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邱天 罗晶晶 陈晓芳
近年来,福建省邵武市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走出一条新时期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2022年获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作为实体经济主战场的邵武经济开发区(金塘产业园、城郊产业园),以国家第二批清洁生产整体审核创新试点建设为基础,以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为动力,以国家级智慧园区建设为助力,开展美丽“细胞”工程建设,全面启动“美丽园区”建设试点,取得较好成效。
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筑牢美丽园区基底
“污水零直排+污水集中处理”推动园区水环境向好发展。邵武经济开发区金塘产业园制定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一园一策”建设方案,完成污水管道可视全明化,污水厂出水达一级A标准,其模式经验在福建省范围内推广。城郊产业园实现“污水排放全纳管”、园区公共区域完成雨污分流全到位,并通过福建省现场核查组验收,目前正全力打造“污水零直排区”标杆园区。
“污染集中控制+多污染物协同防控”腾出园区大气环境容量。邵武经济开发区城郊产业园龙川平台供热管网已完成建设,金塘产业园已实现行岭、七牧平台的集中供热项目建设。实现对园区大气“点—线—面—移”四级全天候立体监控和“测—管—治”的管理,建成园区有毒有害气体智能感知系统,形成园区大气全过程监管、分级预警体系及管控体系。
“无废园区+新污染治理”还园区一片清新面貌。邵武经济开发区编制“无废园区建设实施方案”,力推固废“就地利用处置”。在企业危废集中处置方面,危废处置规模增至8万吨/年,实现重点产废企业“零库存”,切实压减点多面广的危险废物暂存库风险源。在新污染物管控方面,作为福建省首批试点,金塘产业园开展摸排涉重点管控新污染物的13家企业,完成园区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排放现状及园区周边新污染物环境风险评估,为后续科学、精准开展新污染物管控和减排奠定良好基础。
做活“一根竹子”,建设园区美丽经济
坚持生态产业化,创新做活“一根竹子”。邵武经济开发区紧抓“以竹代塑、以竹代木、以竹代钢”的产业发展机遇,打造“竹立方”一站式全竹产业发展融合平台。城郊产业园围绕林产加工、新型轻纺、绿色食品等绿色生态产业进行“强链、扩链、补链”,林产加工从“原竹→半成品→成品”形成全产业链发展集群。
推进产业生态化,持续创新“氟新材料”。邵武经济开发区搭建福建省氟新材料创新中心平台,打造政企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协同创新载体;加快推动福建省氟新材料产业联盟成立,推进科技成果的转移扩散和商业化应用;依托永晶科技公司的国家级过程安全实验室,为氟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过程安全实验服务;围绕氟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积极推动中下游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项目落户园区,并促进园区企业之间形成产业链闭环,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稳妥推进园区碳达峰碳中和,为美丽经济保驾护航。金塘产业园荟聚氟新材料行业全球前二十强的5家龙头企业,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的要求,开展碳中和示范园区实施方案、实施路径的相关研究,加大节能环保技术和装备的推广应用力度,积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智慧化赋能,让园区更“美丽”
可视化助力生产全过程管理。邵武经济开发区基于可视化的智慧信息平台,可监督企业落后工艺淘汰、清洁的能源和原料使用等工作的开展,可视频监管“两重点”“一重大”企业危险源的实时动态、污水排口的废水排放情况和园区内企业危险废物产生、暂存、转移等全过程的情况。目前,金塘产业园基本完成企业安全环保基本数据接入并实现运行,园区污水处理厂的视频监控已全部接入;园区成功入选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化工园区工作委员会第六批“智慧化工园区(建设期)单位”。
数字化赋能区域环境质量监测。智慧信息平台对园区雨污口、入河排污口、大气微型站、国标站、厂界VOC在线监测站的日常监测监控数据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实现园区内环境质量信息智能化管理。在大气监管方面,目前园区已初步完成大气环境监管项目的建设;在水环境监管方面,目前已接入雨水排口监测点位3个、石壁溪断面监测站点1个,正在持续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管控能力建设。
一体化建立环境风险防控体系。以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慧化工园区业务应用为支撑,邵武经济开发区建成园区安环一体化的“智慧大脑”,消除环境风险隐患。加强应急能力智慧化建设,建设生态环境应急队伍及周边消防力量智能联动系统,对突发环境事件进行应急资源调配和联合处置,逐步完善化工园区“一园一策一图”体系建设,使园区管理服务等更便捷高效。来源2024.6.21中国改革报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