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福建-中国改革报看福建,福建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福建古田:寄宿制学校建设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2023-09-11 15:57:12 来源:中国改革报 丁南

福建古田县全力推进寄宿制学校建设,均衡城乡教育发展,培养学生独立能力,有效减轻家长负担,为县域建设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丁南

又到开学季,位于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凤都镇的古田四中迎来新一批寄宿生。“多亏县里进行寄宿制建设,我们再也不用每天忙着接送孩子、给孩子做饭了。”古田四中的一名学生家长兴奋地说。

古田四中是古田县第一批农村中学全日制寄宿制试点学校。近年来,古田县积极寻找教育与乡村振兴的衔接点,探索开展寄宿制办学,致力于解决乡镇学校布局点多面广、资源分散低效、寄宿条件较差、城区学位紧张、家长接送负担重等突出问题。许多受益于寄宿制学校建设而解放劳动力的家长们,相继在家门口的工业园区找到了工作,一些外出务工的家长也带着孩子回乡就业就学,带动了镇区经济的发展。

有效整合教育资源

培养学生独立能力

“古田四中作为古田寄宿制学校建设的缩影,体现着古田县委、县政府对探索寄宿制学校建设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的决心。”古田县委改革办负责人表示,寄宿制办学解放了家长劳动力,促进了周边产业发展,也提高了教育质量,为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经济发展又反哺教育提质增效。

2022年,古田县投资1790万元,完成古田一中临江分校和古田四中全日制寄宿制试点以及11所具备寄宿条件的中学初三、高三毕业班学生寄宿制改造任务,改善了寄宿条件,新增寄宿制床位1362张,古田一中临江分校学生实现了全员寄宿。2023年,古田县将寄宿制学校改造持续铺开,并探索小学高年级学生寄宿制学校建设。

在完善硬件条件的同时,古田县启动中学“1+X”教育共同体建设,促进优质师资互享互助。古田县将城区龙头学校优质师资和先进办学理念延伸补充到乡镇学校,实现资源互享、教研互助、师资互动,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寄宿制强化养成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能力。寄宿生一周5天住校,过着宿舍统一的集体生活,减少了对家长的依赖,有效屏蔽了校外录像室、网吧、歌舞厅等娱乐场所,以及复杂社会环境带来的诱惑和冲击,不仅能够有效改掉迷恋手机等坏习惯,还能逐步养成严明的纪律观念和良好的学习生活作风,促进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

同时,寄宿制学校通过开展每周文明宿舍评比以及晨跑、大课间等各项体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健康管理,培养学生整理内务、卫生等自理能力和学生的平等意识、团队精神,形成友好融洽、相互关爱的氛围,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健全人格。

有效减轻家长负担

解放农村劳动力

胡鑫荣是古田四中的一名初三学生,家距离学校3.8公里,在寄宿制学校改造完成之前,家长要专门腾出时间接送胡鑫荣上下学,接送一天来回6趟,要花费90分钟时间。同一个班里,像他这样的学生有32名,每天接送不仅费时费力,还存在交通安全隐患。

据介绍,在开展寄宿制办学前,古田县农村家长陪读现象也较为普遍,部分家长出于对优质教学资源的追求,夫妻双方或一方会租住城区(镇区)房屋专门陪读。位于古田县城区城西街道的古田六中,在校学生1457人中有近80%来自农村。经调研,每个陪读家庭时间、经济成本至少花费1500元/月。

自寄宿制学校建设以来,学生住校免去了走读的时间,把广大家长从来回接送、陪读中解放出来,腾出精力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家庭收入,也可选择就近就业,参与家乡建设。地处黄田镇区的古田一中临江分校,当地规模大小不一的工厂公司就有200家左右,一半以上家长能从接送陪读中解放出来,实现就近就业。

目前,古田县初中寄宿生共有3258名,按照一家3口人计算,约6500名家长能够专心经营自己的产业或者外出打工,取平均值约1/3计算(按照调研3所学校家长就近就业比例平均值),有约2100名劳动力得到彻底释放,为县域建设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培养新型农民

古田县被誉为“中国银耳之乡”“中国食用菌之都”,食用菌全产业链年产值近235亿元。面对乡村振兴巨大的产业人才缺口,古田县亟需提高农村劳动力水平,培养新型农村产业工人和新型农民。

古田县以寄宿制学校建设为抓手,丰富学校学习课程,各校因地制宜,利用劳技课开设乡村产业兴趣课程,从小挖掘学生投身乡村振兴建设事业的兴趣和潜能。

目前,古田课后服务模式实现全县中小学全覆盖,学生参与率95.89%,城区中小学校“2+3”模式从11所推广到18所,劳技课新增马蹄笋种植、双坑油画、网箱养鱼等兴趣课程,同时还编写了《寻“菌都”文化之本,润儿童发展之真》等校本课程,启动《魅力古田》教育读本编制,积极培养学生融入乡村产业振兴当中。

另外,依托古田县职业中专举办了4期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培训班,培训学生家长涉及食用菌栽培技术、油柰绿色种植技术、脐橙无公害栽培技术、草莓绿色种植技术等近30个类目,实现培训与市场紧密衔接。累计培训高素质农民231人,其中技能服务型人才培育了120人,专业生产型人才培育了111人,提高了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质量。来源:2023.9.10中国改革报03版



[责任编辑:武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