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讯 11月11日上午,首届《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以下简称“学报”)短视频摘要大赛颁奖典礼在翔安校区德旺图书馆一号报告厅举行。翔安校区管委会副主任马龙,研究生院培养与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邱文华,校团委副书记、翔安校区团工委书记林蕊,学报编辑部副主任(主持工作)邱仲潘以及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萨本栋微米纳米科学技术研究院,化学化工学院,国际中文教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等13个学院的师生共计230余人出席活动。
学报主编谢素原院士在线上致辞中指出,视频摘要作为一种新颖的传播方式,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示论文研究成果,吸引更多读者关注和阅读。学报此次发起的短视频摘要大赛是该领域的首次创新尝试,激发了师生们参与科技论文成果推广、传播科学知识的积极性。短视频摘要大赛的成功举办是学报在顺应期刊改革发展潮流中的一次重要探索。
翔安校区管委会副主任马龙表示,大学生是科技创新的有生力量,短视频摘要大赛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碰撞思想的舞台,鼓励同学们以此为契机,不断拓宽学术视野,将自然科学研究推向新的高度。同时,也要学会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视频,让科研走出实验室,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翔安校区管委会将一如既往积极推进“创新引擎”校区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厚植人才培育的“土壤”,继续为广大师生提供良好的学术环境和交流平台。
与此同时,学报编辑部副主任(主持工作)邱仲潘在致辞中回顾了学报的发展历史,详细地介绍了短视频摘要大赛的举办初衷和参赛情况,同时对学报编委会、大赛评委以及翔安校区管委会、研究生院、研究生会、后勤集团等学校部门对大赛的支持表达了由衷的感谢。并且提到,此次大赛受到了全国期刊同行、《科技日报》媒体的高度关注,期待未来科技论文短视频摘要大赛能走向全国,激发更多创新思维,为学术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此外,颁奖典礼特邀大赛评委、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名誉理事长颜帅强调,作为全国高校学报首创,《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短视频摘要大赛在我国高校科技期刊界乃至整个学术期刊界都是非常有创意的活动,很多脚本流畅、构思严谨、画面精美的参赛作品将深奥的科学原理转变为易懂的知识,为科技传播注入了新的活力。
据悉,大赛自今年5月起启动,经过层层选拔,最终10个作品脱颖而出,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获奖师生代表分别就SiC紫外光电探测器、星系周介质、智慧交通系统、“5G+北斗”融合定位分享自身的科研工作或参赛心得。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2020级博士生付钊介绍了其所在的碳化硅紫外光电探测芯片高校研发团队“南强紫芯”近年来开展的相关工作;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张小霞助理教授从宇宙大爆炸追溯生命的起源,深入浅出地向大家讲解了星系周介质这一弥漫在星系周围的气体;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吴新烨副教授介绍了其团队在提高交通流高预测精度、实施智慧交通系统、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上的创新做法,并分享了参加此次短视频摘要大赛的感受与心得;信息学院2022级硕士生李慧滢介绍了其所在的ATR实验室发表在学报上的成果:“5G+北斗”融合定位在不同场景中提高定位精度和覆盖率的优势,并提到,做视频摘要的过程也让她对自身的研究方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翟风采 陈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