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福建-中国改革报看福建,福建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以制度型开放为笔 绘国际化营商画卷

第二届营商环境论坛在厦门举办 发布全国营商环境创新实践案例

2024-09-09 11:27:38 来源:改革网 武艳杰

改革网讯 营商环境是投资兴业的“风向标”。9月8日下午,在第二十四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期间,以“制度型开放提升营商环境国际化水平” 为主题的第二届营商环境论坛在厦门举行。国家发展改革委法规司司长朱建武在论坛上权威发布了10个2024年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案例。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郑备,福建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永礼,厦门市人民政府市长黄文辉出席论坛并致辞,世界500强央企和外企负责人、企业代表、国际组织代表、营商环境领域的专家学者、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司局负责同志、国内部分省市代表、省内各地各有关部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负责同志参加论坛,省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孟芊主持。

一流的营商环境是最好的“梧桐树”,吸引着全球企业和投资者的目光。温州市创新实施“数据得地365”预评审机制,在“向谁供地”上坚持3个条件,在“能否拿地”上设定6个标准,在“优先排序”上比拼5类指标,让企业“无感得地”,投资无忧。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全面推行“一体化综合监管”,通过构建“风险+信用”监管体系、打造“综合查一次”检查机制和推行非现场“无感”监管手段,大幅减少监管执法对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打扰。

朱建武表示,这些案例聚焦经营主体最为关切的痛点、难点,以提升企业获得感、满意度为目标,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整合协调各类资源,对各地优化营商环境具有示范意义。

创新实践案例不断深耕国内,同时持续推动国际化营商环境优化。各地持续深化跨境贸易便利化改革,进一步优化进出口货物通关模式,不断提升外贸服务水平。厦门市以数字化平台为载体,推进口岸数据互联共享,整合口岸业务功能,优化口岸监管作业流程,创新新业态通关模式,实现船舶登临检查可视化管理、查验免预约、货物跨监管场所跨关区转关自由流通。重庆市沙坪坝区依托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积极推行多式联运“一单制”,搭建“集约化”平台,进一步释放“通道+经贸+产业”联动效应,推动物流领域降本增效,助力企业更好“出海”。

此外,石家庄市的“双盲”评审改革、兰州市的 “数字+交易”改革工程、长沙市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上海浦东新区的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改革、宜昌市的“五办”项目审批服务模式、佛山市的“创享易”一站式集成服务创新政务生态等创新案例也入选2024年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案例。

论坛期间,外资司副司长华中还解读《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版),推介一批产业项目,并发布《投资中国 共赢未来——中国投资环境动态(2024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安顺、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何德旭、国家发展改革委营商环境发展促进中心主任吴小雁、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罗培新、阿联酋国际投资年会总干事瓦利德·法加尔、电气硝子玻璃(厦门)有限公司总经理藤居孝英、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总裁赵炳弟、ABB集团副总裁董慧娟还分别进行专题演讲。

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试验田”,营商环境的“优等生”,厦门一路稳步前行,不断擦亮特区的金字招牌。厦门市委副书记、市长黄文辉表示,从2015年的1.0方案到如今的7.0方案,厦门优化营商环境共实施了数百项任务举措,不断擦亮厦门营商环境金字招牌。厦门连续三年在国家发展改革委营商环境评价中位居前列,18个指标全部获评“全国标杆”,在福建省营商环境监测督导中连续五年排名第一。目前厦门商事主体数量超90万户,每千人拥有商事主体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本届论坛由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厦门市人民政府主办,厦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办。主办方表示,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各地提供了交流合作的平台,更为推动中国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与提升注入了新的动力。(武艳杰)

[责任编辑:赖斯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