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福建-中国改革报看福建,福建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厦门翔安区:田园变公园 家园焕新颜

2024-01-08 11:13:57 来源:中国改革报 谢伟宁

福建厦门市翔安区深入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以机制创新促进常治长效,着力打造全链条人居环境整治“翔安模式”

□ 谢伟宁

“我们村是第一批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和乡村振兴示范村,村里1000多亩的火龙果每年能开花结果十几次。我们持续打造‘四季果园’,传统农业正在带动旅游服务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香山街道大宅社区书记陈锦芳开着旅游观光车,带着一行人巡游在全省最大的火龙果种植基地,兴奋地描绘着乡村的变迁,诉说着翔安区以优化人居环境为突破口,交出既有“好风景”、更有“好钱景”的乡村振兴优质答卷。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的首要工作。翔安区深入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坚持从人居环境整治“小切口”入手,以党建引领凝聚各方合力,以机制创新促进常治长效,着力打造全链条人居环境整治“翔安模式”,被农业农村部评为“2023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单位”。

目标明确

分批整治人居环境

翔安区是在“三农”基础上起步发展的,现有128个村(居),有30个行政村、76个村改居社区,农村户籍总人口18.318万人。为切实破解村庄环境卫生难题,加快改善全区村庄人居环境,从2022年4月起,翔安区开始分期分批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力促乡村振兴提速增效。

2023年4月以来,翔安区以“田园公园化、家园花园化”为目标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创立村容村貌整治“1312”工作机制,即以“村镇主体、群众参与、镇街吹哨、部门报到”1套机制为指导,坚持“村镇主体、批次推进、突出重点”3个推进原则,开展“三自理、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12项任务。

在大规模清理整治期间,曾经马巷街道的“垃圾村”——桐梓村,仅垃圾就运走了250吨、投工投劳达2100余人次。如今,整治后的桐梓村迎来了“华丽转身”,成为村容村貌整治示范村。“门前街口堆积如山的垃圾被清扫一空,空间变得开阔整洁;铁皮房、鸡舍鸭舍等乱搭乱建被拆除,颜值变得美观而清晰可见。”桐梓社区党委书记朱尧兵开心地说。

“累计清理积存垃圾4.6万处,拆除无功能建筑、违章搭建7300余处,清出空地4800余亩,划出停车位约6300个,打通道路、巷道34处,在分批次系统完成83个村居人居环境整治后,翔安的村容村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整治成效显著。”翔安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2023年9月,厦门市召开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厦门美丽乡村现场推进会,与会领导现场观摩听取了翔安区特色农业、乡村旅游、人居环境整治、文物保护等经验做法,充分肯定了翔安区人居环境整治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成效。

机制创新

长效引导乡村治理

“开展‘美丽庭院’评比,设立‘红黑榜’,积分可在超市兑换生活用品,很好地激发村民的主动性、积极性。”桐梓社区党委书记朱尧兵说,翔安区出台“和美家园积分制”激励机制,村民的志愿活动及孝老爱亲、卫生保洁等行为,都可以换算成积分,兑换成日用商品,通过正面激励,引导居民积极参与乡村治理。

“推动村容村貌整治向纵深发展过程中,遇到许多工作难题……”翔安区农业农村局人居办工作人员杨洋说,翔安区不断探索破解难题路径,形成变“单兵行动”为“联合作战”、变“蜻蜓点水”为“深耕细作”、变“临时突击”为“久久为功”的“三变三为”工作法。

抓好力量统筹、联合攻坚和典型引路“三个强化”是从“单兵行动”到“联合作战”的重点。翔安区安排173名处级干部挂钩村居指导推动,发动1200名党员积极参与、4.6万名群众投工投劳;同时组建联合攻坚组,全力突破重点疑难问题,实施彻底整治;每半月召开现场推进会,激发群众创建美好家园的行动自觉。

从“蜻蜓点水”到“深耕细作”,翔安区制定了“标准清单”“问题清单”“成绩清单”和“账务清单”等“四套清单”,“每日一晾晒、每周一通报、半月一调度、一月一小结”,及时协调解决存在问题,建立“以奖代补”机制,发动村民先行投入人工、机械,完成后按标准予以奖补。

发动居民对房前屋后实行“自行处理、自行整理、自行管理”行动,实现居民从“一旁看”到“一起干”,树立“人人参与、实干得利”的鲜明导向,翔安区建立起“奖惩并举、共护共管”长效机制,变“临时突击”为“久久为功”。

此外,翔安区还与厦门农商行合作,对积分高的村民提高信用额度;与园林绿化公司合作,对省、市级“美丽庭院”提供免费绿化和植物,翔安区出台的激励机制,不断引导村民从“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

生态重塑

乡村振兴提速增效

绿树成荫、道路整洁、车辆有序停放……近一年来,翔安区分5批次完成83个村居人居环境整治,实现村庄干净、整洁、有序、宜居,呈现一幅幅恬静宜居的画面,利用村居整治腾退的闲杂地块改造的“口袋公园”,成了居民休闲漫步的好去处。

内厝镇黄厝村通过打造美丽庭院、小公园、小广场、微景观等,吸引近百户居民返乡创业生活;新圩镇的面前埔村打造七彩田园项目、庄家宝农业合作社;香山街道大宅社区以火龙果产业撬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农业+文旅”,助力乡村迅速走上致富路。

“乡村环境整治后,我们集中收储老宅40间,引进福建工艺美术学院的老师们来村里开设艺术工作室。”黄厝村党委书记黄火明介绍,在老师们的带动下,黄厝村吸引了32家艺术工作室入驻,形成一二三产艺术联动,年产值达1000万元,成为乡村振兴精品村和福建省金牌旅游村。

随着一个个乡村的精彩蝶变,翔安区的美丽环境正逐步转化为美丽经济、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据统计,近年来,翔安区乡村振兴精品村、示范村接待游客超410万人次,带活了人气、带动了增收,也吸引了更多的人才返乡入乡创业,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全链条建章立制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环节。”翔安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千万工程”的“翔安模式”重塑了乡村人居环境,从根本上改变翔安区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有效促进了农村产业发展、优化了基层治理,乡村振兴得到持续提速增效。来源:2024.1.7中国改革报03版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