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福建-中国改革报看福建,福建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福鼎市高质量推动传统村落保护

2023-11-22 10:11:38 来源:中国改革报 福鼎市委改革办

近年来,福建省福鼎市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在传统村落保护方面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引入社会资本参与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推行“古村落+”模式,让传统村落重新焕发活力。

做好文化保护让古村落“留”下来

福鼎市以保护传承为首要、特色文化为底色、鲜活创意为引线,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

坚持规划引领。对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进行整体规划,在延续传统居住功能、村落肌理、乡风民俗的基础上,编制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规划,做到既注重对古村落及周边环境、风貌的保护,又注重群众对改善生活设施的向往,保护和发扬福鼎地方特色。目前已完成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编制9个、挂牌保护40处。

坚持深度保护。通过挖掘各村的传统文化、历史典故等举措唤醒“沉睡资源”,做好包括历史、文化、古建筑、文物古迹及非物质文化等多方面的保护工作,做到点、线、面的有机结合,既保护有形的物质形态,也保护无形的文化内涵。先后完成仙蒲林氏宗祠、西昆村孔氏家庙、举州林氏古民居等20多处古建修复。

坚持配套保障。着力做好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按照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做好裸房整治,形成与传统建筑的相互协调的建筑风格,整理边角地、荒废地,做好村庄绿化工作,基本完成村庄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改厕工作,并逐步完善村内路灯、公厕、健身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6000多万元,完成60多项项目。

引入社会资本让古村落“活”过来

福鼎市通过充分挖掘古建筑的宝贵资源,利用传统村落的品牌,引进部分文创公司和企业参与到传统村落和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中。

通过“以用为养”,为古村落注入新鲜血液。仙蒲村3栋古民居以20年租赁修缮的方式吸引社会企业投资,创办白茶体验馆、养生馆等;佳阳泰美茶业利用老茶仓加以改造,建立茶业生产基地;贯岭溪底村改造破旧仓库建立休闲驿站,白琳老街改造成为福鼎市活化利用老旧建筑的典型案例。

通过“文化赋能”,为古村落注入潮流元素。潋城村立足自身实际,与上海哈哈旅游公司、温州景蓝康养有限公司等合作挖掘国家级传统村落的发展潜力,让传统村落蝶变成年轻人所喜爱的时尚“网红”打卡地。

通过“文创助力”,为古村落注入产业活力。嵛山岛引进“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汇聚一批常驻的乡村设计及相关产业人才,通过持续性打造一批乡村设计示范性项目及标杆项目,周期性组织乡村设计类活动,起到“聚人、聚才、聚势”的作用,努力建设国际生态休闲旅居海岛。

深挖文旅融合让古村落“热”起来

福鼎市通过茶旅融合、渔旅融合、红色研学等旅游形式,带动地方经济,反哺传统村落保护。

做强渔旅融合产业。渔井、小白鹭、牛郎岗、东角等传统渔村依托丰富的渔旅资源,将渔家文化、传统村落文化与旅游进行互动“搭台”“唱戏”,积极发展渔家乐、石屋民宿、摄影基地等旅游业态,致力打造“吃住在渔井、游遍周边景”“畲乡风情·渔村听涛”等主题的滨海新渔村,深耕海洋渔文化核心IP,推广“海鲜+”“乡村+”“文化+”等一系列‘微度假’模式。今年以来渔井村旅游收入达到4200余万元。

做大茶旅融合产业。统筹推进白茶茶产业与传统村落的结合,形成6条茶旅融合的精品路线。比如,磻溪镇结合“大美磻溪·茶韵古镇”打造乡村振兴景观带,白琳镇规划修建白琳老街,初步形成白琳茶旅网红打卡地标。

发展红色研学产业。用好赤溪、佳山、巽城、潋城等传统村落红色文化资源,发展红色研学产业。依托“中国扶贫第一村”赤溪扶贫展示厅、杜家堡扶贫展示馆、人民会场、畲家小院等多角度、全方位描绘了习近平总书记对赤溪的关怀期许以及赤溪村三十年来波澜壮阔的脱贫历程。推出“四下基层”实践活动路线,围绕与群众“同吃一锅饭、同住一个屋、同耕一片田、同学一个理”开展党性教育、农事体验、村情调查等实践活动,先后承接了国外党政干部考察团、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等培训班,每年开展研学活动120余场次,6万余人次。(福鼎市委改革办供稿)

[责任编辑:武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