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福建-中国改革报看福建,福建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宁德古田:挖掘新“食力”菌上建“粮仓”

2024-07-19 17:04:18 来源:改革网 宁德市古田县委改革办

宁德市古田县践行大食物观,推动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

食用菌是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的特色产业、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古田县创新打造食用菌生产“县域工厂化”模式,努力把食用菌转变为新时代农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2023年,古田县食用菌总产量已达92吨(鲜品),产值63亿元,产业链总产值255亿元,荣获2023中国食用菌区域品牌最佳增长奖和“年度大国好货‘一县一品’特色产品”称号。

注重顶层设计

打造“县域工厂化”模式

注重政策扶持。每年安排食用菌全产业链发展财政专项资金1000万元,在生产加工、科技创新、品牌建设、绿色发展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以推进食用菌产业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目前,古田县已完成新建、改建标准化菇棚6000多间,其中光伏菇棚450间。

科学布局产业。建设古田菌种科技园、古田食用菌百亿产业园(东区、西区、北区)等一批重大项目,打造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食用菌产业园。目前,古田食用菌百亿元产业园东区主要以食用菌初加工为主导产业,现有企业116家,2023年产值约47亿元;西区主要以食用菌精深加工为主导产业,现已入驻企业20家,预计产值将超40亿元;北区主要功能定位为食用菌食品制造业,现已入驻企业22家,其中标准化厂房企业11家,总投资近50亿元。

实现监测预警。打造“数字大脑”,推进食用菌全产业链数字服务。目前,“数字大脑”已完成古田县范围的食用菌产业链基本信息采集工作,完成溯源赋码136万枚,实现全县食用菌“一盘棋”统筹管理。同时,在全国首创“银耳种植险”,全县1900多户银耳种植户累计投保菌包数量约1.2亿袋,保费800多万元,保障金额达2.5亿元。

致力菌菇研发

挖掘菌菇潜能

向科研要“知识”。古田县不断完善国家菌草工程研究中心示范推广基地、食用菌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科研平台,筹建全球食用菌可持续发展创新实验室,着力打造集科研开发、人才培养、学术交流、技术推广、检测服务为一体的全球菌菇技术培训基地。目前,全县拥有民营科研所32家、菌种场101家、高等院校专家学者40余名、食用菌专业科技特派员20余名、菌种育种人才385人、食用菌农民技术员200多人、栽培技术工人1万多名。

向科研要“技术”。古田县推进银耳栽培料配方优化、银耳和茶树菇产品标准指标研究等试验,推出“福银雪耳”和“福银黄耳”等新品种项目或品种近20个。特别是2023年,福建农林大学(古田)菌业研究院指导13家食用菌中小微企业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福建省级龙头企业、科技“小巨人”和福建星创天地。

向科研要“产品”。古田县支持食用菌烘干厂提升改造,支持食用菌粗多糖提取生产线、冻干食用菌产品生产线等一批企业项目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目前,古田县拥有天天源、三优、美唐生物、晟农农业、福全鑫等25家省市级(省级16家)食用菌龙头企业,拥有冻干银耳羹、速泡银耳干片、银耳露、银耳原液、本草银耳、香菇菌多糖片等40种食用菌加工系列产品。

唱响菌菇品牌

探索推行“菌菇外交”

弘扬“菌菇”文化。打造食用菌博物馆、“古甜田”古田银耳卡通形象、以食用菌为主题的印石公园等;拍摄《古田县食用菌三链融合宣传片》《世界银耳看古田》《银花》等宣传片,编制《菇都画语》食用菌主题漫画、古田故事等,把食用菌元素融入建筑设计、文学艺术、展览收藏、旅游休闲等环节,塑造“中国食用菌之都”菌业形象。

擦亮“菌菇”名片。古田县推进食用菌产业与休闲旅游、膳食养生等融合,培育“菌菇产销+生态旅游+文化休闲”新业态。举办区域性品牌食用菌产销对接、品牌食用菌特色产业游学等线上、线下活动,依托福州三坊七巷“古田银耳馆”“中国(古田)食用菌大会”等平台宣传推介食用菌。特别是2023年,在北京成功举办《中国银耳产业发展蓝皮书》发布会,食用菌“药食同源之道”受到全国乃至世界广泛关注。

拓展“菌菇”市场。建立全国首家以食用菌为主题的电子商务创业园—中国·古田食用菌电子商务产业园,推动食用菌企业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开展商务合作,创新推行“直播+运营”模式,在全国布局营销网络,拓展至日本、东南亚、欧美等数十个国家(地区),打造“买全国卖全球”的营销格局。目前,全县已拥有线下营销户3万多家、网商3800多家,入驻商城企业30多家。2023年,电商园销售额突破4亿元,全县网络零售额突破22亿元。(宁德市古田县委改革办供稿)来源:2024.7.19中国改革报04版


[责任编辑:武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