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讯 11月8日,厦门市新闻工作者协会组织三十余名媒体记者走进同安区,开展庆祝第25个中国记者节主题调研采访活动,探寻这座千年古城深厚的文化脉络,感受其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新成就。
同安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在文化建设方面成果显著。
▲记者们走进由老县衙红砖楼改造而成的同安文库调研
活动中,记者们首先来到位于大轮山南麓的文公书院。这座始建于元代的书院,虽历经风雨、屡毁屡建,但始终传承着朱熹的“兴贤育才”思想。如今,它与福建省同安第一中学相互呼应,在校庆之际,书院进一步活化利用,成立思政一体化教育基地,并通过校友园的设置,加强了与学校的联系,让千年文脉与现代教育有机融合,赋予了朱子文化新时代的使命。
离开文公书院,记者们来到同安孔庙。作为厦门唯一的孔庙,它也是现存最完整的大型古建筑,见证了古同安“文教昌明”的辉煌历史,且与台湾、金门文化联系紧密。郑成功谋士陈永华曾在此求学,其在台南创建文庙时借鉴了同安孔庙的文化元素。历经岁月沧桑,同安孔庙多次修缮重建,如今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它成为厦门历史文脉延续的重要象征,见证着同安区在文物保护与活化利用方面的不懈努力。
最后,记者们走进同安县衙旧址,这里不仅承载着千年历史,如今更成为集文化传承与市民休闲于一体的文化公园。全球首座实质性运行的朱子书院坐落其中,朱熹曾在此居家会友、读书著作,如今书院办学不辍,让尊师重教之风得以延续。
▲探寻文公书院千年文脉与现代教育有机融合活化利用情况
而由老县衙红砖楼改造而成的同安文库,收集展示了丰富的学术著作、书画作品等各类文化资源,成为同安文化的集中展示地,有力推动着学术研究与文化交流。海峡两岸家风家谱研究中心和闽台民俗文化展示馆,则通过大量族谱和历史文物,生动展现了两岸文化同根同源的紧密联系,彰显了同安区在对台文化交流中的独特作用。
“同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令人震撼,我们有责任将这些故事传播出去,让更多人了解同安。”参加此次活动的厦门日报记者林健华说。科技日报记者符晓波也深有感触地说:“同安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上的做法,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融合提供了优秀范例。”
“此次调研采访活动,让记者们深入了解了同安区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的新成就,相信他们将通过手中的笔和镜头,将同安的千年文脉和城市魅力传递给更多人。”同安区委宣传部相关领导表示。
▲参加活动的记者表达讲好同安故事的责任和使命
从文化场所的打造到文物资源的活化利用,从历史文脉的传承到新时代文化使命的开启,同安区正以坚定的步伐,在文化兴区的道路上阔步前行,让千年古城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其文化建设经验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借鉴。相信在未来,同安将继续书写文化发展的绚丽篇章,让千年文脉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谢代文/文 高明磊/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