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讯 企业在办理登记注册事项中,有时会遇到股东、高管等身在外地无法签字、股权继承(转让)或股东事务权利行使需要委托、申请材料需要声明确认、身份实名核验无法通过等情况,需本人持身份证明原件到登记窗口或自行联系办理公证,存在环节多、来回跑、时间长等堵点难点。漳州市今年在企业登记领域探索引入“云公证”服务,申请人可依托信息化手段同步开展线上视频公证,实现足不出户即可远程办结和领照。
(一)靠前辅导,办事有预期一是梳理公布名单。对全市公证机构地址、联系方式、公众号二维码等进行梳理汇总,并在市、县(区)政务服务中心对外公布,方便企业和群众查询使用。二是主动介入指导。企业登记部门在接受业务咨询或受理申请时,主动提醒有需求的企业可以通过线上公证,进一步完善文书等材料,确保相关登记事项顺利办结。三是尊重企业意愿。对企业自愿选择线上公证服务的,企业登记窗口即时联系公证机构发起业务协同办理,并指导企业通过关注公证处公众号、“公证云”APP等方式掌上提交订单。对企业自愿选择线下公证服务的,参照上述协同办理方式进行。
(二)线上服务,过程零接触一是即时联系预约。公证机构在接收到企业登记窗口协同办理信息后,第一时间通过电话或微信与申请人取得联系,预约视频办理时间。二是创建线上任务。公证人员进行卷宗新建、录入信息和生成文书材料,发起“零接触”线上业务。三是完成在线申办。申请人根据公证人员发送的二维码进入“零接触”公证平台开启实人核验,在确认申办意愿和申办信息后,按步骤进行文书签署、视频录制或视频连线公证,完成线上委托等公证业务办理。
(三)限时流转,结果可坐等(送达)一是规定制证时限。对即时办结的事项,公证机构在受理后1小时内完成公证文书制作,对承诺办结的事项(1个工作日以上,不含),申请当天制作公证文书。二是多种方式传递。公证机构通过微信、电子邮箱等线上传递方式,先行将电子版文书发送至企业登记窗口,或直接将纸质文书送至企业登记窗口。对申请人有需求的,也可通过快递邮寄至其指定地点。三是及时办结送达。企业登记部门在收到公证文书且申请材料完整后,当场或在承诺时限内办结业务,将营业执照等办理结果寄递送达企业经办人。
(四)跟踪反馈,监督全链条一是明确部门职责。企业登记部门负责制定方案,牵头工作总体推进;公证机构根据业务规程,提供规范高效服务;司法部门对公证业务进行指导和督促;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做好场地、技术、宣传等要素保障。二是强化问题沟通。建立部门联络机制,指定专人跟踪涉公证企业登记事项,及时协调解决业务办理及资料流转中遇到的困难。三是实行过程监督。对企业群众反映的办理时限超时、服务态度质量差等问题或投诉,由相关效能督查部门及时调查反馈。
三取得成效
(一)“数字智办”代替“人工跑办”,办事更加便捷。“企业登记+云公证”运用实人核验、电子签名、远程视频等互联网技术,申请人可以随时随地咨询和提交公证材料,并且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等设备进行在线认证,提高了办事便利度,降低了时间、交通等成本。
(二)“部门协同”代替“逐项办理”,服务更显高效。原先企业如有需要先办理公证,待5个工作日后拿到公证书再办理登记手续,申请人至少要跑两个部门、两趟窗口。推行“企业登记+云公证”后,申请人全程无需前往公证处,相关事项由企业登记部门和公证机构以协同办理方式办结,业务经办环节由2个精简为1个,平均办理时限由5个工作日以上压缩至1个工作日。
(三)“过程管控”代替“事后审查”,安全更有保障。进一步加强信息共享和风险防范。建立公证失信人员黑名单制度,对纳入其中的人员不适用该种模式办理企业登记业务。公证机构通过技术手段对全流程视频等进行留痕管理,确保公证程序可回溯、可检验。企业登记部门通过实时传输、点对点接收等方式获取公证书,保证了公证书真实性,减少了中间环节被篡改,出现虚假公证书和违法登记行为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