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福建-中国改革报看福建,福建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福建创新机制“慧”及世界

2024-11-25 14:21:13 来源:改革网 闽站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新福建宏伟蓝图10周年,其中“机制活”是首要要求。近年来,福建不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一起来看福建如何以改革的画笔,绘就发展新图景,以成功经验为世界提供“福建方案”。

神奇“小票”

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森林是重要而独特的战略资源,也是陆地上最大的碳储库。福建率先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其中两张小小的“票据”——林票与碳票,家喻户晓。

林票制是指由国有林业单位与村集体共同出资造林或合作经营现有森林,双方按投资份额制发林票。林农既有现金收益,又有增值收益。2019年,福建三明在中国率先推出了林票。

林业碳票是将林木的固碳量换算为减排量后,以“票”的形式发给林木所有权人,相当于每片林子的固碳功能可以作为资产、进行交易的“身份证”。2021年,福建三明颁发了中国首张林业碳票。

2023年,福建林业总产值7651亿元,是2002年的12倍,森林覆盖率高达65.12%,连续44年保持全国第一。不仅如此,第54个世界地球日的主场活动也在福建举行,这是对福建绿色发展成就的最好认可。

病有所医

为世界难题探索“中国解法”

为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2012年,福建三明启动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通过一系列举措,做到了在减少医保和患者负担、防止滥用医疗资源的同时,增加医生和医院的收入,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

2023年,福建全省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例下降至25.45%,人均寿命提高至78.9岁。截至今年7月,中国374种国家集中带量采购药品平均降价超过50%,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比降至27%。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中国在实现全民健康覆盖方面迅速迈进,改革成就举世瞩目。

“晋江经验”

为全球市场注入民营经济力量

晋江,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是福建省经济最强的县级市,也是中国最早探索和发展市场经济的地方之一。当地经济发展的宝贵经验——“晋江经验”,对中国实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也为全球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在“晋江经验”指导下,福建民营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实现新跃升:民营经济增加值从2012年的1.32万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3.72万亿元,增长了1.82倍,年均增长9.9%,高于同期经济增速。如今,晋江聚集了52家上市公司,其中多数从事传统产业,形成了总市值接近5000亿元的“晋江板块”。2024年上半年,晋江进出口增长18.57%,出口增长23.93%。与过去以代工贴牌、出口欧美市场为主不同,现在更多企业以自主品牌出海,布局全球市场。

“黄金水道”

自闽起航,拥抱世界

福建地处中国东南沿海,自古便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重要窗口。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福建积极探索打造“丝路海运”港航贸一体化大通道,推动全球互联互通,深化国际经贸合作,促进中外交流互信。

2018年底,首条以“丝路海运”命名的集装箱航线在福建厦门起航。到2024年9月,“丝路海运”联盟成员超340家,132条“丝路海运”命名航线通达46个国家和地区的145座港口。今年9月8日,第六届“丝路海运”国际合作论坛在厦门圆满落幕,来自多个领域的超1500名专家和代表现场参加。“丝路海运”这条从福建出发的“黄金水道”越行越宽,中国的“海上朋友圈”不断扩大。

“科特派”制度 助力全球减贫

在福建,有一群“科技特派员”,行走在田间地头,帮助劳动人民发家致富。1999年,福建南平率先推出科技特派员制度,并很快推广到全中国。目前,科技特派员创业和技术服务在福建实现了乡镇全覆盖,常年在一线开展服务的各级科技特派员超过1万人次。

放眼世界,科技特派员制度也在全球减贫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世界菌草之父”、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林占熺就是一名资深的科技特派员,他发明的菌草技术被推广至全球100多个国家,帮助了数以千万计的农民脱贫。

今年10月20日至23日,福建科技特派员减贫国际合作交流活动在福建南平举办,来自10个发展中国家的36位政府官员参加。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成功经验,为更多国家和地区带去了希望和动力,也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提供了优秀的中国方案。来源:海博TV


[责任编辑:武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