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福建-中国改革报看福建,福建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福建龙岩:美生态富口袋走出共同富裕新路径

2023-12-06 16:53:41 来源:中国改革报 丁南

□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丁南

2001年12月,全国第一本新式林权证在福建武平县捷文村发放;2011年起,武平县开始禁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此后的2015年,我国分步骤扩大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范围,最终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

当年林改后的“砍树人”,如今成了“护林人”。捷文村村民和龙岩市万千林农一道,走上“不砍树也致富”的共同富裕之路。

林下“掘金” 发展绿色富民产业

10年前,一份由福建省政府印发的文件,改变了昔日“砍树人”的命运,让龙岩山区转型发展有了“金山”“靠山”。

2013年8月,这份名为《关于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地要按照生态优先、顺应自然、因地制宜的原则,科学编制林下经济发展规划,科学发展林药、林菌、林花等林下种植业,林禽、林蜂、林蛙等林下养殖业”。

在龙岩市林业局支持下,武平县将紫灵芝确定为当地林下经济的主导产业。

6年前的初春时节,捷文村村民李广军与其他合作社成员一道,首次尝试将一袋袋紫灵芝菌棒种入林间刨好的坑中。10多天后,灵芝破土而出;两个月后,第一批采收的紫灵芝就被抢购一空。

“别看这些紫灵芝个头不大,一斤能卖300多元,比灵芝孢子粉的价格还要高10倍。”李广军说,“杉木生长周期长达20年,以前守着绿水青山难变现,现在种紫灵芝亩均年收益6000余元,约为早年伐木收入的20倍。”

林改升级,林下“掘金”。近年来,龙岩市委、市政府把发展林下经济产业作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一项富民工程来抓,积极探索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为主要类型的林业经营方式。

在龙岩山区,有许多像李广军一样的林农,把金线莲、铁皮石斛等一批原本生长于深山密林的野生作物移栽试种到了经济林中,开辟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我们以‘一县一品’林下经济为抓手,大力发展林药、林菌、林花、林果、林蜂、林蛙、林游等区域特色林下经济。永定巴戟天、连城铁皮石斛、武平紫灵芝、武平金线莲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连城铁皮石斛、武平紫灵芝被认定为‘福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二者也被列入了药食同源目录。”龙岩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田华介绍,该市已形成武平紫灵芝、长汀茯苓、连城铁皮石斛、上杭骨碎补、永定巴戟天、漳平牛樟芝、新罗黄花远志为代表的林下经济品牌,2022年经营林下经济的林业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等经营主体达1396家。

引资入林 壮大生态富民产业

成就绿水青山,富裕万千林农。在林下经济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引资入林成为龙岩市壮大生态富民产业的有效手段。

近年来,龙岩市不断加大招商力度,引导社会资本、工商资本“进山入林”,构建新型林业经营体系。先后引进中林集团、康美药业和康药植等公司来龙岩投资参与林业建设。其中,中林集团计划投资90亿元建设国家储备林项目;和康药植在上杭打造全国最大中草药“骨碎补”苗木繁育基地;康美药业流转林地10.6万亩发展林下中草药,并在武平建立“黑老虎”种植基地。

与此同时,龙岩市引导林农通过转包、出租、转让、抵押及股份合作等形式,形成“公司(国有林场、林业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基地+农户”等多种发展模式,延伸林下经济产业链,增加林下经济附加值;通过建立公司订单林下产品销售模式,切实提高林下经济发展专业化、精准化、系统化、市场化、高效化水平,促进林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有力支撑。2022年,全市完成林权流转面积84.5万亩,新增新型林业经营主体154家。

“我们与福建和康药植科技有限公司共建上杭骨碎补育苗中心,每年可生产骨碎补1000万盆,加工骨碎补1200吨;与福建省挺多文化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科技示范园区文化提升工程,推动生态文化与数字经济相结合;在上杭白砂国有林场打造国内最大的药用蕨类植物苗木繁育基地,辐射带动乡村和林农增收致富。”龙岩上杭白砂国有林场场长邹秉章说。

引资入林步伐加快的同时,龙岩市也实现了生态和经济的“双丰收”。武平、长汀、连城被国家林草局评为全国林下经济示范县,6个县(市、区)被列为全省林下经济发展重点县,武平县万安、新罗区江山、长汀县童坊被列为省级林下经济重点乡镇,漳平市苗圃、上杭白砂国有林场苗圃被列为省级林下经济种苗繁育示范基地。2022年,龙岩全市新建示范基地110个,现有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027个。

点绿成金   释放林业生态产业

龙岩不仅是全国著名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核心区,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016年福建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以来,龙岩市按照“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要求,不断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与合作共富模式,推动老区苏区发展。

“我们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资源优势,从科技示范、产业惠民等方面辐射带动周边群众,着力加快‘两山’转化,助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龙岩市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金良说。

林改,让群山变绿。高达79.21%的森林覆盖率,正成为龙岩市不断释放林业生态产业、点绿成金的巨大潜能。如今,来自龙岩的“杜鹃花、国兰、富贵籽、蝴蝶兰”四大优势特色盆花,越来越受国内外客户的青睐。

龙岩市立足资源优势,做优做强花卉苗木产业,推动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打造漳平永福、连城朋口、武平东留、永定龙潭等一批花卉特色小镇。截至9月底,花卉苗木产业实现产值92.1亿元,实现全产业链产值139.3亿元,实现生态旅游社会总产值71.78亿元。同时,龙岩还大力扶持以竹集成材为主的木竹加工企业,2022年全市木竹产业实现产值259亿元。

目前,龙岩市已形成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等为依托的生态旅游格局,通过重点打造以“森林人家”为主的森林旅游品牌,发展“生态+旅游康养”“森林+村落+特色农产品”等多元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全面推动森林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实现“生态美”和“百姓富”的有机统一。截至2022年底,龙岩全市“森林人家”累计达312家,占全省1/3以上,实现生态旅游直接收入12.45亿元、社会总产值51亿元。来源:2023.12.06中国改革报头版


[责任编辑:武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