点,明确整改内容、时限、责任人等信息倒排计划、挂图作战。

采取科技手段提质赋能。翔安区充分运用卫星地图、数字化摸排、无人机航拍等方式排查各类入河排污口,共排查出各类入河排污口1460个,对有排水的排口进行两轮全覆盖监测,确定问题排口179个,采取“高德工作地图”落图调度整治。

构建全链条管理机制。翔安区将流域水质改善情况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列入区对镇(街)、部门、国企党政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创新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包干的流域水环境治理工作机制,实现调度指令可直达,处置过程可追溯,落实责任可考核。(陈乐)

[责任编辑:武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