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福建-中国改革报看福建,福建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国网福建电力:专利转化 让创新成果“落地生金”

2024-07-16 15:57:12 来源:改革网 王忠平 郭清梅 项胤兴 黄哲琦

改革网讯 在漳州云霄县马铺乡,闽粤电力联网工程塔基周围郁郁葱葱的植被覆盖了原有施工造成的扰动区域,其中最高的植株已长到25厘米。这是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应用三联养分自循环增效植被修复技术助力塔基复绿的成果。目前,该技术已在福建电网的200余个塔基附近应用,累计修复施工区域面积超12万平方米。

国网福建电力近年来不断创新,积累了不少专利资产。为了让这些专利成果转化成新质生产力,形成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专利密集型产品,国网福建电力双创中心应运而生,开展专利转化运营,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有组织可持续的专利产业化工作体系。

“国网福建电力持续为主创团队提供知识产权‘一站式’综合服务。其中的专利来自各级的科技项目研发和职工生产创新。近年来,我们对企业的4000余件专利进行盘点、分级分类评价,构建高价值专利可转化资源库,推动存量专利实现快速转化。同时,处置超过100件的低价值专利,减少专利维护成本,增强专利产业化韧性。”国网福建电力科技部陈扩松介绍。

此外,国网福建电力指导国网福建电科院在做优增量上下功夫,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及产业单位在市场推广方面的合作,面向配电网防灾减灾差异化、高能级配电网及储能应用技术、安全生产智能管控技术、绿色建造及新材料、无人机技术规模化应用、作业工器具及仪器仪表等领域,打造一批有特色、有亮点的拳头产品,促进转化成果推广规模稳定持续增长。

在国网福建电力双创中心展厅内展出一大批科技感满满的工具和技术成果,“十八般武艺”尽显风采。其中,一排形态各异的智能承载小车特别引人注目。

“以往开展变电站开关柜手车开关转检修时,我们需要使用传统转运车将开关拉出并置于托盘上。这些小车就是专门用来转运变电站、配电站房中置式开关柜,是保障开关设备检修的重要工具。”国网福建电科院翁孙贤博士介绍。

原先这些转运小车都是各单位自行研发,没有统一专利部署,缺少专利产业化的意识,大家各自研发,只能满足部分需求。2022年国网福建电科院整合各单位需求,建立“省-院-市”攻关团队,通过产学研融合、专利布局、迭代升级、专利转化,实现了从1.0版的传统转运小车到3.0版的智能承载小车的产品升级。

“传统转运车重心高易倾倒,且很难调节高度,存在一定的人身安全隐患。如今的智能转运车可实现一键对位,且配备了开关组件可自由调节高度,可实现同时拉出多面手车开关放置于托盘上,便于同步开展整段母线转检修工作,大幅缩短检修时长,有效保障用户的可靠用电,同时比传统转运车节省50%~60%占地空间,避免可能存在的倾倒风险和开关室内通道拥堵的安全隐患。”翁孙贤介绍,这款集结了13项专利的拳头产品不断升级,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市场销售额已近千万元。

“国网福建电力拥有4000多件专利资产,近年来,我们持续开展专利转化运营,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有组织可持续的专利产业化工作体系。”国网福建电力双创中心项目部经理邹焕雄说。

邹焕雄的办公桌上摆着一本厚厚的《海上风电检测及智能监测技术专利导航报告》。“我们开展了5项海上风电、储能并网、高能级配电网等技术发展趋势和竞争态势的行业全景分析的专利导航。海上风电是传统能源的重要替代方案,福建电力在风电方面的优势在哪?应该从哪里入手进行专利布局?这就需要专利导航,帮助企业了解技术发展方向,明确研发方向和创新最优路径,避免重复研发,少走弯路。”邹焕雄说。

由国网厦门供电公司输电中心陈国信率领团队研发的无人飞行器辅助带电作业工具顺利实现了产业化,目前已经在国网福建电力系统部分单位得到应用。

“以前,我们就算是研发出工具,也基本上是堆在库房里,最好的情况也就是在班组内使用。”陈国信说,现在电力行业一线员工的创新成果获得了大规模推广应用的机会,员工的创新劲头更足了。而这种创新劲头也进一步带动了行业的发展。2023年,国网福建电力专利许可数量达45项,产值突破1亿元,带动上下游产业单位超30家,有效提升了公司核心竞争力与行业影响力。(王忠平 郭清梅 项胤兴 黄哲琦)


[责任编辑:武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