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福建-中国改革报看福建,福建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汇聚美丽中国奋进力量

——来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生态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的报道
2023-08-23 15:48:15 来源:中国改革报  甄敬怡

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司长刘德春主持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生态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第一阶段(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供图)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副社长杨禹主持生态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第二阶段 (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供图)

□ 见习记者 甄敬怡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随着首个全国生态日的到来,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必须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近日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系统总结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巨大成就,也立足新阶段对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新部署。

过往成就来之不易,使命担当更显厚重。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生态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上,政府、学界、业界齐聚一堂,全方位展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多渠道汇聚美丽中国奋进力量。

共此青绿: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打造新样板

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是党中央高瞻远瞩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2016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设立福建、江西、贵州、海南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开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综合试验,为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探索路径。

同种“试验田”,共结“生态果”。近年来,四省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基于各自生态优势,在机制创新、制度供给、模式探索上,大胆改、深入试,同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大道,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样板”。

福建,致力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骄傲。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实践地和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20多年来,福建始终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生态省建设蓝图笃定前行,持之以恒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接续推进生态文明改革创新,22项典型经验获国务院督察激励肯定,39项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向全国复制推广。福建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福寿表示,福建组织实施全国唯一由省级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十四五”生态省规划,一体谋划、一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和绿色经济发展,聚焦生态环境高颜值、生态产品高价值、经济发展绿色化、人民生活低碳化,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深化生态省建设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福建篇章。

江西,正奋力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作为唯一兼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国家试点的省份,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扎实作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连续8年由省政府向省人民代表大会报告生态文明建设情况,生态环境质量稳居全国前列,经济发展“高质量”和生态环境“高品质”协同并进。江西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兵介绍,着力构建具有江西特色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江西加强新一轮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设计,出台实施《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更高标准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规划纲要(2021-2035年)》,全面开展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改革攻坚行动,全力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推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

贵州,在试验中创新实施了多个全国“率先”,13个方面、30项生态文明改革成果列入国家推广清单。今日的贵州,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全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出台《贵州省“十四五”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规划》《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实施方案》,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贵州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彭显华介绍,贵州省创新办好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已成功举办12届,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发来贺信,论坛已成为传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展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平台;连续9年开展省市县乡村五级干部山上植树;五级林长上山巡林、五级河长下河巡河成为制度安排。

海南,将“天作美”和“人努力”相结合,敢于动真格、破壁垒,啃下一个又一个生态环境领域的“硬骨头”。海南省发展改革委主任綦树利介绍,海南近五年共制(修)订生态文明领域省级地方性法规32件,覆盖多个生态文明细分领域。生态保护红线管理规定、生态补偿条例、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规定、《排污许可管理条例》以及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条例等多项立法实践走在全国前列。

从各省的探索实践来看,坚持顶层设计、注重规划先行、强调一张蓝图绘到底,是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扎实成效的重要保证。

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所在地浙江,同样一以贯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会上,浙江省发展改革委主任杜旭亮介绍,浙江建成全国首个生态省,实现了从环境整治向美丽浙江的历史性跃迁——以绿色低碳转型提升产业发展竞争力,加快产业发展高端化,强化资源利用循环化,推动能源保障低碳化,以占全国1%的土地、4%的人口、3%的用水量、4%的碳排放量,创造了全国6.4%的国内生产总值;以制度改革创新破解“两山”转化难题,探索形成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新安江模式”,全力打造新安江-千岛湖生态保护补偿试验区,实施全国首部省级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标准,积极培育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浙江以满足人民群众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导向,将全省域作为一个大花园来建设,得到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天蓝、地净、山青、水秀已成为浙江大地最显著的标志。”

共谋创新:督查激励地市因地制宜探索新改革

在改革“排头兵”的带领下,全国各地与时俱进开展探索,将制度建设与体制改革相结合、模式探索和政策创新相融合。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从局部探索、破冰突围逐步向系统集成、全面深化转变。

交流会上,获得生态文明督查激励的六市市长在现场进行座谈交流,分享各地如何推动发展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系统性变革。通过几位市长的分享可以发现,因地制宜的实践探索中,蕴含着殊途同归的改革脉络。

