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讯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为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法治思想,龙岩市司法局组织开展“践行‘枫桥经验’讲好调解故事”主题征文活动,评选推出了《枫桥经验在龙岩》系列文章,按照“人民调解优秀个人和集体”“我的调解故事”“红土枫桥品牌”三个版块,充分展示各地各单位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创新实践,努力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龙岩、法治龙岩。
党建引领 打造政企协作示范平台
长汀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涉电领域风险防控工作,由分管副县长牵头,长汀县工信科技局主抓,供电企业、相关部门和乡镇配合,认真贯彻执行省、市电力行政执法工作部署,先后开展“三线”整治、施工工地涉电安全隐患检查、外部通道安全督查等专项行动,切实做好各类电力安全隐患排查与处置。
同时,长汀县司法局制定出台《服务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成立企业“法治体检”法律服务团,深入企业一线,为企业提供“点单式”法治讲座、“菜单式”公益法律服务,从生产、经营、销售等环节“把脉问诊”,精准开具“法律处方”,形成精准的“体检报告”,推动企业构筑法律风险“防火墙”。
此外,长汀县委政法委牵头,多次组织国网电力长汀公司、工程公司长汀分公司、设计公司长汀分公司及长汀县司法局、长汀县工信科技局等有关部门召开“电力行政调解调研座谈交流会”“电力枫桥”调研座谈会 、“电力枫桥”创建工作部署会。推动“电力枫桥经验”融入政企“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探索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电力行业矛盾纠纷化解新模式,有效防范风险、化解矛盾,实现政企联动共治共享。
以民为本 打造涉电纠纷化解平台
为了保证电力工作顺利进行,长汀县构建涉电纠纷化解体系。在县级,由长汀县司法局与国网长汀县供电公司合作,成立涉电力纠纷调解委员会和2家产业单位调解工作室;在乡镇,由乡镇司法所联合供电所设立涉电力纠纷调处工作室,形成“3+13”电力行业诉源治理全覆盖调解网格,真正做到“行业纠纷专业调”。
同时,长汀县组建由公检法司、法律顾问、科研院校、律师、法律工作者、保险理赔人员以及电力行业相关专家组成的“电力枫桥”调解队,大幅增强了电力纠纷调解工作的专业性,提升调处成功率。目前,全县共组建16支调解队伍,涉电力纠纷调解员108名。
长汀县司法局将涉电力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纳入“以奖代补”范畴,根据案件的难易程度,对参与涉电力纠纷调解的专职调解员按照每件纠纷50—300元的标准给予办案补贴。国网长汀县供电公司投资26.5万元,用于打造覆盖全县的涉电力纠纷调解工作室;将涉电力纠纷支出纳入年度经费预算,设立专门账户管理涉电纠纷专项经费。今年以来,全县共投入19.8万元,用于涉电力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工作。
预防为主 打造涉电领域普法平台
长汀县积极推进县供电公司各党支部书记讲法,将强化合规经营理念作为各领域“关键少数”“重要岗位”集中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合规海报、法治阵地、楼宇播放、培训等方式大力营造企业合规文化氛围,并以县供电公司及乡镇供电所为中心,落实专业普法责任制,加强部门普法协调沟通、资源整合,形成供电企业法治文化流动阵地,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常见争议案件、合同纠纷、保密涉密等各类涉电等案例,以案释法,扩展广大群众、员工涉电力法律法规知识。
与此同时,联合长汀县检察院在河田镇窑下村打造生态法治长廊,以“法”“景”融合打造涉电法治文化阵地;资源整合,在汀州古城风景区“卧龙书院”景点,结合志愿服务驿站,打造“电力枫桥”文化展厅。通过电力法治文化的宣传教育,让企业和群众提高法治素养,让法治文化真正成为大众社会生活的“行为准则”。
据了解,长汀县辖18个乡(镇)307个村(居),属福建省第五大县,全县用电居民187419户、用电企业9177户、用电商业13334户,供电人口55万人,供电面积282.85平方公里,服务区域人口和面积分别占龙岩市的14.62%和16.32%。因电力工程施工、线路迁移改造、用户表线安装等涉及的青苗赔偿、劳资、选址等引发的矛盾纠纷时有发生。长汀县推行政企“两网融合”协作服务机制,创新实践“电力枫桥”,坚持从源头破题强力排查化解涉电力矛盾纠纷。2022年以来,全县共调处涉电力矛盾纠纷357件,挽回经济损失297.7万元,有效避免25起国有资产流失,为公司挽回经济损失586.6万余元。(长汀县司法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