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讯 上高山,下田园;走乡村,进草园。11月8日,第24个中国记者节当天,来自中央、省、市、区等20多家新闻媒体50余名新闻工作者共赴厦门市同安区开展采风调研和采访活动,零距离感受乡村振兴的强劲脉动,用笔和镜头记录和展现日新月异的美丽乡村图景。
本次活动由厦门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同安区委宣传部联合举办。新闻工作者们先后走访了莲花镇军营村,五显镇,侨安社区、竹坝社区,三秀山村、田洋村、隘头村等地,实地参访了当地特色乡村旅游产业,感受当地文旅融合、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的新貌。
采风首站是位于同安区莲花镇的军营村,从高山党校初心使命馆到军营村村部,透过一张张老照片,一段段旧影像,一个个老物件,深刻诠释着军营村从穷山村变为富美新农村的蜕变历程,给随行者们带来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是我第三次来到军营村采访,每次来都会有一些新的发现和体会。今天在村里面采访的时候也见到了很多年轻人,这也说明军营村的乡村振兴事业吸引了源源不断的人才。”经济日报福建站记者刘春沐阳表示。
新闻工作者参访军营村高山党校初心使命馆
在五显镇,新闻工作者一行走进竹坝社区参观“厦门市中小学研学教育实践基地”,了解基地的研学活动情况,基地将带动厦门全市乃至周边泉州市、漳州市中小学生的入驻研学给社区带来的文旅效益。走进厦门市同安“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苗圃了解“良种良法良品”的生产发展情况和给当地村民带来的规模经济效益。
在大同街道田洋村,工作人员准备了田洋果蔗、甘蔗汁、烤甘蔗。据了解,田洋村的甘蔗种植面积已经达到300多亩,每亩年收益能达到5万以上,给当地村民带来客观的效益。
除了农田基本产业,田洋村还充分利用当地古厝开发文旅项目,在46号古厝就开发有建盏青瓷、瓷板画、打银、茶艺、泥雕等艺术品,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经济活力。
田洋村书记讲解乡村振兴规划
新闻工作者们随后参观同安跨村联建特产展厅,展示跨村联建带来的积极改变。实地走访了汀溪镇隘头村,参观坤泽洋温泉旅游项目,实地采访参观当地特色乡村旅游产业。“今天的整个行程安排非常丰富,既有乡村旅游的示范点,也有现代农业的龙头企业,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到了近年来同安乡村振兴的抓手和成效。感受到了同安区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成果。”央广网记者邬眉说。
大家边走边看,边记录边感悟,以真挚的情怀和视角感受同安的可喜变化,以工作的充实庆祝属于新闻工作者自己的节日。“‘四力’排在第一的是‘脚力’。作为今年刚毕业的记者新人,我也会在日后的报道中写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质量的作品,更充实地展现福建和厦门高质量发展的成就。”福建日报记者黄星榕表示。
认真践行“四力”,讲好特区故事。 过去一年,同安区大力打造宣传矩阵,“同安发布”融媒矩阵全面发力,微信公众号订阅用户突破 63万,视频号订阅用户突破11万粉丝,同安区宣传事务中心连续两年荣获福建日报社年度十佳融媒体中心(报道组),同安融媒体中心采访部被全国总工会评为全国工人先锋号,是全省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融媒体中心。
“新的一年,我们将进一步优化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持续与新闻媒体保持密切沟通与交流协作,与媒体朋友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同题共答。”同安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同安区将与媒体朋友加强合作,开展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的广泛宣传,用更多生动鲜活,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媒体融合精品力作,充分展现同安区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新成就。(谢伟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