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福建-中国改革报看福建,福建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守艺 八闽 | 千年畲银愈辉煌

2023-08-29 16:40:45 来源:改革网 梁荣 雷美容

改革网讯 畲族,福建境内人口数量最多的少数民族,同时也是一个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

一 錾一刻 传承畲银之美

为了记载文化发展历史,除了口口相传,畲民们选择银器雕刻等符号来记录,将民族的文明一刀刀地錾刻进手边的银器里。他们自古以银饰为美,崇尚银器所承载的吉祥寓意,通过银雕艺术,把对美好的信仰代代传承。无论是在出生、婚丧嫁娶等人生重大节点,抑或是在民族传统节日中,还是在人民日常生活中,畲家人与银饰、银器都密不可分。

2005年,畲族银器制作工艺入选首批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让这一文化遗产承传不息,以林仕元为首的珍华堂银雕艺人在继承传统银雕技法的基础上,不断挖掘创新,赋予传统畲族银饰新生命力。

2010年9月,珍华堂挂牌成立“畲族银器技术研究所”,致力于研发畲族银器制作工艺,开展畲族银器文化教育。同年,身为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族银器制作工艺”代表性传承人的林仕元还牵头编写制定了福安市《畲族银器联盟标准》,作为畲族银雕交货、检验、质量仲裁的依据,对畲族银雕产品质量进行把关,推动畲族银饰的传承与发展。

电助力,生产效率直线上升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往全手工的畲银制作,如今也引进了各种各样的现代设备,从前期的溶银、倒条、成胚、定型,到后期雕刻、焊接、打磨等多道工序全部都有了相应的加工设备。“对我们来说,充足而稳定的供电是除了手艺之外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林仕元如此表示道。

说到“电助力”,林仕元那可是深有感触:“首先是溶银,由于银坯的品质取决于银料的模铸过程,因此这一过程要严格控制银料的液化温度、形状槽温度,以免在银料内部产生蜂窝等缺陷。以前的乙炔溶银,温度不好控制,熔化出来的银胚品质不容易把控。现在有了电熔炉,时间、温度都可以精确控制,银胚质量能够保证。其次就是压扁、成型、打磨等工序,手工进行和机器加工,需要的时间那是天上地下。”

“在以前,我们完成一件银饰,从溶银开始到打磨完成,少说也要数日的时间,如今采用了加工设备辅助,同样的时间里,我们可以完成50件左右的银饰,生产效率提升了50倍。可想而知,如果停电,我们的生产速度将大大降低。”

优质服务,稳定供电受点赞

为了保证珍华堂生产园区的稳定供电,国网福安市供电公司不仅定期组织国家电网福建电力“双满意”(福安闽东之光)共产党员服务队深入厂区,进行一对一、面对面上门走访,了解客户用电需求,提升供电服务满意度。走访期间,服务队员们还会对企业的配电设施进行全覆盖安全用电检查,还结合客户用电特点科学提出节约用电、安全用电等建议,引导企业优化用电结构,帮助企业节能降耗。

“其实珍华堂厂区的用电量并不大,但他们对电压是否稳定要求特别高,所以我们的用电检查主要还是针对配电设施接头是否存在松动、线路运行温度等细节,这样才能保证供电质量!”国网福安市供电公司营销部党支部书记薛新平说道。

林仕元表示:“供电公司服务真的很好,为我们企业提供了专属用电方案,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真心感谢供电公司。”(梁荣 雷美容)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