锚定转型,以“双碳”工作为引领培植绿色动能——

向绿而行,把科技创新工作聚焦到绿色发展上,把产业引导到绿色低碳方向上,把能源结构转变到清洁低碳上。大连,规划建设44平方公里的英歌石科学创新城,建设能源催化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以绿色发展为重点方向的科技创新平台。南通,全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高水平打造沿江科创带,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近40%,科技进步贡献率近70%。烟台,能源发展实现“四个第一”:发出了山东第一度核电、第一度海上风电,形成了山东第一的清洁能源装机容量,烟台海阳成为全国第一个“零碳”供暖城市。深圳,彻底淘汰民用散煤和普通工商业用煤,清洁电源装机占比78.3%,在中国超大城市中能耗和碳排放强度最低;公交车和巡游出租车100%实现纯电动化,是全球新能源汽车规模最大的城市之一。

共话未来:学界业界为生态文明建设汇聚新共识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生态文明建设如何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继续向深处推进?从思

增民福祉,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探索惠民机制——

持续拓宽“两山”转化通道,促进地区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湖州安吉白茶,年产值从1.5亿元增长到35.9亿元,品牌价值达52亿元,带动全县茶农人均增收9960元,“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烟台,打造的福山大樱桃区域公用品牌价值23.21亿元,“栖霞苹果”品牌价值66亿元,荣获“中国大樱桃之乡”“中国苹果之都”等称号。

濯污扬清,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破立并举,动真碰硬,护环境、谋转型。郴州,蹚出资源转型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十四五”期间累计淘汰工业燃煤锅炉86座、造纸生产线248条,取缔冲天炉261座,关闭高污染企业169家;全市矿山总量从765家减少到119家。南通,全力守护出江入海生态屏障,统筹推进产业退、港口移、城市进、生态保,昔日“滨江不见江”,现已成市民流连忘返的“城市会客厅”,过去的散乱污企业遍布,而今是满目青绿、江豚逐浪,沿江生态环境发生了“沧桑巨变”。大连,持续清理近岸海域、生态红线内违章建筑、违规企业,整治海域1.7万公顷,整改违章建设等各类问题900多个,盘活54.3公里海岸线,还海还滩还景于民。

系统建设,以先行先试的制度改革护航生态环境——

先行先试、大胆创新。湖州,率先构建立法、标准、制度、数智、理论“五位一体”的架构体系,率先实施生态文明领域立法,率先开展生态文明标准化建设,率先探索工业碳效码、转型金融等有益做法。深圳,积极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政策法规体系,并将生态文明融入政治建设的创新改革与实践逐步拓展环境治理的机构改革,以“大部门制”“大环境”“大服务”的模式形成“大环保”格局。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    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生态文明建设如何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继续向深处推进?从思想引领到实践探索,学界与业界在交流会上进行了深入探讨。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王毅分享了对生态环保领域制度建设的理解与认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通过法治手段、制度建设来保护生态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并制定更加严格、公平、包容和面向长远的社会规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着力点。”王毅表示。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党委书记杨开忠分享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重要讲话的学习体会。“总书记的讲话进一步丰富发展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其中提出的‘四个重大转变’是既是生态建设过去经验总结,又是对未来的要求,绘就了建设美丽中国的过程流程图,‘五个重大关系’从方法论上进一步深刻回答了怎样建设生态文明规律性问题,为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新的遵循。”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的新阶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俞海认为,要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会长朱黎阳作为行业协会代表,带来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洞见。“以循环经济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这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传统粗放型发展模式的根本变革,能够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破解资源约束瓶颈,为‘同步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提供可靠路径。”朱黎阳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现在应该再加上一个“碳库”。这一重要论述形象概括了林业发展的多重价值。中国林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余红辉说,中林集团将坚持科学扩绿,厚植林业资产与林业碳汇本底资源,坚持科学固碳,实现碳汇效益与产业效益的深度融合,坚持向森林要食物,推动生态产品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战略双赢。

当前,世界各国将“双碳”视为牵引产业革命和技术变革的动力,我国产业如何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潘小海认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必须要抓住全球绿色经济、绿色技术、绿色产业快速发展的机遇,聚焦绿色发展这一重要目标,协同推进能源结构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做好科技创新融入绿色转型、推动数字技术融入绿色制造、推动三次产业协同融入绿色发展。

一场经验交流会,更系统、更前沿、更精细地展示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成就,也汇聚了更积极、更主动的精神力量。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新征程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汇聚建设美丽中国的强大合力,身体力行、久久为功,中国的绿色发展之路必将越走越宽。来源:2023.8.20中国改革报头版

[责任编辑:武艳杰]