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讯 自贸试验区推出275项全国首创举措、39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向全国复制推广……林改、医改、科技特派员等特色改革在全国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海丝”核心区、金砖创新基地、两国双园等平台效应加快显现。近年来,福建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改革的步伐越走越坚实、路子越蹚越宽广。
今年,恰逢新福建建设十周年。十年来,福建大力发扬敢为人先、爱拼会赢的开拓创新精神,用好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法宝”,强化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一大批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12月12日上午,福建省委宣传部召开福建省“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上奋勇争先,奋力争创改革开放引领地)。福建多部门相关负责人出席会议介绍福建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上奋勇争先,奋力争创改革开放引领地的探索实践与思路举措。
持续深化具有福建特点的改革
建设生态省、长汀水土流失治理、松绑放权、科技特派员制度、数字福建、晋江经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三明医改等源自福建的改革创新经验。
“福建要聚焦深挖用好理论和实践‘富矿’,持续深化具有福建特点的改革。”
福建省委改革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室务会议召集人,省委财经办副主任黄建清在会上表示,要在生态治理、基层治理、社会保障等方面继续发力,力争打造更多具有全国影响力、福建辨识度的改革品牌和成果,持续放大改革综合效应,增强改革整体效能,既为福建发展增添活力、注入动力,也为全国改革探索路子、贡献经验,在服务国家战略、发挥特色优势、补齐发展短板中彰显福建改革的智慧和力量。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改革实践。如今,福建全省森林覆盖率达65.12%,多年保持全国首位;植被生态质量和生态文明指数均居全国第一;2023年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7651亿元、居全国前列。今年以来,围绕建设全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福建创新开展以“多方得益、多式联营、多重服务”为重点的集体林权制度“三多”改革试点,得到多方肯定。
福建如何继续深化探索、取得新突破?福建省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林旭东表示,将探索打造统一规范的林票运行机制,推进林票规范推广;落实规范开展林下经济不动产登记的有关政策,推动林下经济加快发展;充分发挥国有林场人才、技术、管理等优势,增强国有林场发展活力;开展林业种苗科技攻关,推进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建设,加大林业“五新”推广应用力度。
科技特派员制度源起南平、兴于福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关怀指导、亲自总结提升的农村工作机制创新。目前,福建各地选认个人科技特派员7.94万名,2024年选认省级个人科技特派员2221名、省级科特派团队(法人)科技特派员826个。
“这些科技特派员来自不同领域和专业,在全省各地充分发挥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推广的生力军作用。” 陈虔表示,下一步,将在提升科技特派员制度整体效能、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协同增效、健全农村科技创业和服务支持体系、聚焦建强用好科技特派员服务云平台等方面重点发力,持续深化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
优先抓好民生领域各项改革
医改是民生领域重要改革之一。福建作为综合医改试点省份,多年来坚持先行先试,探索形成了以三明医改为代表的系列典型经验,已上升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政策措施。
据福建省卫健委副主任林宪介绍,在“看病难”问题上,布局建设了“8+13”国家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省域、市域内住院量占比分别达到96%、84%;在“看病贵”问题上,强化政府办医投入,深化“药价保”集成改革,集采扩大到661个药品和48类耗材,率先出台的药学服务费政策已覆盖所有三级公立医院;在“看病烦”问题上,免陪照护服务扩大到92家医院的284个病区,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累计6.6亿项次,共享中药房、家庭病床、“先诊疗后付费”等改革有序推进。
医疗、养老、教育、社保、就业……在群众最关心的领域,改革力度持续加大。黄建清表示,福建将深化社会事业改革,通过健全经济发展与收入增长联动机制、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构建与人口发展相适应的公共服务保障机制、打造‘福见康养’幸福养老服务体系等,持续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畅通国内大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
福建省发展改革委总规划师林有表示,福建积极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建立相关制度和开展专项整治,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做法。同时,率先出台促进公平竞争的地方性法规,优化市场准入评估体系,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林有介绍,下一步将从“破、立、促、通”四个方面入手,深入开展重点领域市场分割、地方保护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持续推动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健全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机制,健全统一规范、信息共享的招标投标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抓好内需体系培育,健全政府投资有效带动社会投资体制机制;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要素领域探索一批市场化改革举措。
以开放促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自由贸易试验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生态文明试验区、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拥有“多区叠加”政策优势的福建,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世界,改革发展活力四溢。
2023年,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新推出创新举措59项,其中全国首创26项,对台特色6项;1项创新成果由国务院发文在全国复制推广,2项实践案例列入第五批全国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培育了物联网、航空维修、毛燕进口加工、离岸贸易等特色优势产业。
福建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崔华介绍,福建自贸试验区将重点提升制度型开放水平,探索制定车联网、医药、零售、航空维修等行业数据出境管理清单。提升开放型经济质量,做大做强物联网、航空维修、整车进出口等特色优势产业。提升两岸融合发展水平,吸引更多台资项目落地,加快构建两岸货运枢纽,着力打造对台贸易主通道。持续推动自贸试验区与中印尼“两国双园”、金砖创新基地、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相关功能区域协同创新、产业协作,延伸拓展发展空间。
作为“海丝”核心区,下一步如何更好发挥作用,融入和服务共建“一带一路”?林有表示,下一步将积极参与构建陆海天网“四位一体”立体互联互通网络,打造内外联动的互联互通枢纽;加快推进自贸试验区、金砖创新基地、“两国双园”、海丝中央法务区等对外开放平台建设;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实施“丝路伙伴”计划,巩固扩大国际朋友圈。
作为侨务大省,在深入打好新时代新“侨牌”方面有什么具体的思路措施?福建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侨办主任肖华鑫表示,重点要打好联络联谊、引资引智、侨乡文化、为侨服务四张“牌”。组织开展世界闽侨精英故乡行、闽侨青年精英海丝情等活动,用好世界闽籍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世界福建同乡恳亲大会等各类涉侨联谊平台,优化提升中国侨智发展大会、世界闽商大会等载体,广泛凝聚侨心,在全方位引侨资、汇侨智、聚侨力行动中,推动侨乡优势更好转化为发展胜势。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八闽儿女正以更加坚定的步伐,向着更加美好的新福建迈进!(武艳杰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丁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