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讯 近年来,福建省长汀县大同镇针对辖区地处城乡结合部,行业场所多、流动人口多、人员结构复杂及矛盾纠纷多等特点,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五环四梯三维”立体环绕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法,做到“全时空、全方位、全流程”化解矛盾纠纷,实现矛盾纠纷“简单不绕环、复杂不出梯”的目标要求,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责任部门工作范围之内、镇村之间,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刑事和治安案件发案数实现“双下降”。
打好整体仗,矛盾纠纷不出“环”
“五环”是从矛盾纠纷化解的职责紧密程度将各职能部门逐渐分开为五个环,形成3+4+5+6+7,共计25个相关部门组成的整体。其中镇综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等3个部门为第一环,作为矛盾纠纷化解的第一梯队;村管所、自然资源所、执法队、林业站4个部门组成第二环;法庭、律师、劳动仲裁、检察院、妇联等5个部门组成第三环;环保站、应急、道安、市场监管所、卫生、消防等6个部门组成第四环;纪委、通信、税务、民政、宣传、银行、统战等7个部门组成第五环。
闭环处置,高效化解。通过“一网统管”社会矛盾纠纷,中心成立后进入系统的矛盾纠纷均在限期内成功办结,真正实现了矛盾纠纷“线上线下闭环管理”。成立邻里纠纷、土地纠纷等10个专项调解组,每天安排4名工作人员实行坐班制,严格执行“三三制”原则,按照“网格员发现问题,调解员立即协调解决或无法解决上报平台;服务中心接到群众或网格员上报后,三十分钟派发到部门及属地村(社区);部门及属地村(社区)接到指派后,三个小时内到达现场处理;部门介入后,三个工作日内答复办理结果,保证事件办理的集约性、高效性。例如,大同镇某村村民陈某承包房屋混泥土浇筑工程项目时,雇佣的工人不慎坠落至一楼,当场不治身亡。大同派出所与司法所强化公调对接,在尊重案件事实的前提下,通过以案释法、释法说理、明理知责以及尽责息纷等手段,最终让死者家属得到慰藉,矛盾纠纷得到妥善处置。“有群众来反映问题,先由矛盾纠纷多元调解中心的专职调解干部进行调解,一般的矛盾纠纷都可以现场调解,部门无法现场调解我就录进龙岩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再按其性质流转给相关部门,并电话通知,然后相应部门就会联系群众,提供更专业的解决方案。”综治中心工作人员丘晓辉介绍到。
使好协同劲,矛盾纠纷不搁置
“四梯”是指矛盾不上交的底线要求,按照属地原则,从村(社区)网格、村(社区)、片、镇四个梯次,务必完成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3%、95%、97%、99%的目标。从结果运用上出发,职能部门和属地根据矛盾纠纷的具体情况,以部门为主的,环内闭环,属地协助;以属地为主的,梯中流转,部门积极配合。期间,如果碰到矛盾纠纷因客观因素转化了的,即部门为主转化为属地为主,或者属地为主转化为部门为主的,立即做好重新分流化解。真正做到环中有梯、梯中有环,立体双向环绕,不管矛盾纠纷呈现上升还是下降趋势,都能做到条块融合,部门与属地密切联动。
逐梯递进,防范在先。镇综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结合镇、片、村(社区)、网格,加强矛盾纠纷信息收集,聚焦征地拆迁、项目建设、邻里纠纷等频发问题,完善矛盾风险监测,及时收集矛盾风险信息。坚持每月一次矛盾纠纷分析研判会,综治、维稳、信访、司法、派出所等部门分别通报矛盾纠纷调解、信访、安全隐患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集中研究解决疑难突出问题的办法和对策,预测可能发生的不稳定因素,提出防控措施,努力做到防范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处置坚决,防止矛盾风险的叠加升级和性质演变。同时,主动进村入户宣传解释政策,为群众提供便捷的服务,今年以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200余次,开展入户宣传300余次,做到边宣传边排查边化解。例如,大同镇某村村民因房屋公共用地使用问题,让原本和睦的七兄弟积怨多年,最终在镇包片领导组织下,在大同司法所工作人员、挂村干部、两任村委干部等共同努力下,充分运用“人治+技治”手段,以北斗测绘图纸为基准,正确处理情与理、德与法,为七兄弟架起有效沟通的桥梁,至此网格员排查上报的矛盾纠纷得到化解。“邻里之间,难免都会有磕碰的,他们(网格员)来了后,就以‘中间人’的角色帮我们说道说道,一些争执自然而然就说开了,问题解决了,我们心里自然就舒坦了。”村民王某如是说道。
把好法理关,矛盾化解有机制
“三维”是指解决矛盾纠纷需要多个维度去考量,从法、理、情,时、度、效,道德、法治、自治等维度化解矛盾纠纷。积极引导当事方理清责任、学会换位思考,并告知以法,纠正当事方以理代法、无理取闹等行为。在维护法律尊严的同时,尽量做到柔性化、人性化、立体化、全方位化解,确保当事方均能思想上认同、结果上满意。
情理法合,和谐调解。建立长汀县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大同工作站,聘请专业法律顾问对调解员进行日常普法教育,为矛盾纠纷调解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组建由村(社区)两委干部、退休党员、村(居)民代表等人组成的“和事佬”矛盾调解队伍,通过“拉家常”式的调解方式,营造放松、和谐的调解氛围,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圆桌调解”、“背对背调解”等方式推进矛盾纠纷化解合理化。大同镇南屏社区通过“和事佬”调解队伍共调解纠纷50余起,充分发挥柔性调解的作用,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例如,大同镇某村民因房屋典当引发征地拆迁纠纷,由于征迁工作任务重、时间紧,且承典人固执己见,曲解法条,出典人无钱赎当又不配合相关工作,以致工作进程整体受阻,因此,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充实化解专班力量,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等手段和明理释法、教育疏导等办法,引导当事人诉讼处理房屋权属问题,成功化解该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